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归宿已渐近
第144章归宿已渐近 凌美霞问起了上官云“上官大哥,我大表舅过两天也要到江城市里来了,估计停留的时间不会长,也就是两、三天的时间,龙江县的凌家大院他可能也没有时间去住了。他回去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要跟他一起到上海去。他现在年纪也老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退下来不做生意了,我们一家人都很想他回到龙江的凌家大院里来度晚年,你碰到他,能否转告一下。”上官云一下子没有反映过来,眼睛看向了王小五,凌美霞的大表舅是谁,自己一点也不知道,被问住了。
“凌美霞说的是她在上海的舅舅,也就是你的老板,上海凌氏集团的董事长凌飞壮,这下你就明白了吧。”这是王小五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提起凌美霞的出处,如果不是他妻子主动引到她的这个舅舅,他也不会提到凌飞壮,因为他也只见过凌飞壮一面,映象比较模糊。
“原来是这样,还都是一家人。凌总早已经不到国外去跑了,现在凌氏集团里的事情也基本上不用他亲自去照料,有什么大事情要发生的时候,大家向他汇报一下就可以了。他一年之中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南海的海岛上生活的,在上海的待的时间并不多。在他的潜意识里好象对龙江县里的影响不是很好,龙江县里的凌家大院他好象也没有什么映象了。他这次回来真有可能不会去龙江县,而且离开江城的时候就直接去海岛了。我听他说过要到江城来,具体什么时间他没有跟我说,但只要他知道我也在江城,肯定会打电话给我的。我想他到了江城市会主动联系我,我就等他来电了再说。”上官云对凌美霞说。
“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我的大表舅一出生就离开了龙江县,大学毕业了之后,原本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却在龙江造纸厂里耽误了十多年宝贵的时间。自从十多年前离开了龙江县只回来过一次,我们要去见他,也只能到上海去相见,原来我们都住在大表舅上海的家里,而且我也是在上海艺院里毕业的。几年前因为我的父母年纪也老了,在上海的生活很不方便,就回到了龙江县凌家大院里生活,而我也调到了江城市群艺馆来工作。上官大哥,如果你能见到他,转告一下就行,他今后想要到那里生活那是他的事情。”凌美霞说起她表舅的事。她在上海念书的时候就已经与王小五认识,时间不长两人就开始相好了,因为在两地,回到江城工作之后才与王小五谈论结婚成家的事。
“如果他离开江城直接回南海去,肯定会与我联系一下,现在他放手不再管理上海凌氏集团公司的业务,一些重大的事情都让我去解决处理,如果我作不了主的时候才向他汇报,在他离开上海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事情要交待我怎么去处理。”原来凌飞壮想让自己的儿子接他的班,但他的儿子无意从商,就想先让上官云过度一下,计划在三、五年内收缩外贸业务,海外的业务全部转移到上官云在英国儿子的公司里去经营,上官云也已经和儿子谈妥,英国的外贸公司今后逐渐向国内发展,立足点将放到bj,在bj三环的国贸已经设立了分公司,国贸大厦的办公地点正在洽谈当中,住的房子已经买好了。
“李国栋厂长在这次两会结束的时候,会不会到江城市来,听吴小祥说李国栋厂长也已经从军工集团总经理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消息是从叶永恒市长那里得到了,自李国栋厂长离开了江城集团总公司,吴小祥都没有再见到过厂长了,如果这次李厂长能来江城市,吴小祥肯定会遇到李厂长,希望李厂长这次回到江城市也能召见一下我们原来的老部下。”王小五自语道。
大家都已经五十多岁的人,怀旧心情正浓,也都想见一见原来的老厂长,最起码王小五是这么想的。
周凡回忆李国栋曾经对自己的建议,原来董事局想让他到江城集团总公司来担任副总经理的,或者到苏南集团公司里去任职的,却被李国栋劝说他不适应在集团公司里任职,后来自己还真没有到地方集团公司里任职,这一切都有可能是因为李国栋向董事局原主席万伯渊提议的。到了现在才知道李国栋的劝说是出于对自己性格的一种认知,在地方集团公司里任职确实不是自己的所长,想想任博元和郭昌光的结局,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握住自己,现在内退虽然极不情愿。
大家这么聊着,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慨,回忆从十几岁参加工作,随着年龄逐渐成长,阅历的丰富,对社会认识也渐渐多了起来,各自也都有了主见,陆续就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徐建安自己创业办起了水泥厂,上官云到广州去做外贸生意的,王小五到龙江县政府部门工作,徐敏在任博元的安排下到了轻工业局任职,周凡也算是最为顺利的。
从此他们六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选择,虽然他们走的都不是一条跑道,最后他们事业都有了成就。虽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高官厚禄,但在同代人中也算是成功人士。
然而,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跌宕起伏,事业的道路上并不都是一帆风顺,平淡的人生也有许多的坎坷,有艰辛、有泪水,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然而这就是人生,追求的是过程,结果在他们看来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不过他们也有取得成功的喜悦,暴风雨过后见到了彩虹,他们有一颗纯净的面孔,足以托起一片灿烂的天空。到了近黄昏时节,他们都已经有了足可以立身的财富,虽不显赫,富甲一方。而当他们再回首的时候,好象又回到了起点,围观周边的人们、曾经的同学、孩提时的伴友,想想人生也不过就是如此。当他们感慨无限,猛然感悟到人生真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那种无助的孤独,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空虚。
大家感慨了一番,就在徐敏的农家乐吃中饭了,此时的人越来越多,把整个农家乐济济的满满的。大家到农家乐来图得是一个乐趣,高兴,热闹,来来往往还都是一些城里熟悉的人,看见了就站起来打个招呼,也有几个平时不是很待见的人,就当作没有看到。凡到这里来的人,基本上都是自带酒来的。
江城市两会刚刚结束,叶永恒担任江城市高官,吴小祥担任江城市市长,在两会结束时邀请了曾经为江城市经济建设做过贡献的西北研究所的方所长,还有任博元,李国栋。凌飞壮也陪同方所长一起到了江城市。多年没有与李国栋见面了,吴小祥尽江城市政府的地主之谊,请李国栋师傅和凌飞壮,方所长一起吃饭。四个人都很随意,这也是李国栋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吴小祥虽然已经知道凌飞壮和方所长他们两个人的身份,但还是第一次见面,不由地敬佩有加。
吴小祥对他们说“叶书记今天接待省里来的领导,不能过来,他让我转告一下他的问候,希望以后有空经常来市里指导工作。江城市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在各位领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里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师傅李总,因为我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称呼我的启蒙师傅,长期以来都已经习惯了,虽然我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师傅了,但我每当遇到困难和取得成就的时候,都会想起我的师傅。没有师傅,我到现在充其量是在江城化工厂里做一名实验室里的抄表员。”
李国栋看着吴小祥,显得十分地高兴,对吴小祥能有今天成就表示很满意。
吴小祥开场白之后,就问起了李国栋“师傅,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打听你的消息,却不管怎么打听也不知道你到那里去工作了。”
在坐的四位长者,吴小祥只认识师傅一人,虽然知道他们两个人的身份,但都没有见到过,于是自己想了多年的话题就问起了李国栋。
“我原来的工作是保密的,现在已经不再是秘密了。那年我离开江城的时候,原来是要到发改委任职的,但等我到了bj,接到的任命是到国家军工集团担任领导,之后就一直在军工集团里任职。我到了军工集团以后,下面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军改工,原来全额拨款的军工企业一下子就要实行自负盈亏,这一下还真把我难倒了。工厂里的职工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有曾经是拆弹能手,有曾经在战场上用胸部顶着石头去挡土堡枪孔的,有在守阵地临冲锋前拿着暴破筒投身到对方敌群中差点丧命被及时抢救过来的老兵。”
奔跑在不同的跑道上,每个人都经历了多个弯道,对人生各自有不同的感受。事业的成功不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弯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