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在南宋的一个初秋,正值丰收的季节,河流蜿蜒流淌,农田里金黄的稻谷摇曳生姿。但这个平静的乡村却被一桩离奇的命案打破了宁静,一个年轻女子的惨死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小镇的上空。
女子名叫柳诗,虽年方二十,但身材婀娜,肤若凝脂,五官精致,尤其那双大眼睛透着一丝灵动,宛如深秋的湖水,清澈而神秘。她的死让整个村子陷入了恐慌,一时间,关于“鬼神作祟”的传言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这一日,宋慈正在书房中翻阅典籍,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前一日出入小镇时听到的那些流言。忽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接着,一个喘着粗气的捕快闯了进来:“宋大人,村子里发生了命案!”
宋慈放下手中的书册,站起身来,凝重地问:“什么情况?”
“柳诗被人杀了,尸体被发现于后山的林子里,死状惨不忍睹!”捕快恳求道:“请您赶紧查看。”
“好,我马上去!”宋慈的目光变得坚定,心中暗自思索着一个年轻女子的惨死,必然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柳诗的尸体已经被人抬到了村口的广场上。她的面容依旧美丽,只是此时仿佛被死神改了样,脸色苍白,嘴角微微上翘,似乎还挂着未能释怀的笑容。宋慈走近,目光细细端详,心中不断分析。
“仔细看看她的双手!”宋慈指着尸体的一处,捕快立刻凑上去,细心查看,再一看,顿时面色大变:“这双手……怎么会有这样的伤痕?”
宋慈蹲下身,观察着柳诗的手指,注意到了她的指甲缝隙中有一抹血迹,、还有几道细小的划痕。这表明她生前曾与人激烈挣扎。
“她死前,在强烈反抗……”宋慈喃喃道,心中越来越清楚,凶手绝非单纯的武力压制,而是有着深层的动机。
正在宋慈沉思之际,村民们围了上来,一个浑身颤抖的老妇人抓住他,哀求道:“宋大人,求您为我孙女报仇!她才是个天真的女孩,不该遭此横祸!”
“我会尽全力查明真相。”宋慈安慰道,心中却浮现出一个疑点:柳诗生前曾被人围绕,她的死是偶然还是必然?
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宋慈渐渐了解到柳诗的生活背景。她曾和邻居的公子李青有些暧昧,却因身份差异而不被村民看好。李青在村里乍越乍落,常和一帮青年玩乐,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家中为捉住权贵之路的错误选择,而田地近乎荒废,父母为之愁眉苦脸。
“你们见过柳诗吗?在她死的前一天,她和李青有过争吵。”一个老妇人道。
宋慈的心中掠过一道灵光,心想:“难道柳诗的死与这位李公子有关?”
于是,宋慈找到李青,问起柳诗的死来。李青脸上慌乱之色越发明显,神情中透着不安,他始终支支吾吾,只说自己与柳诗的事没什么。“我……我只是个普通的商人……”他犹豫道,“真没必要杀她!”
但宋慈捕捉到他的语气中掺杂着慌张,心中不由得对他更加怀疑。
经过深入的询问,与村民的交谈中,宋慈察觉到柳诗生前曾接触过一位神秘的女郎,常在夜间悄悄造访,传出过许多关于“鬼神”的传闻。这个女人神秘而诱人,最终吸引了不少男人的目光。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宋慈决定展开侦查。
经过几日的调查,宋慈找到了这个女人,她名叫梅菊,年青貌美,常穿着一件素白的长裙,走动间如花间蝶舞,手腕间常带着精致的金饰。梅菊的出现,让她和柳诗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宋慈在一处幽静的小路旁见到了梅菊。看着她那张美容绝艳的脸,心中一震:“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狐媚?”
“梅姑娘,听说您与柳诗相交甚密,可否告诉我一些事?”宋慈直接问道。
“我与柳诗,我们不过是姐妹。”梅菊淡然一笑,笑容如花似玉,但眼中却流露出一丝警惕,“为何你要问她?”
“她死了,你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吗?”宋慈注视着她,试图看透她内心的情感。
梅菊的神色微微一寒,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但只是一笑而过:“死与活不过是一场戏,适者生存,何必纠结?”
这一语气让宋慈心中暗自揣测,越发觉得不对劲。
经过一番调查,宋慈开始重新审视案件的线索,逐渐组建起一个环环相扣的庞大案件网络。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他终于找到了柳诗死前的一段关键回忆。
“柳诗在临死前曾言:我不怕鬼,只怕那些伪善的人。”宋慈默默重复着这句凶兆,他决定找到梅菊的落脚点。
经过一番打探,宋慈找到梅菊的住处——一间简陋的小屋。门口围着几位好奇的村民,宋慈礼貌地请他们稍等自己查看。
梅菊的屋内并无特别之处,但在一旁的木台上,宋慈从几个精致的首饰中发现了一枚独特的指环,指环内镶嵌着一枚生涩的玛瑙,表面呈现着不规则的黑色花纹。
“这是柳诗的私人物品!”宋慈瞬间反应过来,心里充满了震撼与疑虑。
尽管梅菊还在一旁辩解,但在这枚指环的面前,她的否认显得苍白无力。通过对梅菊的持续审问,她最终承认了事情的真相。
“其实,我与柳诗本是闺中密友,但因她吸引了李青的注意,我发了嫉妒之心。”梅菊情绪激动,眼中闪烁着无辜与绝望的泪光,“我在柳诗对李青倾心的那天晚上,竟然做出了如此愚蠢的决定……”
梅菊讲述时,回忆起那晚的痛苦,似乎为当日的冲动而悔恨不已。她承认曾试图用一些巫术引导柳诗的思绪,却在看到她与李青相谈甚欢时,失去了理智,进而伤了她致命一击。
“我只想让她离开李青,绝没想要她的命……”梅菊语气中充满懊悔与绝望。
在宋慈的审问中,她终承认了因嫉妒而导致的惨剧,开口叙述了那晚的整个经过。随着她的坦白,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经过几日的调查与审问,乡村还处于恐慌之中,但随着案情的揭开,村民逐渐意识到,那些离奇的传言不过都是在给不朽的友情涂上了一层阴影。
“我会为柳诗复仇,让她的亡魂得以安息。”宋慈坚定地说。他的心中满是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梅菊的痛心,也有对柳诗的同情。
最终,梅菊因故意杀人罪被送往县衙,等待公审;而柳诗的冤屈也终于得到了平反,她的灵魂得以在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安息。
故事的最后,宋慈站在河边,凝视着潺潺流水,心中自有一番慨叹。生活中总有太多的因缘与错综复杂的情感,遗留在世间,在这条曲折的道路上,他无疑又多了一份心智的成熟与深邃的感悟。这一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性深处的复杂与悲伤,也让他不断思考,正义的路在何方?在这一片宁静的村子里,纵使人心难懂,终得之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