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在起跑线上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在起跑线上

第18章在起跑线上  杨明哲请两位师傅喝酒是有准备而为之的,刚刚开始入席,话慢慢谈。三个人一起办家具厂的事情,虽然前些时间听杨明哲说过,但没有想到来的有点突然,要这一下子做出这个决定确实有点困难,两个人都没有真正想好,也不知道怎么开口,都是农村的人。

木匠师傅郑华四十来岁,性格比较开朗,是个地地道道的乡里打家具的木匠,感情纯朴,对人比较热情,以前都是在农村里给人打家具,走村串户,民情乡俗见识比较多。五年前,也就是比杨明哲早了两年被请到了城里给私人老板厂里做家具。说是城里,其实是城外的郊区,郊外厂矿废弃的车间、仓库。在城里给老板打工,报酬是按件计算的,师傅与老板结算,计件收入分配一部分给学徒生活费,师傅占大头,学徒带得多,业务量就做得多,业务量做得多,赚头就多了。

郑华几年做下来,与在农村里比起来收入要多得多了,而且这么做,工作场所比较稳定,省得像以前一些工具和日用的东西搬来搬去居无定所,加上农村人都有少富即安的本性,没有太多的奢望,从来没有过自己要当老板的想法,打工赚来的钱都定期寄到家里,计划着把家里的老旧房推倒重新建一座大房。他收过的徒弟好多个,一般都是学了三年就另起炉灶,师徒的缘分也就是这三年,长期以来师徒之间有一种潜规则,明面上说是学徒期是三年,但要真正学到师傅的看家手艺,三年之内是学不到的,还要看学徒对师傅的孝心,不怕你悟性差,就怕你没孝心。老前辈有句话:带出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木匠学徒前一、两年是上不了台,打杂、倒开水、跑龙套,最多也不过是让你做做粗活,就这些也够你忙的了。到了第三年才能够让你上台做细活了,手把手地教,也就一年时间,这一年就要看学徒的悟性了,能不能够出师也就看这一年。三年出师一般只能打打极普通的家具,要想做好一些,做细活就得经常上门求教,逢年过节礼数不能少。也有出师之后跟着师傅一起做的,那是师傅的得意门生,有意把自己的绝活传承下去,青出于蓝胜于蓝也往往在这种关系中产生,而更多的民间绝活从此失传的也不在少数,古宅里面的老物件成了稀缺物品,稀为贵,老物件的工艺虽没有什么特别,但价格贵了去了。

杨明哲到郑华这里做学徒情况有点不一样,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郑华就知道杨明哲不是学手艺的料,虽然杨明哲人比较聪明,有些悟性,也比较乖巧,是个可塑之人,但郑华看出杨明哲心思根本不是想学手艺,异想怪论虽然经常一语中的,但都不在正务上,你想真正教他,他不一定会用心去学。

虽然这样,郑华师傅还比较喜欢他,带着杨明哲做起活比较开心,往往他想到的时候,杨明哲已经给他做好了,于是郑华就随他了,他想学就教他一下,不想学也就随他去,所以郑华与杨明哲之间虽说是师徒关系,但他们之间没有条条框框,说话也比较随便。跟着他做了大约几个月之后,到是发现杨明哲在对外协调方面有些小脑筋,慢慢就让他专门做外协,还别说,自杨明哲做外协之后,业务量也多了起来,老板也让了一些利,都是互利互惠,双方多盈利,大家都非常乐意。郑华知道杨明哲不会长期在这里做下去,总有一天会走出去的,果然,一年多点时间就自己出来做来料加工。

当然没有郑华的支持和同意跟他一起做,他一个人肯定是做不成的。做来料加工没有太大的改变,郑华答应的比较干脆,同时还把一起做的油漆匠黄炳富也拉了出来一起做。三年时间赚得比以前多了,还比较满足,谁知道杨明哲还是按耐不着,想自己开办家具厂。这时候,郑华师傅开始有点担心了,不要说这些年赚来的钱都放在家里,准备造房子,就是把钱投到厂里去,那是有风险的,虽然他比较喜欢杨明哲的性格,但在他那纯朴的眼神里看杨明哲,也就二十来岁,出道时间不长,总觉得有点轻飘飘,有些不放心,心里这么想的,口头上没有答应,也不知道油漆匠黄炳富是怎么想的,要做也大家一起做。

黄炳富也是农村人,不过他出来的要比郑师傅早,十几岁二十不到就跟师傅在外面做了,到现在已经在城里做了二十多年了,曾经在城里的地方木器厂做过十多年的油漆工,因为长期不能转为正式工,不能解决城市户口,看看再做下去也没有希望,就出来到了城郊私人办的家具加工厂做油漆工了。黄师傅性格不像郑师傅那样,大脑里有些小东西,小算盘,市面上有句话叫油漆鬼,可能有点道理。油漆工艺与木匠不一样,木匠手艺的好坏,高低,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而油漆里面的花头比较多,除了内行人外,一般人一下是看不出来的,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化学替代品的出现,低劣的油漆替代高档品经常出现。很多人怕这种事情的发生,就自己采购油漆让油漆师傅只管做。

油漆工与木匠也有共同的地方,一组漂亮的家具,需要油漆来润色,油漆师傅鉴定木匠的手艺,一说一个准。而多数情况下油漆的业务都是靠木匠推荐的,利益把油漆和木匠连在了一起。黄炳富没有郑华直爽,心眼多了点,但能和郑华长期合作,做这么多年,正常情况下也坏不到那里去,况且能被杨明哲相约合伙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骗的,想要让杨明哲学手艺比较难,想要瞒过杨明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黄炳富年龄比郑师傅小,一米七的个子,身体不太好,面上泛着黄色,可能长期做油漆的原因。他不住在工作场地,家离得不远,天天回家,家境不富裕,上面两个老人,下面三个儿女都要靠他撑着,虽然做油漆活比较赚钱,但他还算是个地道人,虽然做事有些心机,但从不伤害人,损人利己的事很少做,确切地说不是没有做过,而是难得做,所以能和郑华合作了那么多年。郑华也知道他家里负担比较重,虽然大家都是亲兄弟明算账,但郑华在处理利益方面都让着他。

杨明哲也知道想要找个合适的人合伙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就选中了他。当然他愿不愿意继续合伙办厂,还要看他本人的意愿,毕竟合了伙,以后都是利益大家分,风险大家共同承担的,不能勉强。黄师傅带的学徒加加起来有十多个,但都是来去勿勿,基本上都不会超过二年的。油漆活要细,细得很,手艺,门道很深奥,打底色,晾干,封干,打光,润色,暗光,亮光,透光,磨光,抛光,工序前前后后层层叠叠有几十道,高档的家具耗时会很长时间,还有漆料的配制就更加复杂了,真正高品质,高档的油漆往往都是用来杨名立万的。听他说他的师傅的爷爷曾在bj的皇宫里做过皇家大件,只是听过没有见过,但他师傅家里尽有的祖上传下来几件家具的油漆工夫在市场上很难遇到的。做油漆细活工期比较长,也赚钱,但赚钱来得不是很快。

做油漆粗活赚钱虽然少了些,但赚钱快。油漆活要粗做,也很简单,简单的家具,要求不高的,做起来也很容易,一般一到二个月,五、六道工序就可以完工,工艺简单,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秘密可言,学起来也简单,一年多时间就足够学了。黄炳富做的油漆粗活比较多,基本属于大众化,寻常老百姓用的,不太讲究,能用就行,所以他带的学徒学起来也容易,几套家具做下来,也就掌握了。细活他也会做,只是他想赚钱来得快一些,细活只是附带做做,比如小盒,小柜,小桌椅,都带有点比较深奥性质的绝活,在家里做细活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做到底的,根本就不可能让学徒看见,更谈不上教学徒了。

黄炳富的想法与郑华有点不一样,郑华做了几年,有些家底,有点少富即安的想法,不想冒风险。而对于黄炳富来说不是想不想冒风险的事,而是没有本钱去冒风险,在外面赚来的钱用于家里的日常开销后所乘无几,谈何去投资办厂了。他既然没有这个本钱,为何还要凑上来?那就是油漆鬼的特性了。他没有郑华那么多的想法,出来就是赚钱的,他想看看有没有比原来赚钱更快的方法和途径,没有猪蹄吃,还不能看看猪跑。黄炳富的这种想法,杨明哲和郑华也都知道。

其实杨明哲根本没有想让两位师傅出钱投资的意思,他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话要一句一句说,事要一件一件做,不能乱了先后次序。

在新的起点上,从合作开始,因为他的翅膀还飞不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