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韩求救于齐 - 大魏世家 - 箕山之志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魏世家 >

第3章韩求救于齐

现实中的魏申表面看起来非常理性,标准的理工科男生。但是他有着一颗非常感性的内心。

穿越前的魏申梦想着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把魏国建设成和后世的中国一样。即使达不到基建狂魔的程度,但起码也得弄个七七八八。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冰冷的。

穿越的基础还算不错,虽然没有穿越成魏王,但是作为魏惠王的嫡长子,太子申只要不出意外,那就是稳当当的下一任魏王。

魏惠王有三个儿子,除了嫡长子魏申,还有魏嗣和魏理两个儿子。

历史上,这场伐韩的战争结果魏申是非常明白的,太子申兵败被俘后,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不甘受辱自杀。魏王的位子也就落在了他的弟弟魏嗣身上,也就是后来的魏襄王。

所以,魏申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让马陵之战的悲剧重演,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

于是魏申开始思考当前最需要做什么。

和其他穿越者不同的是,魏申当前不需要考虑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战国初期的魏国,经过历代国主的经营,国力强大,魏武卒基本无敌。如果没有齐国的介入,那么打败韩国是意料之中的事。

那么魏申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不要让大将庞涓重蹈桂陵之战的覆辙。

桂陵之战的核心是什么?围魏救赵,以及桂陵伏击战。

马陵之战的核心是什么?围魏救韩,以及马陵伏击战。

说起来这个庞涓也真够执拗的,同样的错误犯了两次。鬼谷子先生就是这样教授学生的吗?

自己该怎样对庞涓说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队的指挥权在庞涓手上。

要不是上一次桂陵之战魏国战败,这次伐韩庞涓仍然会是主将。太子申明白自己的这个上将军,主要的作用是监军。具体作战指挥还是要靠庞涓的。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年龄太小,年仅17岁,没有统兵打仗的资历。这次出兵,也是魏惠王想给自己积累经验和功绩。

必须要让庞涓听从自己的指挥。

正在沉思中的魏申忽然听到亲卫禀报:“大将庞涓求见。”魏申沉吟一下,随即说道:“有请庞将军。”

“见过太子殿下。”庞涓说道。

“庞将军免礼。”魏申言道。

“山路崎岖,行军颠簸,太子要注意身体。”

魏申一听这个心里顿时郁结了,但是又不好发作。不得不说,王室的教育的确过硬。魏申脸上依旧和颜悦色的,心底却在腹诽。

“军队的战事不说,却来说注意身体,注意你妹呀。”

但是魏申说出来却是另外一番话。

“庞将军,本次出兵,父王多有教诲,行军诸事要多向庞将军讨教。本次战事,事关国运,不敢大意。”

顿了顿,魏申接着又说:“我们在外黄遇见的徐生,将军可还记得?”

“那个姓徐的布衣,还记得。”庞涓嘴上说的客气,心里却也在腹诽,“那个姓徐的真真坏事,险些让太子申班师。有机会一定干掉他。”

“那位徐生也许是一位墨家吧,墨家总是推崇兼爱非攻的。”魏申接着说,“徐生的话对于我们魏国目前是不适应的。”

魏申心里明白,目前魏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是自己。但是实际指挥权却在庞涓手里。庞涓的儿子庞英是前锋骁将,侄子庞葱也是步兵统领。所以必须慢慢的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拥有指挥权。

听魏申这样说,庞涓也就缓和了语气,说道:“既然如此,太子可安坐中军,看我军这次伐韩成功。”

“有庞将军身先士卒,运筹帷幄,我军必胜。”

“如此,太子先休息,属下先去安排军务。”说完,庞涓本意也是在外黄否定了太子申,前来安抚,现在看太子申无事,便匆匆退下走了。

······

此时的韩国都城新郑城中却是一片慌乱。

蹲坐在堂上的韩昭侯已经没有了灭郑时的意气风发。经过多年的谋划准备,一举灭掉郑国,并把都城迁到新郑,是韩昭侯最得意的事。迁都新郑,一方面可以远离秦国的威胁,另一方面,也便于东进中原,问鼎天下。

也只是看到韩国的崛起,魏国感到了威胁,借口韩国不参加魏国组织的逢泽之会,便先发制人,出兵伐韩。

韩昭侯把手中的战报重重一丢,嘶哑着嗓子说道:“诸位爱卿,前方最新战报,魏国派遣穰疵率领大军攻打我国汝南的梁、赫,我国将军孔夜不敌战败。现在正在向新郑进军,如果和庞涓的大军合围都城,韩国就危险了。各位都是韩国的栋梁,可有好的计策来应对魏军?”

“魏军势猛,不可阻挡,如何是好?”一位老大臣惶恐的说。

“魏王无道,攻伐三晋盟友,真让人痛心。”

······

众人的话语嘈杂成一片。

“当年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大将田忌伐魏救赵,桂陵之战大败魏军。现在我韩国有难,我愿意出使齐国,游说齐王,使齐国发兵救韩。”正当众人惶恐无助时,一个声音喊出来。

众人一看,原来是公子姬食我。

说起韩国公子姬食我,也算是一个有名的外交家。

当年韩国灭亡了郑国,魏惠王用春秋霸主的逻辑对付韩国。魏国要求韩国效仿春秋时代的霸主兴灭继绝,给郑国公室的后人划一块土地,这样才符合春秋时代的灭国原则。但是魏国的目的还是想将韩国一分为二,便于自己控制。

于是,韩国对此绝不退让。公子姬食我出使魏国,尖锐地反驳魏惠王。他大骂魏国每次都带头迁移晋国公室后裔,瓜分公室土地。所以魏国用自己都办不到的标准去要求韩国,实在是难以服人。最后,姬食我取得了本次外交的胜利,但同时也为韩国和魏国之间结下了梁子。

看到本来是小弟的韩国越来越不停话,魏国当时也是非常窝火。这次伐韩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维护带头大哥的威望。

于是,韩昭侯派公子姬食我出使齐国。

······

当韩国使者到达齐国都城临淄时,齐国朝廷也正在关注者魏韩之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