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三十八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下册》(2)

拜将

汉元年四月,汉军离开灞上,准备越过秦岭前往南郑。张良一直将刘邦送到杜南(今西安市东南)。刘邦大军是从蚀中谷道(子午谷)进入汉中的。关中与汉中之间隔着秦岭,汉初只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是蚀中谷道,又称子午谷,北口在长安,称子口,南口在今洋县,称午口,全长八百余里;另一条是褒斜道,北口在今眉县的斜谷,南口在褒水附近,故称褒斜道,长度比蚀中道还要长将近一百里。除了这两条路外,还有党骆道、陈仓道、连云道、祁山道、荔枝道等十多条栈道,都是在长达千年的时间内逐渐修筑起来的。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如洪水)等原因,这些栈道经常遭到毁坏,不能时时保持通畅。刘邦进入汉中时,几乎只剩了蚀中一条路。

部队进入子午谷,谷中怪石嶙峋,两边是悬崖绝壁,中间是万丈深渊。由于往来通商和军事上的需要,人们在峭壁上修起了栈道。那栈道已年深日久,踩上去咯吱咯吱响,人还勉强可以通过,马匹和辎重就没有办法了。刘邦不得不下令丢掉车马辎重,把能背的东西背上,背不了的统统扔掉。

张良站在谷口,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说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汉王多保重,我走了。”

刘邦问道:“子房还有什么嘱我的吗?”

张良道:“大军过完之后可命人将栈道烧毁。”

“为何?”

“以示汉王永无还心,这样项羽就放心了。”

“难道我还真的不回来了?”

“汉王若要回来,自然能找到回来的路,您看这栈道是用兵的地方吗?”

刘邦会心地笑了。

张良走了。刘邦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张良远去的背影,直到望不见了,才拨转马头朝山里走去。

队伍行进得很慢,刘邦前后察看着,发现后面队伍中有人逃跑。

士卒们开始恐慌起来,这是要到哪里去?士卒多为关东人,进关以来,无日不盼着早日东归,今日非但不能东归,还要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们不想走了。开始是仨一群俩一伙地跑,后来则整队整营地开小差,还有不少将校率领部下集体逃亡。刘邦下令,有逃亡者,抓住一律处斩,并宣布实行连坐法,这样稍稍止住了逃亡,但是军心仍然不稳。将士们思念故乡,夜间,唱起了家乡的民歌,开始是有人唱,有人和,后来整个军中都跟着唱起来。刘邦心烦意乱,忍不住一个劲地骂项羽。但是骂有何用?反过来还得安抚将士们。

刘邦软硬兼施,总算把队伍带出了蚀中谷道。进入汉中地界,清点人马,虽然跑了不少,也还剩了有十万人左右,主要将领都在,唯独不见了萧何。刚刚立国,百事待举,怎么能没有萧何?刘邦顿时如失左右手,命人到处找,找遍了全军也没找到。有人报告说看见萧丞相骑着马朝后跑了,刘邦骂道:“萧何这个王八蛋,把我骗到这儿来,他倒跑了,赶快给我追!”

樊哙立刻带了一拨人去追,刘邦问那个看见萧何的人:“萧何带了多少人跑的?”

“单人独骑。”

“哎呀,怎么也不多带几个人?万一出了事怎么办?灌婴,你再带些人去追,见了萧何好言相劝,说什么也得让他回来。樊哙太鲁莽,我怕他把丞相得罪了。”

灌婴领命去了。刘邦冲着卢绾、周勃等人骂道:“就是你们一天瞎起哄,看,把萧何气跑了吧?这回让你们争,看你们谁能当这个丞相!”

周勃道:“关我什么事?我又不想当丞相。”

卢绾也不服气:“跑就跑呗,这种不讲信义的人,有什么值得可惜的,跑了让别人当!”

刘邦骂道:“放屁!你来当一个试试?你当得了吗?”

刚走了一个张良,又跑了一个萧何,这两个人是刘邦一刻也离不得的,两个人都走了,对刘邦来说简直跟天塌了一般。一连几天,刘邦坐立不安,吃不下,睡不着。

萧何并没有跑,他追韩信去了。

却说当日韩信随项羽大军到了戏下,一个人偷偷溜进了咸阳,想投奔刘邦,但是汉军高层将领中他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托那些小人物引荐,还不如不托,于是一个人直奔兰池宫而来,因为兰池宫是咸阳城里最大的一座宫殿。到了宫门,侍卫将他拦住,问他找谁,韩信道:“找刘邦。”侍卫见他说话口气这么大,不敢怠慢,便领他来见夏侯婴。夏侯婴道:“沛公已还军灞上,不在宫中,先生有事在下可代为禀报。”

“我原以为沛公乃礼贤下士之人,看来也不过徒有虚名。这样怠慢天下英雄,想也成不了什么大事,不见也罢。”说完,转身就走。

夏侯婴见此人相貌奇特,口出狂言,想他必定有些来历,于是追上去拦住说道:“先生留步。沛公并非慢待先生,他的确不在宫中,先生不妨先住下,明日我带先生去灞上见沛公。”夏侯婴与韩信长谈了一夜,知道遇上了大才,第二天便备车送韩信去了灞上。刘邦进关后,前来自荐的秦时旧官僚、书生、谋士不计其数,却没有几个真正的有用之才,他把他们都打发到下边安置了,因此,对夏侯婴的举荐也没太当回事,随口说道:“既然是个人才,就留在你手下当个差吧,随便封他个什么官就是了。”当时刘邦正忙,夏侯婴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就让韩信先留下帮他管管粮草。他知道这样是留不住韩信的,一再对韩信说:“沛公近来实在太忙,没空见你,等他闲一些我再去禀报,你且耐心等等。”后来夏侯婴果真又去和刘邦说了几次,但是都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只是给他封了个治粟都尉。日子久了,韩信心中烦闷,学着喝起闷酒来。一日,酒喝得有点儿多了,想起自己半生潦倒,好不容易学有所成,却又无人赏识,心中不禁伤感起来,坐在宫门口抽出宝剑敲着剑鞘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恰好这时萧何从旁边走过听见了,他进宫找到夏侯婴,问:“你门口坐的是什么人?”

夏侯婴将韩信来投奔刘邦的前前后后详细和萧何说了一遍,萧何道:“你既然要养士,就该对人家好点儿,怎么还克扣人家?”

“谁克扣他了?”

“还说没克扣,你听他唱的什么?食无鱼,出无车。”

“你听他胡说呢,我顿顿都是好酒好饭招待,他有什么不满意的!不过是吃饱了没事在那发发牢骚。”

“他还要求什么,尽量满足他,看他能干什么。我不信我们还养不起几个门客。”

“他的要求恐怕满足不了。”

“他要求什么?”

“他想做大将军。”

萧何吃了一惊:“什么人敢出此狂言?快快把他请到宫里来。”

萧何与韩信进行了一次长谈,从主将的内养到治军、谋略、指挥各个方面都涉及了,韩信不仅精通兵法,而且亲自参加了东阿、定陶和巨鹿三大战役,并且从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作战经验,说起汉军在南线作战的主要战役,韩信也是如数家珍,把其中的成败得失总结得一清二楚,这让萧何感到十分惊讶。但是,只有这些还不足以说服萧何,接下来的谈话更使他震惊。

“有一事我不明白,贵军为何忍气吞声,甘受鸿门之辱?”

“人强我弱,不得不低头。”

“楚军强在哪里,贵军又弱在哪里呢?”

“楚有四十万大军,我军只有十万。”

“巨鹿之战,楚军十万,秦军四十万,与今日之势恰恰相同,却为何战而胜之?”

“楚军兵精将勇,项王勇冠天下,秦军四十万大军尚且不敌,我小小沛军怎敢与之争锋?”

“萧公岂不闻将在谋而不在勇乎?项羽再勇,不过一人,如此匹夫之勇,何足惧哉?”

“那你的意思是……”

“贵军之弱,不在兵少将弱,弱在没有用兵之人。”

“此话怎讲?我文有子房、郦生、陆贾、随何等一班谋臣,武有周勃、樊哙、灌婴、卢绾等数十员猛将,况且还有曹参这样文武兼备的全才,如何说没有用兵之人?”

“这班文臣,除了张子房,其余只能做谋士,而不能上阵指挥。张子房算得上一个帅才,但体弱多病,不能亲自带兵打仗。武将中樊哙是个草莽英雄,周勃人虽忠厚,也不过是个将才,不堪大用,只能上阵厮杀,不能统领全军,卢绾、灌婴之属和他们俩差不多,吕氏兄弟则是靠着他们妹妹上来的,还不如前面那几个……”

韩信把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挨个数下来,的确没有一个能统领全军的人,更让萧何感到惊讶的是,韩信把刘邦属下所有将领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连每个人的性格、爱好、谁和谁友善、谁和谁不和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萧何问道:“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