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魏申的亲征
“你要战,那便战”。对于秦军的挑衅,魏申毫不犹豫做出决定,亲自带兵出征。
对此韩梅提出了质疑,希望魏申待在大梁,舍不得他去冒险。
魏申十分理解韩梅的心情,想了想自己肩头的担子,还是亲征吧,对此张仪、公孙衍等重臣十分赞同。
距离上一次魏申出征已经很长时间了,魏申需要一场新的胜利来奠定自己的威严,而且他预感到了魏惠王越来越不行了,马上需要他接班,他需要踏着敌人的鲜血走上王位。
另外,公孙衍去年刚刚出征,为国立功,其他将领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功勋。所以魏申决定自己亲自任主帅,带上庞英、庞聪等一批年轻将领去征战。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在出征前,魏申邀请了张仪、公孙衍、公子昂、庞涓、魏错等人来到军中,一起来演算本次即将到来的秦魏之战。
秦军这次带兵的主将仍然是庶长樗里疾,他是秦孝公的庶子,是秦惠文王同父异母的第弟。樗里疾足智多谋,绰号“智囊”,无论是外交还是军事都比较擅长,通过去年的伐赵之战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值得重视,且极难应付的对手。
而副将魏章则是一名魏国人,也是一员猛将。
一听魏章是魏国人,魏申的脸色又有些不好看了,众人马上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当今太子重视人才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对于出身魏国的人才,更是有一种异样的执拗,有一种不弄回来不罢休的执拗。
对于可以在秦国担任副将的将领,肯定不会是无能之辈,一定有他的特殊之处。
张仪于是出声了:“殿下勿忧,这魏章我曾听说过,是一个不错的将领,下一步我们就和他联系,劝他回归魏国。”
魏申看了看张仪,又看了看公孙衍,心里想到:“我魏国历史上是油蒙了心还是怎么的,简直就是秦国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的还都是战国时代的顶级人才,幸好有我,才留下他们。”
“如果在战场上遇到魏章,一定要生擒他。”最后魏申冷冷的说道。
公孙衍曾经率领过秦军,是魏国对秦军最熟悉最有发言权的将领,他提出了自己的忧虑。秦军之所以成为诸侯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一方面是秦军士卒有着悍不畏死的气势,另一方面则是秦军有着远超其他诸侯的武器装备。
和魏国军队比装备,魏申顿时来了兴趣。
公孙衍继续介绍到,秦军装备的弩、箭、青铜剑和马拉战车是极为强大的武器装备,十分出名。在冷兵器时代,这些装备足可以称得上逆天。
秦军装备的弓弩就是秦国的第一个超越时代的技术。顾名思义,弓弩就是把弓箭和弩设计在一起,这样大大延伸了弓箭的射程。和普通的弓箭相比,弓弩不仅仅在力度上更胜一筹,而且最重要的是出箭速度的大大提升。另外,经过训练的士卒拉弓射箭在十次左右,而使用弓弩则不受限制,只要有箭支,多少次都行。
秦军中第二个超越时代的技术装备就是弓箭的箭头。这个时候,有人就疑惑了,箭头不就是大家都在使用的一个冷兵器吗?
看到有人疑惑的眼神,公孙衍派人取过一支箭来,说道:“秦军使用的弓箭箭头,是三棱箭头,三面尖锐的棱。你看我们的弓箭箭头是双面头,中间缺少能够集中力量的穿刺点。和双面箭头相比,三棱箭头的杀伤力和穿透力要大很多。这个我在去伐赵之前和殿下已经说过了,不知道太子殿下装备的怎么样了。”
魏申微微一笑:“早已制作完毕,已经列装士卒,并且还是铁质的箭头,比秦军使用铜制的箭头还要轻一些。”
大家自动忽略了魏申笑声中的臭屁感,人家是太子殿下,可以原谅。
最后,公孙衍又提到了秦军的青铜剑,是一种极为锋利坚韧的青铜长剑。秦军使用秦剑呈柳叶状剑身,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出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50~65厘米的宝剑长度。
魏申这时示意庞英,庞英马上说道:“根据太子殿下的指示,这次出征前,我军正式对武器进行更换,全部更换为钢制武器。”
“不小心钢铁产量多了,钢铁技术也提高了。”魏申有些自得的说道。
众人不禁脸色都庄重起来,齐声说道:“天佑大魏,殿下威武。”
要知道青铜武器要比钢制的武器要重许多,强度和韧度也不如钢制武器。这个时代人们才刚刚开始使用铁制品,而魏国则直接炼出了好钢,简直就是逆天的操作。
魏申心里就是这样想的,“可不就是逆天呀。”
于是,传令前线河西守军,不得出城应战,依靠城池固守待援,如果敌人过去强大,就适当后撤。而大梁这里也加紧准备,及早发兵河西。
······
秦军前线阵地,主将樗里疾和副将魏章也在紧张的进行商议。
樗里疾出征前向秦惠文王下了保证,一定会拿下河西之地,为秦国打开东进中原的大门。可是时间足足过了一个月,秦军只攻下了魏国边境的一座小城,到了河西重镇雕阴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
樗里疾原以为凭借秦军强大的战斗力,和精锐的武器,会重复去年伐赵时的局面。可是进入了魏国境内,却遭到了强有了的抵抗。就连攻取的这座外围的边城,好像也是魏军弃守才夺取的。
确实,魏申通过军中信鸽,在战斗一开始就向前线发出命令,保存有生力量,难以把守的小城要弃守,利用大城的高墙和护城河等待救援。
说起护城河,樗里疾就感到揪心。春秋时期根本就没有护城河,到了战国时代,一些诸侯国的都城开始挖掘护城河,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一种有效的防御工事。
不过,樗里疾想:你个边城又不是都城,你没事挖什么护城河呀。
魏申在大梁远远呼应:就是为了防止你呀。
另外在护城河的前面还挖了壕沟,城门外修筑的瓮城、城头的箭楼,加上城门两边的望楼,都给予了秦军以重创。
于是,樗里疾和魏章商议,命令军中工匠加紧制作投石机,准备早日攻城。
樗里疾想象中猛烈的攻势还没有到来,魏申已经带领五万魏武卒亲征河西。
齐魏之间的河西之战再一次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