第502章:堵漏(5,21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02章:堵漏(5,2100票加更)

林冠华说完,王稼祥发言道:“我赞同总书记的意见和对耀邦同志的分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耀邦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是不错的,强于很多同志;经济建设能力稍微就薄弱点,从省委书记调任去全国人大,比较合适。

如果最终成行,我希望彭真同志再单独和他严肃谈一次,类似上次的秘书泄密事件可不能再发生了。

虽然人大接触的大部分都是公开信息,但公开信息在还没广而告前,随意泄露也不可取,我理解耀邦对下宽厚,但该有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必须强化,不要再被身边人牵连。

党培养一名高级干部确实很不容易,如果老出现身边人犯错,那翻车在所难免,姬鹏飞就是前车之鉴.……"

说句实话,要不是看出彭真属意耀邦,再加林冠华也已开口放行并客观分析耀邦的优缺点,王稼祥本来想反对的。

考虑一番后认为总归事情过去很多年了,组织结论早就有了,不能再一直揪着不放,难道他王稼祥就没犯过错过么?

目前刚刚开始针对警卫、司机、配偶、子女等整风,他不免要多说几句。既是为提醒耀邦,也是为保护彭真。

彭真苦笑着点头:他其实也有这方面担心,稼祥主动把事情捅破、场面摊开,话就好说了。

现在心平气和与与时过境迁、地位逆转有很大关系,有些事当初看起来问题很大,现在总归好一点。

所谓“秘书泄密事件”,其实要从苏共二十大以及《秘密报告》开始说起。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很快就泄露并被美国中情局公布于众,中国想替苏联保密也不可能。

林冠华也提醒常委们,所谓被“窃取"的报告不一定真是不小心,很可能是莫斯科“故意不小心"的…

由于中国不赞同赫鲁晓夫的态度,又不愿意和苏联公开辩经,便采取内外有别的处理方法。

一方面,在公开报纸媒体上发表有关苏共二十大简短的内容摘要,也提到了要“反对个人崇拜“等等,剩下就语焉不详;

另一方面,在领导干部尤其中高级干部群体当中,依托各种方式秘密传达。

按照规定,只有行政14级以上(副厅)的党内干部方可听到内部传达。

以作协为例,当向党内干部以上传达秘密报告时,是在密室里关起门来念,一个字也不能差,出门后不许交谈,不许议论,更不许对外人(包括家人)泄露。

会议整整传达了3个小时,一开始大家都觉得组织上小题大做,苏共党代会秘密报告而已,用得着如地下工作一般么?

等真听到之后,吃惊地捂住了耳朵,一个个失魂落魄,十分震动,脸色都变了,没想到斯大林时代杀人会如此惨烈。

这也是我们能听的?

不管怎么说,中央确实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对内传达,并明确表达两层意思:

第一,斯大林有很多缺点,也犯了肃反扩大化错误,杀了很多不该杀的人,但中央不赞同全面否定斯大林,认为其功劳或贡献还是主要方面的;

第二,苏联肃反是内务部机构负责具体落实,几任内务部负责人都是野心家、投机分子,借此机会排除异己、借刀杀人,肃反扩大化是被包括贝利亚在内的野心家所利用的,问题不能全怪斯大林。

这两层意思,大家听完就好了,不要多评价议

中央不赞同苏共中央彻底否定斯大林的评价,但为维护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不便于公开指责或唱反调,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干涉兄弟党工作,等待时间推移,苏共完成拨乱反正与陆续平反后再心平气和探讨这个问题。

保密工作基本是成功的,传达从56年深秋开始,一直到57年春天,外面都没有公开传播,普通百姓只晓得有《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至于具凵瓶榼鹼这内容则一概不知,倒也平安无事。

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有关内容依然被大学生们传播开来。

第一波是北京大学校园里,有一份英国的《工人日报》,上面刊登了秘密报告的英语译文。数学系任大熊1955年毕业留校当助教,他可进入外文期刊阅览室。发现这篇报告后便逐段译出,抄在稿纸上与大家相互交流;

第二波是有关德国专家周围,因为他们可看到西德方面报道,虽不成体系,内容相对比较丰富。

这两波虽率先拉开帷幕,但因为都是出口返销,资料不全,翻译时有差错,学生们不过瘾,希望找高级干部们了解更多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林希翎(程海果)对政治尤为热衷,其男友曹孟飞是胡耀邦的秘书,胡此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中央委员,有资格获得报告。

曹孟飞恋爱脑上头,不顾保密规定,不经组织允许,私自把归属胡耀邦的那份文件借给林希翎看。林如获至宝,一边看,一边全文抄录,还打算与手头各处获得的英文本、德文本进行对照后校对印发甚至打算放到社团刊物上。

刚刚着手一半,立即被人举报,公安、国安直接介入并以间谍罪抓捕。

如按历史上的反右运动,这批涉及的人员下场都很凄惨,但这次没有反右,林冠华也帮忙进行纾解,基本上从轻发落:

传阅英文、德文版的师生群体,轻则警告记过,重则给予“留校察看",但都只以批评教育为主基本保留了学籍,后面也没太影响工作和生

林希翎平时就很活跃,这次又主谋犯事,最终判定成立“故意传播国家绝密文件罪”,判三缓二并开除团籍、学籍;

曹孟飞性质更严重,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成立“盗窃、传播国家绝密文件罪”,双开并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本来曹孟飞该被判7年,在调查和审理过程中,胡耀邦做了自我检查,并表示“自己未将绝密公文收好,致使秘书能够长时间接触,负有有关责任”

鉴于他认错态度较好,再加确实没参与传播而只帮秘书分担责任,除此之外其他未见文件或资料泄露,“秘密报告"仅是孤例,最后常委们觉得还算厚道人,也没怎么难为他,安排去大洋省筹建并担任省委书记。

表面看团中央第一书记去担任省委书记算平调,实际有戴罪立功的意图。

这件事后,中央重新讨论,最终决定有关知情范围进一步扩大,又花了差不多将近半年时间从副厅扩散到副处以上。

1959年后,除公开社会舆论不直接提这件事外,民间尤其是学术刊物上基本上已放开不管。

等中苏匈牙利交手后,《秘密报告》彻底放开甚至全文刊载,以为批评内容,但中央层面不再做意识形辩论。

这时候该知道的知识分子都早已知道了,大学生也能很容易见到,事实上相当于完全解密,除对斯大林评价基本不变外,对有关肃反扩大化挖掘比较多的。

正因为这个基础,林冠华提出对国内肃反包括托派平反未引起全面反对,这里都有自然的心理铺垫,赫鲁晓夫也算是揭开了盖子。

无非中国平反是真平反,而苏联是借批判斯大林来确定正统性并争权夺利,意义完全不同。

不管怎么说,这一页算揭过去了,现在斯小林都让人重写大学教材,重新评价共产国际的得与失,自然也捎带把苏共和斯大林再点评一番。

中央调子还是基本不变,但教材里用于教育学生可适当优化,不那么死板,这也是林冠华上来后要求重编政治教材的目标。

王稼祥既担任过驻苏联大使,又任外交部长,这些事他很敏感,不免多扯几句,其他常委也完全理解,基本表达了类似意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