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反咬一口
103云启墨和董宣两人面面相觑,敢情聂问志知道严斌是皇上的眼线,不好明目张胆的将他杀害,就祸水东移,一箭双雕。
云启墨双眸一沉:“丁氏,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有,在西月庵进香时,我就将侯爷的书信存放在西月庵的,了缘师太那里,以防不测。”
“董大人还不快派人去西月庵了缘师太那里拿证据。”云启墨沉声吩咐。
“是!下命马上命人去取。”董宣随即下令命两个衙役去取证据。
“丁氏,为何前几日抵死不肯招供,今天又为何突然改变主意了。”云启墨心中疑惑,就多问了一句。
“是侯爷言尔无信,他说只要奴家照他的话去做,就担保奴家平安无事,可是如今奴家都被关了整整五天,也不见他来看一下我。也不曾派人来给我送一点东西。奴家身痛,心更痛。”
丁氏心一横,将全部事情全推在聂问志身上。
董宣冷汗直冒:“王爷,你说这事该怎么办?”
“能怎么办?马上写折子,将丁氏的话一句不漏呈给皇上,让皇上定夺。”云启墨虎眸闪过一丝疑惑。
这丁氏,前几天还抵死不说,为何今天却自动招供,他没有怀疑丁氏说的话。因为这和他推断的几乎一样。他只是奇怪丁氏因为什么突然改口。
云启墨交待一下董宣必须对丁氏严加看管,不准任何人接近。就匆匆出了刑部,吩咐姜大山马上派人调查丁氏家人状况。
董宣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写好折子,附上丁氏供词,急急忙忙送进皇宫。
天启帝看完供词,气的一拍桌子,厉声喝道:“好大胆,明知是朕的手下,居然还敢出手杀害,这是公然想谋反哪!”
他龙目一睁,闪过一丝戾气,厉声喝道:“传朕旨意,传镇南侯进宫见驾。”
聂问志突然接到圣旨,心中一沉,对着儿子,低语几句,然后就匆匆进宫。刚一踏进勤政殿,就觉得气氛不对。
天启帝脸色阴沉,厉声喝道:“大胆聂问志,朕来问你,这供词上所说,是否属实。说完将丁氏供词丢在地上。
聂问志跪行几步,上前捡起供词一看,脸色大变,连连叩头:“皇上恕罪!臣虽然叫丁氏去监视严斌,却不知道他是皇上的人,而且臣也没有对严斌出手。等臣到严府时,严斌己经气绝身亡。丁氏所说,不尽其实,其中有假。请皇上明查。”
“有假,证据确凿,那里来的假,分明是你包藏祸心,怕严斌向朕奏报,所以就设下这一箭双雕,嫁祸于人之计。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想不到一剖尸检查,便水落石出。”
聂问志涕泪交加,连呼没有杀人,口口声声称冤枉。
天启帝难得抓住把柄,又怎么轻易放弃。满脸怒容,不容聂问志分辨,就下令将聂问志打入天牢,不准任何人靠接近。
姚皇后听到亲信禀报,惊的跌坐凤榻,半晌没有回神,满脸不可置信的连连摇头。
安淑妃听完宫女报告,嘴角微勾,露出一丝冷笑,既然已经进去,就别想出来了,得再添一把火才行。
她对着李嬷嬷低语几声,李嬷嬷连连点头。连忙悄悄出宫来到志王府邸,对志王下达娘娘命令。
离志轩连连点头,表示己经准备好了。
姚皇后脸色苍白,心中慌乱,前段时间,母亲亡故,父亲虽然侥幸捡回一命,却身体受损严重,病倒在床。己经失去一个支柱,如今聂问志又出事。两个支柱一失,儿子离那个位置已经越来越远。若不再找一个靠山,那么自己母子两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她镇静了一下,慌乱的情绪,命人以送药为名,出宫将皇宫情况详细的说给父亲,希望父亲能帮忙出出主意。
姚国丈躺在病榻上听完宫女诉说,长叹一声:“大势己去,速速断尾自保,都是妇人误事矣!”
说完又闭目良久,才说道:“烦请回去告诉娘娘,为今之计,速速撇清和聂问志的关系,不闻不问,力求自保,以图后计。”
宫女急匆匆回宫,将国丈的话,一字不落的转达给姚皇后。
姚皇后一听,无奈的点了点头:“为今之计,也只能这样。速去告诉太子,让他安份守己,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听信侧妃之言。”
然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安淑妃难得抓住这个机会,又怎肯轻易放过。
第二日早朝,兵部尚书就上奏折,参聂问志克扣军晌,谎报兵士死亡名单,冒领抚恤金。私购军械,屯养私军。
天启帝勃然大怒,马上下旨抄了侯府。又在侯府搜出和姚国丈,密谋贪修建城墙的工程款的书信。
姚国丈听到信息后,强撑病体,用鲜血写了一封辩白书,在下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来到勤政殿,跪在地上,连呼冤枉,并递上血书。
涕泪交加,老泪纵横,以头叩地:“老臣自问一生为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虽不敢居功。但也知道修建城池,事关家国天下,又怎敢贪没这等银子,请皇上明察。”
天启帝看着他,满脸病容,老态龙钟的样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伸手将他扶起:“爱卿既是朕之严师,又是岳翁,卿之功劳,朕没有忘记,当初是爱卿一力扶持朕上位,更有二舅兄为我挡箭丧命。朕有今日,国丈功不可没。”
“难得皇上还能记得昔日之事,皇上是个明君,如今国家太平。老臣庆幸当年没有看错皇上。虽然折失爱子,老臣不后悔当初决定。”姚国丈老泪纵横,颇有感触。
“爱卿!朕一直有句话憋在心里,想问你,希望你能真心回答,不论对否,朕都不怪罪你。朕只要你的一句真话。”
“皇上请问,老臣一定从实回答。”
天启帝注视他良久,才缓缓开口:“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向朕密奏,说你有不臣之心,想取朕而代之。不知爱卿是否真有此意?”
“皇上想听真话,哪!老臣也斗胆实言。几年前确实有人劝我取而代之,但臣不愿意,就将进谏言之人杀了。怕传到皇上面前,引起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