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师傅另一绝
第145章师傅另一绝 李国栋说起他在西北大型企业里做过的事情,对大家说“企业里的干部职工都革命的老同志,我这一个从来没有在军队里工作过的知识分子,一下子要领导这些老革命,那不是拿我开玩笑吗。但任命书已经下达了,不接受都不行,就这样硬着头皮上,不行也得行。就这样一个西北大型集团企业的一把手,去跑市场,跑采购,整天都在各个厂的车间里跑,一有空就陪着,听着他们讲革命战争中故事。幸好那个时,也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我一些大学里的同学帮助,有材料的出材料,没材料的买产品,有技术的出技术,就这样过度了几年,一些大型的企业也适应了市场,建立起了适合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企业也开始有了盈利,我在那些干部职工中树立了威信。”李国栋简明扼要地谈起自己在西北大型集团企业里所做的往事,知道一点常识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过程肯定是很复杂,要想在这些干部职工当中树立威信,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字,能!。
凌飞壮抱有质疑地问“那这么大的企业集团最后的结果你是怎么处理的,是不是像地方那样,像江城集团总公司这样经过产业治理整顿的方式,引进了企业,解决了一批,下岗了一批,又卖出了一批。”凌飞壮想如果是这样搞,那太容易了,一个文件,一句话的事情。
“那能够是这样的,是这样那还是我李国栋吗,在我领导的大型集团企业旗下职工就有三万多个,经过几年的产业调整、置换等一系统的治理整顿,没有出现一个下岗职工,没有卖出去一砖一瓦,职工的工资不仅得到了保障,每年还以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递增,现在每户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当然房子没有城市里的那些高楼大厦那么大,但都是独立的住房。现在每家每户已经不再是土坑烧煤取暧,都通了公共暧气管道,还有自来水管道。这些条件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说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可我那里是在西部,西北部极寒的地方。”李国栋确实有点自豪了,这也是他曾经在江城集团总公司的改革,产业治理整顿过程中已经想到过,而不能,无法做到的事情,这种感觉是凌飞壮和方所长他们无法体会到的。
李国栋继续说道“这些企业的产品都是高质量,高性能的,民用产品可不能与他们的产品不日而语,然而在价格上肯定会高出民用产品很多,因此在市场上的竞争肯定不是那么容易,不可能用降低产品质量来实现产业治理整顿,还有原来的产品生产原材料也有专门的特供市场,都不是市场经济所具备的,要想在这么大的企业里要实现产业治理整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就更不容易了。”
凌飞壮好象也体会到这不是自己所能,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专长。
“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产品系列,我领导的企业集团所跨的行业很大,有采矿的矿山企业,有服装生产企业,最大的是机械生产制造,不同的材料生产不同有产品,质量与原来的一样,价格要比民营企业的产品高出一倍以上,不同的是我们面向的市场都是城市里大商场里面,标牌也不再是原来的标牌了,但业内人知道我们专用的牌子,产品多种多样,机械产品设备和零件每年都是限量生产的。到目前为止已经不再扩大再生产了,全员都纳入了社保,随着职工的年龄增长,企业生产的规模将逐渐在减少,估计五年后,有些系列的产品将退出市场,有能力的职工也可以自主经营,这是我退休以后的事情,现在我基本上不再去管理了。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系列,归属于部属的央企。”李国栋说起自己在西北大型企业里的变改情况,又如何进行产业治理,产品的价格定位,今后的发展规划等等。
对于李国栋说的这些情况,方所长也知道一些,李国栋所在的大型企业里他也进去看到过,毕竟同属于西北部,有关一些技术上的事情还需要他经常到现场指导,但不知道原来的那些企业是如何进行产业置换,听李国栋这么说,也没有显得很惊奇,隔行如隔山,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凌飞壮就不一样了,听到的和他想象的那完全是别开生面,尤其是在与企业里的那些老革命打交道,好象是在谈故事。
吴小祥经过了地方政府的工作经验,对这样现象也能理解,江城地区也有这样的企业,知道改工的过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职工身份的置换,干部的待遇将是两个层面的。
就在李国栋谈自己这么多年来在西北大型集团企业里的工作经验,凌飞壮和方所长都在看吴小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好象十分地熟悉。
李国栋看着他们两人说“怎么了,这是我经常和你们说起过我在江城化工厂里正式收的唯一的一个徒弟,也是我原来不怎么看好的弟子,现在可出息了,江城市的市长,不容易啊,不负我当年对他的希望。”
凌飞壮说“看你得意的样子,我们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我们看这个吴小祥市长很像我认识的一个人,就是个子比我们认识的那个人高了点,其他的都像,连说话的口气都像,方所长你说是不是这样的。”
“吴市长,你家里有没有一个哥哥在中国西北扶贫银行里担任行长,而且他的妻子是xj建设兵团师长的女儿叫邵莹莹的。”方所长不像凌飞壮这样旁敲侧击问,直奔目标,是不是也就一句话的事,很多年前在省城的时候跟李国栋提起过,只是被其他事情打断了,没有问清楚。
“是啊,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年离开江城的时候,我还在江城化工厂里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原来是要到省城科发银行里担任总行副行长一职的,就在将要去上任的时候,突然从上面来了一道任命书,让他到西北担任中国西北扶贫银行的行长一职,从那个时候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江城市来了,父亲临走的时候也未能见上他一面,现在母亲天天在挂念着他,一年当中也很难与他通上电话,我们想给他写信,信件也不知道怎么寄,西北那么大的地方,也没有一个常驻地。从最近的一次来信说,他已经有了两个小孩,都放在他的岳父家里寄养。”吴小祥不知道凌飞壮和方所长会突然问起宝祥哥哥的事情,虽然以前听宝祥哥哥说起过,在龙江县里有凌大哥这么一个人,但没有想过会是一个人,对方所长更不知道有什么关系了。
在吴小祥的话中,凌飞壮和方所长他们两个人已经知道这是吴宝祥的弟弟,不由地感慨到“中国这么大,想不到在江城市会碰到宝祥的弟弟,真是有缘啊!快了,吴宝祥很快就要离开西北,过不了几年他就要到国务院扶贫办去上任了。”
李国栋顿感好奇,想问是怎么一会事。
吴小祥急忙问凌飞壮“以前宝祥哥哥没有离开家里的时候,听他说起过,在龙江县有一位凌大哥,不知道他说的凌大哥是不是凌总?”
“除了我,宝祥在龙江县还认识那个姓凌的人,宝祥平时很少到社会上去随意交朋友,宝祥在复习高考的时候,我还曾经辅导过他。我们凌家与你们吴家的渊源很深啊,追逆起来应该是从我们的爷爷辈上开始,甚至更早就已经有了,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两个家庭的特殊性,在我们父辈开始就断了联系,我爷爷只向我提过一次,江城市城里的吴家我也只去过一次。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和宝祥有了联系,其中的原因我也从来都没有和宝祥提起过,不想因此让你们吴家受到牵连。到了后来形势好转了,我正想和宝祥说起凌家与吴家的渊源的时候,宝祥就离开了江城,去西北了,而我的爷爷也离开了龙江,到南海他的师兄弟的海岛上去生活了。”凌飞壮对祖辈上的事也就只知道这些,他爷爷凌志强没有很详细地跟他说祖辈上的事情。
吴小祥听凌飞壮这么说,就回忆起曾经过去的事情“本来我应该早就对上号了,当我听到哥哥说起在龙江有一个凌大哥的时候,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努力自学,整天闷在实验室里补习功课,而哥哥离开江城去西北的时候,我又在大学里念书,大学毕业了之后,回到家里在阁楼上找到了我们吴家家史的残卷,残卷里写到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我爷爷带着全家从上海回江城,经过龙江县的时候,在凌家大院里住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江城叫信安城。残卷里只提到过龙江县里的凌志强,后面的事情就没有记载,可能这就是没有写完的残卷。”
提起了吴小祥哥哥的事情,曾经是凌飞壮的弟子吴宝祥,已经在西北。李国栋在西北大型集团企业所进行的变革,不是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纯属于企业内部经营模式的改变,因此不涉及到政治,职场,不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