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8) - 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 - 于泽俊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八章《流血的皇权:楚汉争霸.上册》(8)

将门之后

秦灭六国之后,将六国豪强十二万户迁至咸阳,一为了繁荣京城,二能够就近控制,防止六国后裔的反叛。在这十二万户人家中,有一户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项氏祖籍在下相(秦县名,今江苏宿迁市西南),世代都是楚国的将领,因军功封于项,故姓项。项燕的儿子项梁是个能文能武的将才,可惜生不逢时,他刚刚从军不久,楚国就为秦所灭。项梁的哥哥和父亲一起战死沙场,留下一个孩子名籍,字羽。项羽生下来是双瞳孔,一家人都感到十分惊奇。传说舜帝是双瞳孔,人们猜测项氏是舜的后代,但无从考证。项羽自幼聪明过人,有一次,项梁与朋友对弈,中间出去小解,小项羽竟坐在棋枰前与那位朋友下起棋来。等他回来,项羽已走了十几步,而且颇有章法。当时项羽只有五岁,从未有人教过他下棋。他只是在大人们下棋的时候,偶尔在旁边看一眼。项梁见这孩子如此聪明,便主动教他下围棋,开始他学得很快,但是没过几天就失了兴趣,项梁一讲棋他就开始走神,眼睛望着屋顶看燕子做窝,嘴里不时地提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项梁感到很失望。

项羽从小就没了父母,是项梁一手把他拉扯大的。为了这个孩子,项梁一直没有婚娶。项羽虽然生性聪明,却不肯好好读书,就像学围棋一样,略知一二就不肯再学了,无论怎样打骂讲道理都无济于事,项梁只好作罢。等项羽稍大一点儿,项梁又教他学剑,开始他很感兴趣,但是学了一阵又不肯学了,气得项梁骂道:“书不肯好好读,教你学剑又不学,你到底想怎样?”项羽辩解道:“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能认得名字就行了。剑,不过一人敌,我要学万人敌。像爷爷一样,做个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那多威风啊。”项梁听罢大喜,又教他学兵法,什么《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项梁把当时能找到的兵法典籍都买全了,书简堆了半房子,项羽大言不惭地说:“这才符合我的志向。”

项羽对兵法似乎有天然的领悟,书上所讲,几乎一看就懂,一教就会。记忆力也不错,学了不长时间就能把《孙子》《吴子》背下来了。可是他干什么都没有常性,学了一段时间,觉得兵法也没什么意思,又不肯学了。无论项梁怎么动员都没用,这下项梁彻底失望了。

项羽从小就长得人高马大的,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大得多,不读书不学艺难免到处惹是生非,渐渐地,项羽打架出了名,远近几条街上没人敢惹他。开始只是遇到冲突才打架,后来则专门约着打,甚至发展到群殴。咸阳的达官贵人和那些豪强子弟,有不少像项羽这样在孩子里面称王称霸的。听说项羽厉害,便专门来找他约架,当然这些孩子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可是有一次项羽让一个叫季心的孩子打了。

提起季心,整个咸阳城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知道的,甚至连大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据说,季心在咸阳打架还没输过一场。另外一个没有碰到过对手的孩子王就是项羽。有好事的少年从中撺掇,把两个人约到了一块儿,想看看究竟谁更厉害。那天,得到消息跑来看热闹的孩子有好几百,围成一个大圈子,把两个人围在中间。季心个子要比项羽小得多,项羽站在他面前,有如一座大山,项羽觉得和他打架很丢人,说:“算了吧,你认输走人吧,我怕一拳把你打坏了。”

季心用嘲笑的口吻说:“是我认输还是你认输啊?当心我把你打坏。”

项羽见他这么不识趣,便抡着拳头扑上来,想一拳把他打趴下走人,没想到季心从小就习武,身体极为灵活,只见他往旁边一闪,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迅速捏住了项羽的手腕,顺势向后一拉,项羽立刻扑倒在人群里,有几个人把他扶住了,才没有趴在地上。众人哈哈大笑。项羽有点儿恼羞成怒,趔趄着转过身又恶狠狠地扑了过来,季心闪过正面,身子向下一蹲,一个扫堂腿把项羽绊了个嘴啃泥。项羽爬起来,已经满身满脸是土,狼狈不堪。季心站在那里连气都没喘,笑嘻嘻地挑逗着:“再来呀!再来!”

项羽发疯般地又扑了过去,季心轻轻闪过,一个后踢腿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脚,项羽又一跤跌下去,半天没爬起来。季心两手抱在胸前问:“还打吗?认输吧?”

旁边围观的孩子们还没热闹够,在一旁起哄:“不能认输,再来!”

“再来!”

季心有个哥哥叫季布,看这样子怕出事,上来将项羽扶起,说:“你没练过武,今天就算个平手吧。”项羽爬起来说:“咱们把账记下,改天我还要和你再比一回。”

季心说:“那不行,认了输再走!”

季布冲着弟弟呵斥道:“哪有你这样的?得理不让人。学了点儿武术皮毛,在这里逞什么能!你知道他是谁?他是项燕的孙子。”

围观的孩子们一听是项燕的孙子,叽叽喳喳小声议论起来:“原来是项燕的孙子,怪不得打架这么厉害!”

“可还是没打过季心呀!”

“……”

不提项燕还罢了,一提项燕,项羽顿时羞得无地自容,这不是把祖宗的人都丢了嘛。他不顾一切地扒开人群逃走了。

这件事,项羽一直瞒着叔父。倒不是怕项梁打他骂他,而是觉得给叔父丢了人。但是他不知道,季布、季心也是楚国人,季心的舅舅丁固与项梁是旧交,事情过了没几天,丁固就知道了,带着季布、季心来登门道歉,这下事情败露了。项梁气得暴跳如雷,客人走后,他让项羽跪下,狠狠地抽了他一顿鞭子。从那以后,项羽开始发奋习武,每天鸡叫头遍就起床练功,风雨不误,可是对于读书一事,还是不肯上心。项梁见他还是不肯读书,劝道:“你只知道武艺不如人要受辱;须知不读书也是一样的,将来你吃亏肯定就在这上面。”听了叔父的话,项羽有时也把那些兵书翻出来看一看,但终不肯下功夫认真研读。

在项梁的耐心指导下,项羽的武功日益精进,很快便成了一流高手。项羽渐渐长大了,个子比叔父高出半个头,脸上生出了浓密的络腮胡子,眼睛一瞪像铜铃,说话瓮声瓮气的,浑身的肌肉疙瘩像是石块雕出来的一般,站在那里就像一座铁塔。他不仅武艺好,而且力大无比。当时咸阳没有舜帝庙,于是关中的几个楚人提议,大家凑钱修了一座。庙修好后,要在庙门前放两个大鼎。鼎铸好了,却放不到鼎座上去,那鼎一个足有八百斤重,七八个汉子一起向上举,举了半天也没举上去,项羽道:“你们闪开,我来!”说着,他运了运气,一弓腰提起铜鼎,然后“嗨哟”一声将铜鼎举了起来。大家怕他年纪小把腰闪了,一个劲地让他快放下,项羽却连气都不喘,举着鼎说:“你们看看正不正吧,别放偏了。”于是大家指挥着把那只鼎安放好了,接着,项羽又举起了另一只。那年,项羽才十六岁。

项梁等人提议修舜帝庙是有目的的。人们来祭拜舜帝的时候,自然会和当今的皇上做一个比较。这一重用意,关中人可能不会太敏感,可是从六国迁来的人,一看心里就明白。来这里的人大多是六国后裔或对秦暴政不满的人,彼此见了面有种自然的亲近感,说话夹枪带棒,连讽刺带挖苦地大骂秦王朝,有时甚至公开在这里发泄仇恨。舜帝庙很快就成了反秦势力聚集的一个中心。时间一久,这层意思就被人看破了。有人向官府检举了此事,并且指名道姓说项梁是主谋。项梁等一干人被抓了起来,关在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监狱。

项羽从小是在叔叔的呵护下长大的,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仿佛天塌了一般,但是他并没有慌乱。十七岁的项羽一滴眼泪也没流,他自作主张把家里的房子和叔叔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家产全部变卖了,四处托人打点,想方设法营救项梁。在关中的楚人也不宜余力地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项梁是以谋反罪被抓的,如果坐实,不仅项梁的脑袋保不住,还要牵连无数的六国后裔,搞不好要血洗关中,因此一般人都不敢随便插手此案,官员们收了贿赂也不敢擅自做主把项梁放了,只是同意把案子拖一拖,暂时不做结论。

项羽打听到有位楚人曹咎在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做狱掾,曾与栎阳狱掾司马欣共过事,两人关系不一般。但是关中的楚人没有一个能和曹咎说上话的,项羽只好单人独骑到蕲县来找曹咎。

从栎阳到蕲县一千七百多里路,项羽只用了五六天时间便赶到了。项羽筹措来的那点儿钱早就花光了,还借了不少债,连件像样的礼物都买不起,只好空着两只手来到县廷,见到了曹咎。曹咎听完项羽的叙述,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个案子我帮不了,你回去吧。”

项羽一听,当即就给曹咎跪下了:“曹大人,无论如何请你帮个忙,救我叔叔一命!”

“我很想救你叔叔,可是我有几颗脑袋敢在这种事上插手?如果是一般的杀人放火的案子还好办,可这是谋反哪!搞不好连我一家都牵连进去。”

“可我叔叔确实没有谋反。”

“这个谁能说得清楚?”

项羽急切地说:“近来为营救叔叔,晚生已将家产全部变卖了,身无分文,故空手来见大人,实在出于不得已,但我项氏一族还有几百口人流落在各地,大人果能救我叔叔一命,无论需要多少钱我都会想办法去筹措的。”

曹咎皱起眉头来说道:“你如果这么说,那就免谈,你以为我曹咎为了你几个臭钱就可以不要自己的人格吗?况且还搭着我一家大小的性命呢!来人,送客!”

项羽还不死心,跪在地上说道:“曹大人恕我冒犯!晚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该死。然同为楚人,还望曹大人怜我叔父乃项燕之子,伸出手来搭救一把。”

情急之下,项羽把祖父的名字亮了出来。曹咎的态度果然缓和了许多:“你是项燕的孙子?”

项羽羞愧地答道:“是。然我叔侄二人亡命在外,一事无成,以祖父之名苟且求生,实在是辱没先祖,今救叔父心切,让曹大人耻笑了。”

“哪里的话,公子快快请起。”

曹咎扶起项羽说道:“不是我不肯帮这个忙,实在是案情重大,似我这等小小狱掾,能起多大作用?栎阳狱掾司马欣与我确是至交,然这等案子他一个人也做不了主,我写信过去岂不是给他出难题?贤侄还是不要难为我了。”

能不能救出项梁,曹咎是最后一线希望,见曹咎不肯答应,项羽陷入了绝望,他拔出剑来仰天长叹:“叔父,侄儿无能,救不出你,只好先走一步了。”

说罢,项羽举剑欲自刎,曹咎一把将剑夺过来,长叹一声说道:“你这是逼我呀,好,我给你写!”

曹咎当即修书一封,递给了项羽:“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能不能救出你叔父,那就看他的造化了。”

项羽接过信揣在怀里,跪下说道:“曹大人,我知道您写这封信担着多大的风险。大恩不言谢,我叔侄将终生不忘先生的大恩大德!”

说完,项羽起身,连夜赶回栎阳。

经过司马欣和关中楚人上下周旋,官府以谋反证据不足为由将项梁等人放了出来。

这段时间,项羽一直住在丁固家。从监狱里把项梁接出来,叔侄俩连住的地方都没有。见了项梁,项羽止不住流出了眼泪:“叔叔,我把房子卖了。”

项梁抚着他的后背说道:“你做得对。房子卖了,咱们再买。”

项梁在狱中已经得知项羽这段时间的表现,心中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眼里,项羽还是个孩子,没想到竟能有这等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但是他怕他翘尾巴,一句夸奖的话也没说。一场官司打得他身无分文,在关中已经待不下去了,出狱的当天,他对项羽说:“籍儿,关中已经待不下去了,咱们得离开这里。”

“到哪儿去?”

“我还没想好,到了关东再说吧。你去丁公那里收拾一下行李,叔父这会儿要去办件事,你收拾完到舜帝庙等我,过了头更我如果来不了,你就一个人走吧,到吴中去找你堂叔项伯。”

项羽心中一惊,问道:“叔父要去做什么?”

“我要把那个告密的人杀掉,否则他以后还会再告,咱们走了,留在关中的楚人可就要遭殃了。”

“我和你一块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