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堵漏(8)
建国后,印刷业以迅猛速度实现发展,头10年,行业产值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进入60年代,势头稍微有所放缓,仍以4-5年左右翻一倍的速度继续增长。
这里不仅体现了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也涵盖了经济发展的背影:大量出口商品需要制作印刷精美的包装才能配套。
印刷业繁荣毫无疑问带动了造纸业、包装业等产业链繁荣,在此前去搜罗苏联旧机器时,印刷机基本上也来者不拒。
苏联印刷机质量普遍一般,用于常用的傻大黑粗印制还可以,如想进行精细化印刷,还得靠德国德货,尤其是海德堡印刷机。
巧合的是,苏联二战进入德国时掳走了很多德国印刷机,很多标着“苏制”的产品其实都算德制。
作为耐用机械,印刷机寿命很长,改头换面后也可以使用。
国产化仿制一直在推进,但无论功效还是耐用度,距取代海德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法一蹴而就。
这一点林冠华很清楚,毕竟地下室里还有他从后世搞来的海德堡机器呢。
如果说有什么日用工业机器是中德相互成就的,那印刷机和造纸用到的设备绝对是典型:最近20年,中国市场消费了海德堡将近一半的新机器!
国外感觉很神秘,红美元说明中国有水平超高的印刷机,但频繁进口德国货又说明中国缺少好印刷机,无法自圆其说或实地考证的前提下,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红美元印刷机估计是特制的,成本贼高,除了印红美元,其他什么都消费不起。
要不,为什么现在中国也不印了呢?
在中国,印刷是个受人尊敬的产业,不但技术工人基础工资高,且奖金多。
基础工资高是因为排字工需要文化,还是不算低的文化,就限制了随意流入,保证了收入;
奖金高是因为印刷任务繁重,9亿多中国人有足足2亿人口分布在校园里,每人一年20本就是40亿册,堪称世界最大的印刷品市场。
40亿册很多么?一点也不多!
一年2个学期,平摊下来每个学期10本书,年难道还没10本书?
总书记关于免费教育的指示中,不但全套课本要求免费,还要每课配发练习册和专用教辅,3年级再统一发《新华字典》,4年级发《成语字典》,再加各类成人学校、夜校等,一年光字典就能干掉几千万本,在全球完全是独一份的存在。
教材教辅如此,报刊杂志印刷也如此,本来建国前世界有所谓报纸发行量排名,TOP10全是外国报纸,甚至基本都是欧美报纸,东半球只有日本《读卖新闻》才能进入TOP10。
建国后中国报刊发行量直线上升,《人民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报》都陆续进入了全球报业TOP10。
在杂志领域,虽然还略逊于《Time》和《财富》,但《半月谈》、《经济观察》和《生活周刊》到60年代也进入了TOP10,从属性上来说,分别偏重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三个核心领域。
得益于中国的整体进步和版图扩容,《无线电》与《地理知识》这两本专业杂志每期居然有近200万份发行量,大大超过预料,甚至周边的朝鲜、韩国、日本等都有大量订阅用户,如此热潮连林冠华本人也始料未及。
中国整体识字水平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撑起了巨大的发行量。
不过,这烊种排名只在苏联以外被世界公认,在苏联,全世界最好的报纸永远是《真理报》和《劳动报》,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肯定是苏联的《新世界》与《女工》。
故伍绍祖本能觉得,如大改体例,可能真不一定来得及印刷。
叶群问鈁析闃埕浙道:“总书记打算什么时候正式发下去?M
“其他课程不好说,他希望从9月份开始,优先把语文课程修改后发到学生手里。”
“好!来得及。你回头向总书记报告,我保证9月份新的语文课本发到中小学生手里,一本也不少。
“啊,这这..真来得及?
伍绍祖担心道,“全面印刷不是小事啊。
"你放心,肯定来得及,西洲、汉洲的学生课本,大不了在大陆印好给他们运过去!"
叶群道,“不知你有没有印象,国庆前有个科技攻关项目验收,我也去看了,就是北大王选课题组搞出来的激光照排与先进印刷机体系,据说是总书记亲自挂牌指示要求搞的东西。“对对对.
伍绍祖一拍脑门,“差点忘了,好像说已在报纸印刷上尝试了,对吧?”
60年代,欧美各国普遍告别从中国引入的活字印刷术,开始使用电子照排。
最常见的是德国推出的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其电子枪根据事先存贮在计算机中的字符点阵发射电子,电子打在底片上使其感光。
这种方式很适合西方字母系统印刷,因为变化少,但不太适合汉字排版,难度很大,林冠华决定跳过这套系统,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计算机+激光体系的新一代技术。
本着用生不如用熟的精神,项目组交给王选具体负责,他不负众望,用3年多时间搞了出来。
"宣传部统管的几种全国大报已尝试性用上了,据说运作效率不错,再有半年功夫肯定能全面推广,实现大量报刊杂志的新技术印刷,他们的印刷力量有保障后,空余出来的印刷和排版能力就可以匀给我们。”
叶群斩钉截铁道,“我明天就安排开会,传达总书记部署的任务,3月底前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拿出初稿来,我先看看,修改后争取51前拿出二稿给总书记过目,7月份定稿,付印。第一批教材送给西洲和汉洲,后续再交给其他省份,来不及就动员全国印刷力量加班加点,实在不行再把印刷业扩容下,包括军队印刷厂如有空闲也可暂时为民用服务一下。
军工厂能三班倒,我相信印刷厂也能三班倒,这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办好。
总书记信任我们教育部和工人阶级,教育部和工人阶级就一定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必须做到、办好,向党的11大胜利召开献礼!"
伍绍祖一想也对:十一大具体日程虽然还没定下来,但按照惯例,基本在11月。叶副部长毕竟是首长,政治站位就是比较高。
在叶群心里,想的是这件事必须办好,办好自己在11大上就能顺理成章进中央委员会了后,正式委员没啥机会,候补委员还是可争取一下。
职务方面,教育部部长估计有点难,但常务副部长希望很大。
再说了,按中央规矩,部长/省委书记任中央委员,常务副部长/省长任候补委员(也可能是正式,但极少)不也是常规操作么?
正是进步的时候,总书记指令下得这么明确,还留了足足8个月时间,在她看来几乎和“保送”差不多,这点小事都干不好,怎能要求进步?
9月份一开学,林三战念3年级,林发展念1年级,手里全是崭新课本,不用专门汇报,总书记就能知道自己的工作业绩。
再说了,下面各代表、各委员总也有子弟念书,新课本到手就能明白,都不用刻意去吹,有的是人会反映。
哎呀,从没想过教育部居然也能如此显赫!
伍绍祖把课本和笔记都交给叶群,她细细揣摩一番,总书记指示就这点好,从来都很明确,没那么多模糊空间,不需要费心揣摩,只要用心去落实就好。
有些细节确实不能落在纸上以免授人以柄,但这不是口头传达嘛,要不然要省部级干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