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37)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七十三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37)

威加海内

前方一打仗,萧何就忙开了。首先要准备粮草、车马、被服。大军一走,接着就要组织役夫解决后续供应问题,然后是安置前方下来的伤病员,组织后续兵员。好在已经建国多年,征集粮草、物资和兵员都不像从前打天下时那么难了,只是忙而已。除了前方所需,百姓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事一样也不少。萧何已经五十多岁了,自觉精力已大不如从前,每天都是忙到半夜才回家,累得腰酸腿疼,连饭也不想吃,那边刘邦和黥布还没交手,这边萧何已经瘦了一圈下去。一日回到家中,见吕雉正在家里坐着和他老伴聊天,萧何急忙跪下给吕雉请安:“臣萧何恭请皇后殿下大安。”吕雉笑着将他扶起说道:“在家里就别这么客气啦,论起来,连皇上都得称你大哥才是。”

“不敢,不敢。君臣之义乃天下大伦,绝不可乱。”

“随便一点儿总可以吧,别老那么板着,大家都难受,我也就坐不住了。嫂子早把饭给你做好了,我还带来几样宫里做的小菜,就等你回来了。我也饿了,今天就在你这里吃了。”

萧何一面小心翼翼地陪着吕雉吃饭,一面看着吕雉的脸色。嘴里聊着前线后方的各种事情,心里却在猜测着吕雉来这里的用意,这顿饭吃得比上朝还累。吕雉走后,萧何问老伴:“皇后都和你聊了些什么?”

“跟我能聊什么?无非是些家长里短呗,主要是说孩子们的事。”

“你是怎么说的?”

老伴把刚才说过的话叙述了一遍,问他:“怎么了?我没说错什么吧?”

“没怎么,睡吧。”

“你怎么心事重重的?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情?”

“这是皇帝陛下对我不放心,所以特派皇后来探看动静。”

“让她来探看好了,咱们又没做什么对不起皇上的事。”

“你一个妇人家懂什么!”

果然,从那以后,吕雉三天两头就来家里“串门”,刘邦也不断地从前线派人回来慰问他,萧何有点儿坐不住了。他知道刘邦对他不放心。对眼前的处境,他不知该如何处置才好。他时时想起张良曾经说过的话:只要不过分爱惜自己的名声就不会有大问题,可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刻意要给自己立个好名声,名声已经在外,怎么改变呢?他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心想,只要自己对皇上没有二心,猜疑就让他猜疑去吧。一天,他正在忙着给关中各县派粮、派夫役,赵尧从前线回来了,刘邦让赵尧给他带来了大批的各色珠宝,还加封了他五千户。按照刘邦的意思,吕雉又给他派来了五百名侍卫,由一名都尉率领,由萧何自由调度,并负责保护相府的安全。在长安的文武百官得知后,纷纷前来祝贺,萧何却有苦难言,他心里知道,自己离危险已经不远了。

夏季天长,吃完了晚饭太阳还没有下山。萧何心思烦乱,想出去走走,便一个人出了城,漫步来到城东,不知不觉来到一块瓜田边。这家的西瓜在长安一带很有名,又大又甜,瓜田的主人是萧何的老朋友,姓召名平,秦时被封为东陵侯,秦灭亡后,废为百姓,以种瓜为生。召平很聪明,种地不光是用力气,还肯动脑子。他四处求访优良瓜种,并采用杂交的办法,自行培育出了一种新的西瓜品种,结出来的瓜个个都在二三十斤以上。因为他做过东陵侯,他的瓜被人们誉为东陵瓜,他本人被称为瓜王。萧何听说之后,便亲自来拜访召平,向他请教种瓜的窍门。萧何是相国,不仅关注农桑生产,对农业技术也十分关心,长安一带的菜王、蚕王、冶铁大王都是他的朋友。他来到城东的时候,召平正在地里闲坐着,萧何见满地的瓜都已经熟了,问道:“这瓜都熟透了怎么还不摘呀?”

召平道:“今夜便摘头一茬。”

萧何诧异,问道:“为何要等到夜里?”

“这是我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这瓜晒了一天的太阳,要等晚上凉快凉快吃起来才甜。”

“瞧你说的,莫非这瓜还通人性不成?”

“那当然了,瓜也是有灵性的,你善待它,它自会好好报答你,你若种到地里不管了,一定结不出什么好瓜。说它通人性不敢,可是还真有几分灵性。每年收瓜的时候,我夜夜都在这里守着,说来也怪了,我在这守着,摘下来就甜,我要是不来,那瓜味可就差远了。”

“我看你是爱瓜爱得有点儿着魔了。”

“不信我摘一个您尝尝,明天我再给您送一个,您一比就知道了。”说着,召平从地里摘下一个瓜,用刀切开,拿给萧何一块,萧何尝了尝,道:“我吃着味道还行啊!”

“一会儿等它凉快下来您再尝尝,您一比就知道了。相国要是不忙着回去睡觉,今晚就在我这里等着吃瓜吧。”

萧何长叹一声说道:“唉,睡觉倒是不忙,可是哪有心思吃瓜呀?”

召平十分诧异,问道:“怎么?相国遇到什么难心事了吗?”

萧何一肚子的苦衷,没法对朝中的大臣们讲,对这位前东陵侯却从不隐瞒。因为召平和朝中的官员们没有任何来往,和他说了,即使他帮不了自己什么,也不至于坏事。况且这个召平也是个极有见识的人,在农桑生产上曾给他出过不少好主意。于是萧何将刘邦近来怎样疑他,怎样百般笼络的情况一一对召平说了。召平听完之后说道:“如此说来相国目前的处境的确很危险。臣不善谋划,若问长远之计,相国可另请高明,如解眼前之急,臣倒有一计,不知可行不可行……”

召平将自己的想法对萧何说了,萧何听罢,急切地说道:“这哪行?我一辈子都没做过这种事!有没有别的办法?”

召平道:“事到如今,您不能再顾忌名声了。这是解救目前危机的唯一办法,您的名声太大了,稍微损一点都没用,必须使自己名声扫地才能保住性命。否则不仅您有危险,连家人也要跟着遭殃。”

第二天,萧何将赵尧送来的那一批珠宝拿了出来,让管家拿到集市上卖掉,然后去放高利贷。管家跟了萧何一辈子,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不解地望着萧何问道:“您这是……”

萧何不耐烦地说道:“让你去你就去,别问那么多了!”

“可是放高利贷放给谁呀?”

“我哪知道?急等钱用的人有的是,你不会去问呀?”

“那放出去万一要是收不回来怎么办?”

“哪来那么多啰唆事?先放出去再说!”

管家走后,萧何又将小儿子和长孙叫了来。萧何的两个大儿子都跟随刘邦上前线去了,只有一个小儿子和几个孙子在家,长孙十五,小儿子十六岁。萧何道:“你们两个人带几个家人到城南去给我抢一块地回来。要长三百丈,宽三百丈。谁敢阻拦就说是我让抢的,不给就给我打。”

两个孩子似乎没有听懂萧何的话,问道:“抢地干什么?”

“这还不明白!盖房子呀!咱们住的地方太小了,我要盖个大庄园。否则你们将来娶了媳妇住在哪儿?”

小孙子问道:“大父不是教我们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吗?在孙儿看来,这是大恶呀?!”

萧何道:“大父教错了,从今以后,你们就要给我学恶。”

儿子争辩道:“可是,这样做了,我们如何做人,父亲如何做人?”

“他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我教你去做就去做,不这样做才没法做人,以后你会懂的。”

两个孩子不肯去,萧何骂道:“你们连这么点儿勇气都没有吗?让你们去抢块地都不敢,将来如何上阵打仗!”

两个孩子从来没见萧何发过这么大的火,没敢再问下去,带着几个家人走了。才出城不一会儿,就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地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一大群百姓。萧何迎出门来,百姓们都知道萧何平易近人,见了他既不害怕也不下跪,其中有认识萧何的,冲着他嚷嚷道:“萧相国,这两个小杂种冒充您的儿孙,来抢我们的地,我们不相信,把他们押来了,让您认一认,看看是不是您的孩子。”

面对着这些百姓,萧何羞愧得无地自容。他脸色铁青,嘴唇颤抖着答道:“乡亲们,地是我让他们抢的。我萧何不仁不义,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来,你们要打,就打我吧,你们打我一顿,我心里或许会好受一些。打死我,我也不怪你们。”说着,萧何给百姓们跪了下来。

百姓们见萧何这样说,都愣住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心中十分景仰的萧相国竟会做出这种事来。

两个老家人不忍看着萧何受辱,规劝围观的百姓们散去。百姓们见真的是萧何干的,也不敢久留,纷纷散去,边走边骂:“原来以为他是个清官,敢情都是一路货!”

“哪有什么清官,天下乌鸦一般黑!”

“这回可知道他是个什么东西了。”

“少说两句吧,他要是这么个东西,还不要咱的命!”

“咱那点儿地恐怕真的保不住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