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本来的面目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4章本来的面目

第84章本来的面目  黄宏召开股东会,对其他三个股东说“老赵,老王,小张,按照我们以前说的事,现在可以办了吧。”

他们四人是五星水泥厂的前任领导班子,黄宏持股三百三十万元,老赵和老王各持股五十五万元,小张持股六十万元,一共五百万元,收购了江城集团旗下的江源分公司五星水泥厂,老赵,老王,小张他们三个人的一百七十万元现金都是黄宏借给他们的,按照当初四个人的约定,名义上是四个人以领导班子集体收购,实际上是黄宏一个人独资收购企业,因为当时江城集团的政策不允许一个人收购,集体收购已经是做了很多的工作。

五星水泥厂的领导班子是经过黄宏经心培植起来的,其他三个人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能力,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总得要有个集体领导,集体的领导班子,在黄宏担任厂长的时候,有三位副厂长,分别管理着生产,技术和销售,在黄宏行使厂长职能的时候有两位副厂长总是左右为难,各行其事,合作了不长时间,黄宏就找理由,让花县长把他两人调到了其他企业里去了。另外一个副厂长年龄比较大,而且与黄老二的关系比较好,工作也踏踏实实,没有什么脾气,黄宏当厂长之后配合得都很好,所以就留任当起了黄宏的副手,就是前面说的老赵。

老王和小张是黄宏以前在车间里的师傅和同事,平时相处的都比较好,黄宏当上厂长之后,重新组合领导班子的时候就把老王和小张组合到了领导班子里面。

虽然四个人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但老赵,老王,小张都不是黄宏核心潜规则里的人,黄宏核心圈子里的人是不能进入领导班子的,虽然在江源县还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黄宏也学会了一种权术,领导班子和核心圈子完全是两种性质的,该让知道的,不该让知道的,该让怎么做,不该让怎么做,在黄宏的思想里层次分明,就这样种种因素,黄宏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企业改制的时候,也完成五星水泥厂的改制,四个人以领导班子集体收购了水泥厂。

老赵先说话了“黄总,你说该怎办好,你定吧,我们照办就是了。”

长期以来老赵在黄宏面前没有什么主见,一切都听黄宏,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更何况当初确实都是说好的,没有任何什么可异议的地方。

黄宏说了“如果现在去工商部门变更股权登记,恐怕不好,毕竟改制刚刚完成,现在去办也太敏感了。这样吧,你们三人都写份申明,约定三年以内全部把股份按原出资数额转让给我,并且在转让之前不得参与公司的决策和收益的分配。因为我们在改制之前都说好的,而且你们出资的钱都是我借给你们的,你们看这样可不可以。”

老赵说“本来就这样的吗,我们也没有说什么,在改制的时候我们三人都是很配合你的啊。这申明会不会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小张插话“黄总,我可不可以保留一部分股权,那怕是少一点都可以。我出十万元,给我百分之二的股分,如果可以,我现在就把十万元给你,在出资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说的,你肯定还记得起吧。”

小张知道收购的成本投入会有丰厚的回报,想投资十万元,希望黄宏能够接受自己,想想也就是百分之二的股份,自己的要求也不过分。

黄宏想这个缺口不能开,还有老赵,老王,都这么开口,那就没有了章法,就寸步不让地说“不行的啊,原来都讲好的,当初我就说,你如果不同意,我会去找其他人的,做人说话要算数的。你们有其他什么要求可以提,我可以考虑,但这件事不行,都要按照当时说的做。”

老赵对小张说“小张,算了吧,不要为这点事大家心里搞的不痛快,大家这么多年相处下来了,大家好聚好散。以后黄总弄点事情我们做做不就可以了吧,老王,你说呢?”

老赵希望老王帮着说说话,奉劝一下小张,毕竟老王和小张都是黄宏提拔上来的,好说话。

老王原来不想都说话,该怎么做还不是黄宏自己说了算,听见老赵这么说,也对小张说“小张,算了,不要去计较这些,当初黄总说让我们配合他做这件事,事情做好了,他会知道我们的,现在不是还没有完全做好吗。你尽管放心吧,少点事。”老王怕小张做事过急。

小张看他们两人都这么说了,也没什么好说得了,也就对黄宏说了起来“黄总,可以的,那我就不要了,其实出十万元钱,也不会有多少的收益,黄总你以后真的发了大财,可不要忘了我们三人啊。”

黄宏见大家都不再说什么了,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保证书,让他们三人在上面签字。小张签过了字,就把那保证书收了起来。黄宏一把拿了过来“你们不用保留,一份就行了。”说着就把三份保证书收了起来,放到了包里。

对他们三人说道“前些时间确实麻烦你们了,晚上我请你们吃晚饭吧,这些时间都很忙,没有时间陪你们聊天,今天大家喝个痛快。记牢,说过的话就不要再说了,我黄宏是有恩必报的人,不会忘记你们的,但事情一码归一码,说过的事就照说过的办,以后你们碰到有困难的时候,找我就是了,我也肯定没有二话的,时间长了你们就知道的。”话说完,他们三个人就随黄宏到了餐馆里喝酒去了,看得出来,黄宏他是有准备的,早在餐馆里放了几瓶好酒。三个人也不客气了,热菜还没有上来就打开了酒,开始喝酒了。

他们四个人原来就是师兄弟,同一个生产班组的,老赵和老王年龄稍早一些,但进厂的时间比黄宏晚了两年,因为他们两人是下放上调到厂里的。黄宏家里已经有一个姐姐下放了,他就可以不去农村下放,中学毕业就直接到了厂里上班,老厂长陈老大把他按排到水泥生产线上,接他父亲黄老二的班,到比较艰苦的水泥生产线上工作,他父亲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之后就调到了厂里的原材料供应科做仓库主管。小张比他们三人要小了多了,高中毕业,高考没有考上,正碰上厂里要招学徒,小张就到厂里做学徒了。他们四个人平时关系都很好,小张来厂的时候,黄宏已经是生产线上的班长了,后来黄老二不做仓库管理主任,调到了基建科去建水泥生产回转窑,黄宏就到原材料供应科当科长了,之后在陈老大的提携下,当上了厂里的经营副厂长,过了几年老赵也当上了分管技术的副厂长,老王在车间里当主任。

老厂长陈老大一手提拔黄宏,从一个水泥生产线上小小的班长,提到了经营副厂长并不是因为黄宏是他师弟的儿子,而是黄宏确实有出众的一技之长。

调到原材料供应科当科长,陈老大确实是因为师弟的关系,黄老二到陈老大家里来求陈老大帮助提拔一下儿子,正好那个时候原材料供应科科长的位子空着,就把黄宏调到原材料供应科当科长,也因为黄宏在原材料供应科这个岗位上,陈老大发现了黄宏是个人才,水泥熟料中的石灰石品位的分辨能力是一流水平的,甚至可以精确地说出不同的产地来源;粘土质原料的配比也是一流的,几乎目测就能达到要产水泥等级的要求;还有电石渣、煤矸石、粉煤灰的替代物的使用达到了最好的经济效益;62.5r硅酸盐高强度等级就是黄宏亲自从采料,配比,到生产完成的。黄宏在生产方面有这种特长,是他自已研究出来的,因此陈老大把黄宏提到经营副厂长的位子上。

但陈老大从厂长位子上退下来,提拔黄宏接替自己厂长的位子,只是全厂职工和干部的习惯思惟,黄宏从一个生产线上的班长,一步步提上来,到了经营副厂长的职位上都是陈老大的功劳,陈老大退下来,黄宏担任厂长那肯定也是陈老大所为,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其实黄宏接任厂长里面的因素还比较复杂。陈老大已到了退休年龄,谁来接替自己,担任下一任的厂长,黄宏是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黄宏之所以在他的考虑范围,也仅仅是厂里的经营副厂长,他没有更多地把希望放在了黄宏身上,因为他看到了黄宏身上他不想看到的东西,黄宏有过人之处,在厂里有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看到了黄宏有私心,有私欲,凡利益均沾,对于厂长的位子他不堪重任,人尽其才也只能在副厂长的位子更为合适。集团总公司来考虑厂长的人选时,陈老大他在推荐其他人的同时,也把黄宏放进了推荐名单上,只是推荐名单的最后一位。

完全是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