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回到了起跑线上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6章回到了起跑线上

第146章回到了起跑线上  就在他们四个人谈吴宝祥在西北如何进行扶贫工作的时候,有人把包厢的门推了进来,四人一看来人就站了起来,方所长说“叶书记,省里的领导已经回省里去了吗,这么忙还要过来接待我们,谢谢了。”

“省里的领导就在另外一个包厢里喝茶,我听说你们坐在这个包厢里,就过来与大家见见面,等一下我就要送领导一起到省里去了。李总,外面有几个人想进来见见老领导,你看可不可以让他们进来。”

叶永恒书记说话间,后面五个人就跟了进来“老厂长好,我们五个人来找你,饭店里的领班引错了门,把我们带到了书记的包厢里,这才惊动了叶书记,还让叶书记亲自带我们到这里来,不好意思了。”

李国栋一见是周凡、上官云、徐敏、王小五、徐建安五人,就说“没有关系,叶书记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大的架子,听江城里的老百姓说,在市里的菜市场,城门楼上的老人中间都能看见叶永恒的影子。上官也来了,刚刚凌总还说起你,想让你接他的班。徐建安的山林也被列入了国家重点保护,王小五也提拔到了副处级干部,徐敏现在也自力更生,办起了江城市郊最大的苗莆,想想当年从江城化工厂里出来的几个人,现在都有出息了,高兴啊。”李国栋与他们一一握手。

周凡他们五个人对吴小祥说过,想来见见李国栋,因此吴小祥事前与他们说好的,先让他们去找叶书记,预先也与叶永恒约定好的,因为专门设一个机会与李国栋见面有点太过严肃认真了,而且李国栋在江城市等两天就要离开回bj去的,根本就没有空隙的时间,这样的安排既轻松,又自然,省时间,一杯茶,一杯酒的时间。

李国栋意识到这是吴小祥有意安排,见服务员已经拿上了五个杯子,倒满了酒,就与他们五个人互敬了一杯酒,并向方所长,凌飞壮作了介绍。李国栋对他们说“明天大家安排一下时间,我们一道去江城化工厂里去走走,看看我们大家事业的起点现在怎么样。”

方所长也举起了杯,向他们敬酒“想不到,我们都是一家人,希望你们陪吴市长一起到西北去走走,我在西北等候你们的到来。”方所长敬完了酒,他们五个人就离开了包厢,四个人接着原来的话题……。

如果说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事业的起跑线,那么有的人起点就要比其他人差了一大节,自懂事以后就步入到了起跑线上,要想超越其他人,一开始就十分的艰难,小学没有毕业就开始为生计奔波了,然而这就是他事业的起跑线,一般的人,或者说更多的人,是中学,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才步入事业的起跑线。

无论从事农工商学士,人人都有各自的起跑线。起跑线的不同,决定了事业的取向和人生奋斗的道路,然而,起跑线的不同并不是事业成就决定的主要因素,只是事业开始的一个起点,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跑道上有许许多多的弯道,这些弯道就是转折点。在人生的弯道上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和智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弯道都能超越,也并不是想超越就能超越得了的,有些人在弯道上稍带而过,有些人只能是循规蹈矩,也有些人在超越弯道的时候犯规淘汰,又回到了起点,从头开始。人生的跑道上会有许多的景物,吸引着在跑道上的人们,稍不留神,跑道就被人抢先了。人生本来就是一条弯曲的跑道,在跑道上有许多的停靠站,也有许多的叉道,只要认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随时都可以在站台上停下来,因为人总要在某个站点下来的,这条跑道本就没有终点。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机遇,大家都在准备,而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机遇只留给少数的人。有些个人,事业好象一开始起跑,就进入到了叉路口,一起步,前面就有许多的坑,跨不过去,也只能绕道而行,跑道延长了,离自己的站点远了,还的要继续。有些人成功地超越了弯道,却被道旁的景物迷恋了,远离了跑道,困在叉路口,走不出来了。有些人有超越弯道的机会,却仍然是沿着自己的跑道,不徐不疾地往前奔跑,只要这条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追求的是过程,人生的一种体会。

吴小祥,周凡、上官云、徐敏、王小五、徐建安六个人怀着无限的感慨回到了曾经的起跑线上。他们六个人初中还没有真正毕业的时候,就一起来分配到了江城化工厂里做学徒,曾经还同吃一个食堂,同处一间职工宿舍楼,可以说六个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六个人的事业也就这个起跑线上开始奔跑了。时间不长,周凡率先在弯道超车,很快就调到了总厂里担任秘书,曾一时被大家所羡慕,不容易啊。徐敏也开始变道了,离开了江城化工厂,调到了江城市轻工业局,很快就开始弯道超车,被提到了副局长的位子上。王小五步徐敏的后尘,但他不是弯道超车,而仅仅是换了一个跑道,到龙江县政府工作了。上官云和徐建安却完全远离了原来的跑道,另辟蹊径,自谋出路。唯有吴小祥依然沿着原来的跑道在奔跑,对于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弯道可超,也没有想过去超弯道,只有默默地耕耘,当年他到车间里的实验室里根本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所幸的是,他遇到了李国栋师傅。

如果说他遇到了李国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弯道超车的机会,他如果想弯道超车,李国栋也会指引他这个弯道是怎么超越的,但他没有去超越,依然是一步一步地沿着自己的跑道向前奔跑。路边有很多的花花草草,秀丽的景色,他没有被景物所吸引,默默地渐行。他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就没有设定具体的终点。

对于他来说,好象处处都是终点,又处处都是起点,到了一个终点,又开始起跑了。

对于他来说,李国栋是他的启蒙老师,也仅仅是启蒙老师,他与李国栋的关系若隐若现,他到了江城工作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没有去找李国栋师傅,李国栋也没有招见过他,在他被撤销职务的时候,李国栋也仅仅是给他送来了一整套书籍,还是不留名的。

李国栋也是从江城化工厂里走出去的,但对于李国栋来说,江城化工厂不是他的起跑线,只是他展示才华的一个平台,李国栋在西安交通大学时就已经开始起跑了。

刚开始李国栋对吴小祥也不是看得很远,因为吴小祥的基础太差了,然而,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三年的悬梁刺骨,这才入了李国栋的法眼,孺子可教。刚刚有了点成绩,工作有了长进,李国栋就送他到省城的大学里深造进修,而后就放任他自己奔跑。同在一个集团公司,连面都没见过,不是不需要他带,而是社会实践需要他自己的悟性,师傅带进门,修行靠自己。

吴小祥到江城集团总公司下属的环保公司应聘任职,没有去找李国栋,在他的内心并不是没有想过,要说不想是不可能的,然而,他总觉得自己与师傅之间有那么一段的距离,这个距离若隐若现,看得见,但很高,不是随便就能拉近的。因此在他内心,这个弯道不是不情愿去超越,怕被师傅看低了自己,师傅真要带自己超越这个弯道,虽然是显而易见,举手之间的事,但他始终没有去试过。

吴小祥的内心虽然是复杂的,要不想是不可能的,然而想归想,仍然按照自己原来的步子。李国栋离开江城时,找自己谈的一席话,吴小祥忽然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李国栋师傅的关注下,师傅是有意让他多经历一些事情,这也是李国栋师傅想要看到和所希望的,如果当时自己去找师傅,师傅肯定会满足自己的愿望,但这是师傅不愿意看到的。

不仅仅是自己没有去找过李国栋师傅,同一个厂出来的还有周凡,王小五,徐敏也没有为自己的事业去找过李国栋,徐建安和上官云两人另辟自己的跑道,就更没有去找了。

李国栋带他们六个到江城化工厂来,是带有很多的感慨的,他已经退休,对走过的人生路回顾一下,记忆一下,几十年过去了,看看变化怎么样了,还有几个老人能认出他来。

李国栋要回到江城化工厂里去看看,吴小祥让秘书打电话告诉了化工厂的领导。总厂里的领导知道老厂长要回家来看看,厂里不欢迎一下说不过去,象征性的也要搞一下。

六个人陪着李国栋回到了曾经的起跑线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