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堵漏 (16)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13章:堵漏 (16)

“买进!”

“买进!”

“买进!”

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3月27日收盘,国际油价在各种因素推波助澜下,基准价达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峰值:5.27美元/桶。1

但负责操盘的美国资本和下场的美国石油寡头们愕然发现,市场抛单源源不断涌现,且交易所里堆满了等待交割的订单,给人感觉仿佛永远买不完。

更致命的是,3月29日又传来消息,在伊拉克巴士拉西北约50公里处发现的西古尔纳油田开始了正式开采,根据评估,那里蕴藏着200亿桶石油储量。

更重要的是,这块油田与沙特所有的谢拜油田紧密相连,甚至在自身输出管线还未完全建立时,能暂时借用沙特管线帮助输出。

一般情况下,是不干这种事情的,因为这会减少到手利润。

现在油价涨后,趁机输出就变得划算了,区区管道费不算什么。

西古尔奈油田本身距港口也不算远,不过100多公里路程,且有一段现成输油管道,只要再新建一波就行。

一个新开发的油田,尽管长远前景储备可观,但一时半会交不出太多货,但这不是美国在拼命拉涨么?

中东各国都在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抛售远月期货,给自己锁定更好的销售渠道与订单。

西古尔奈油田几个月后增加产能可能也就几十万吨而已,但对年峰值产量可达2.8亿吨的沙特加瓦尔油田而言,场面很不一般,直接压上生产就行。

市场上有的是多单,至于能卖多少,只要开对手盘并供货交割就行。

对这些实物卖家,中国有特别政策,只要你能维持交易承诺,价格哪怕被拉到天上去都不会爆仓,只要申报交割就行。

幻想利用资金优势拉爆对手只能是理论说法,真正被拉爆的从来都是投机空头而不是套保空头。

至于欧洲和北美的场子,道理基本差不多,在合理套保范围内,只要申报仓单不用顾忌浮动盈亏的,因为根本没用。

就算偶尔出现大型落差,也很快会被套利人群碾平。

说白了,光拉高美盘没用,你得把亚、欧、美三个盘子全拉起来,要不然光拉美盘,不管亚盘,套利客就冲亚洲买入现货投放美盘期货,不还是白瞎么?

面对这种场景,尼克松确实没办法急于求成,只能进一步加码。

他也不能什么事也不做,在心腹幕僚建议下,他开启了“德国白条原油储备”模式,意思用德国欠美国的那500来亿美元国际债务,发行由德国出具的偿还证明然后去购买原油,相当于用德国马克换石油储备。

一方面通过这种行为,将目前还拿不到手的德国外债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本国石油储备;

另一方面,试图用如此方式来离间中德乃至中欧关系,谁都知道这个模式一旦走通,意味着就有500多亿美元的白条被释放出来,反映在市场上就是100多亿桶的交割订单。

如果中国不认,那说明底气没这么足,同时会影响中德关系;

如果中国及OPUC认了,那可能有天量储备压顶会把价格拉升到难以维持的地步。

但尼克松没想到,中德经过勾兑,居然成了。

中国及OPUC同意这种特种白条参与交割,并在某种程度上接受马克订单,德国则示在联合国会费问题上赞赏并支持中国立场,并表示,德

国会加大工业设备输出,确保特种白条能尽快落到实处兑现。

气急败坏的尼克松一发狠,直接下了10亿桶6月原油交割计划并要求用白条交收。

即便如此,油价也只短暂涨价到了5.39美元/桶,还没等他高兴几天又回落到5.3左右,连促成增产的连续15天也没能做到。

说到底,各产油大国都在尽可能生产,以抓住有利的市场环境多赚钱。

大家都相信美国的收储行动不可能无限,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

伊朗的原油生产虽未能彻底回到最高水平,但伊朗国内动乱在云爆弹反复洗礼下已被基本压制得差不多了。

美国媒体报道说高达20多万,甚至还准备在联合国层面对伊朗实施全方面制裁和禁运,但完全没用。

美苏投了赞同票,牛牛直接弃权,中、法都

表否决,标志着联合国层面制裁无法生效。

如果只是美国单方面制裁,那在当初冻结伊朗资产时就已生效了。

光美国一家制裁并没有什么卵用,伊朗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美国之外搞到,连以前一度和伊朗关系很僵的牛牛也在抓紧机会修复关系,多做些生意,中、法、德三国石油团帮助伊朗把产能稳定在了70%的输出水平上,还在陆续回升。

说到底,当下油价上浮其实就是伊朗、苏联供应出现空缺后的异动,但其他大国都在争抢有关生意,尤其牛牛加速出口加拿大油砂和北海新油,忙得不亦乐乎,连挪威也在拼命甩卖远期期货,准备给北海原油找个好价钱。

4月8日,由于争取到了各实力派支持,联合国会费分摊协议终于达成共识:

-中国分摊比例由6.1%上升到9.6%,略低于苏联的9.9%,位居世界第三;

-英国分摊比例降为8.7%,法国升为7.2%,德国升为5.4%,日本升为4.1%,美国比例虽降低为28.7%,仍为世界第一大国。

表面看,牛牛降低比例不多,但如考虑到牛牛已吸收合并加拿大、南非,后两者已注销会籍,不用再交钱,实际下降比例非常明显。

这种明显也与联合国成立时牛牛占比偏高密切相关。

除中国外,德国有比较明显的升格,一方面体现了奥地利部分增量,另一方面也是德国经济的正常反映,除此之外增量比较大的是日本、海得拉巴与自由罗马。

比会费调整更重要的核心在于补充协议:

-任何国家拖欠联合国会费超过其24个月应缴费用或已占据联合国当年预算1%时,应暂停其联合国会员资格及在联合国下属各机构中的表决权(含安理会一票否决权,但不剥夺其参与和发言权);2

-认可中国提出的各国联合国会费应该与其联合国工作人员形成匹配关系的观点,考虑到现实,应予缓慢调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