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自有后继人
第100章自有后继人 郭昌光说“凌飞壮在干部里的声望很大,群众基础很好,一上任就提出了五年完成产业多元化的产业战略转移。由于以前就是分管经营的,产业战略转移规划方案里各方面的措施都非常到位,具体到每年的生产经营发展指标。他的那个产业战略转移是跨行业的,大胆地设想,并且有理论基础,有政策依据,有客户资源依托,几乎脱离了造纸行业,五年时间要实现是很难的。看他成竹在胸,轻而易举的事,如果真能实现,肯定会完全超出了我们对江城市龙江造纸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发展预想值。”
在新公司成立之后,郭副总经理去过厂里一次,郭昌光还专门约见过凌飞壮一面,虽然没有长谈,匆匆忙忙而过,但对他的影响很可以,很有学问,也有可能是听说了是龙口牌蜡传人的后代之后,自己有点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
任博元曾经听说过,以前龙江县有一位从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是早年的江城市高官亲自送他走马上任的,而且出乎异常地以市委组织部下的一个县级企业的副厂长的任命,因为这种异常的现象,十多年,将近二十年了,市里的一些老人偶尔会谈起来,是不是就是这个凌飞壮,因为多年了,成了一个传说。
他没有对郭昌光说这事,言归正传地说“以前没听说过龙口牌蜡纸还有传人,这是很古老的传说吧,怎么现在还有这种传人的说法。”
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在江城集团也已经八年多了,还第一次听说龙口牌蜡纸有传人。由于任博元不是本地人,对当地的一些风俗知道得很少,他很少去到民间去走访,即便是到下面县里,下基层都是前呼后拥的,龙江造纸厂他去的次数不多,厂长江涛来市里也很少,自然对龙口牌蜡纸传人的传说就知道的很少了。
“那是公私合营以前的事,小规模生产经营,自从公私合营之后,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化学替代品出来了,龙口牌蜡纸的祖传秘方也不适应规模化生产了,所以之后就没有再用了这个祖传秘方。相传这个秘方在凌家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了,还有很多的故事。由于已没有了实用价值,新公司成功之后,凌飞壮的父亲凌志强把这个秘方释成了文字赠给了国家,家里保存着国家证书。这个凌志强老人就是江涛的师傅,亲同父子。”郭昌光对凌飞壮的影响也是从这件事开始的,听说了凌志强把这个秘方赠给了国家这个事之后还专门去看了凌志强老人,他也在凌志强家里看见了这个国家证书,虽然到了现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了起来,旁边还附有评语。
“这么说来,在基层干部当中像江涛这样的同志不多见啊,敢于挑担,敢于担当,敢于忘掉自我,这么大的厂,职工没有一个下岗的,最后还和扩大职工共同承担起责任。说是地方企业,国有资产,其实企业创办的时候,也就是公私合营那时候七家作坊合起来的,公私合营就是给了一张牌子,给了当时许多的政策,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给龙江社会带来了安定。”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听郭副总经理这么介绍江涛,也回想起龙江造纸厂的前身,再结合这次的整个企业整改过程,也由衷地感慨到,以前对江涛了解的太少了,去龙江造纸厂的次数太少了,作为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对下面的干部失察了,而又想想,江城集团总公司旗下有那么多的企业领导一把手,虽然有些也是经过集团总公司和各主管部门同意的,企业领导干部里的一把手也都要向江城集团董事会报备,规模大一点的企业领导干部也要走董事会组织程序的,但想想江城集团里有那么多的企业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自己那能顾得过顾来。
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继续谈企业整改的大事“随着企业产业治理整顿的纵深发展,江城集团总公司旗下有的企业因为整改出现了大批职工下岗的现象,从理论上讲职工下岗,再就业本来就是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一种现象,而历史赋予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在稳妥地推进整改的同时,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再就业。从现在的形势和问题看,企业大批职工下岗的问题,既是生产与市场脱节,生产需求不足与劳动供给过剩矛盾的集中表现,也是建立市场经济和深化企业整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必然结果,这种现象或迟或早都会出现的,只不过就是在我们这一任领导手上发生了,在我们这一任期内出现”。
“长期以来实行“高就业、低工资”劳动就业政策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统的问题,有历史原因,同时也有工业经济景气下降的现实原因。我们集团总公司这几年以来,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出现过一些波动,但已经很不错了。这些波动,社会影响是企业整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有些时候静下心来想想,企业整改对广大职工来说确实付出了代价,这么多的职工下岗,已成为了社会上一个引人注目,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的话题,企业整改让很多的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年青人可以接受这种时代变革,年纪大的人要想再去重新就业就困难了。然而企业自身的问题,严重阻碍着国家经济发展,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又不得不这样做,一代人的克制,度过了暂时的困难,换来的是国家的千秋万业,民族的振兴。”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深思这次产业治理整顿中的感想,把企业经济整改提高到了更高的层面,也是他习惯性思维,理论研究是他的强项,信手拈来。
“企业整改,难!我们只要有能力,有办法一定要把江城集团里下岗下来的职工安居好,不要负了广大职工对我们的支持。昌光同志,江城集团总公司现在还有那些方面,那些行业还没有整改的,有什么具体问题和具体想法。”任博元感慨之余,思想又回到了企业整改的现实当中,江城集团旗下的企业整改还在进行中,只要完成了企业整改就是他成功之举,不要出乱子,就万幸了,仕途上不能发生差错,致命的差错,一次就可以把曾经的功成名禄毁于一旦,他顾虑了。
郭昌光自企业整改以来,已不再分管财务,专门主管企业整改的事项,都是在江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任博元直接领导下,发挥自己的能力,总经理李国栋那里去了更少了,有些时候总经理的工作会议也很少去了,他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任博元身上。
郭昌光对董事长任博元说道“各个行业都全面开始,但考虑到难易,可行等方面因素,工业行业先行开始推行,工业企业除了少数企业自身的特殊性没有开始,基本上已完成了,大都数的工矿企业已进入了收官阶段,一部分企业脱壳了之后已进入了破产程序,处理一些破产程序方面的一些政策,权益和债务处置。整改后的企业大多数都拆建到了工业开发区里,享受企业整改政策的同时,也得到了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现在江城市里的商业系统已全面展开了,由于这些行业相对工业行业来说,无论规模上,职工的人数上都容易了多,也因为有了工业企业整改的先例,做起来也就顺手了,包括职工再就业,资产重置工作也在进行着。”
郭昌光继续汇报江城集团旗下企业整改工作“市里还有一些乡镇里的微型企业都交给了乡镇政府自己去经营了,有的承包了,有的私营了,小商店里的一些职员都到了县,市大超市上班。没有岗位的职工,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让他们自谋职业了。这些本来就比较分散,又有一些经商的头脑,整改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江城集团总公司旗下的商业系统基本上都集中在市区,人员相对比较集中,整改的方法比较多样化,有的采用内部经营承包,有的引进大客户进行招租,但在整改上先采用高管参股,集团公司的部分以后逐步退出,这个模式是参照董事局对商业整改模式进行的。江城集团总公司在粮食系统的企业基本上还维持原来的现状,没有大的变化,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放开,涉及到民生方面,相应的政策还没有具体化,今后的发展趋向也不太明朗。”郭昌光把今后的工作逐一展开来汇报。
在反思中,为自己找理由做辅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