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四水亭码头
第76章四水亭码头 何博望听岳父说下岗了,一下子没有反映过来,想不到企业产业治理整顿还有这么复杂的事,里面的人为因素有那么多,原来他岳父厂里的老厂长对他岳父一家都很照顾的,应该不会下岗的。
想到这里,他反映了过来,就对他岳父说“没关系,没关系的,工作几十年了也没有好好地休息过,就在家好好休息吧,可以帮我看看你外孙女,如果实在在家待不住,也可以换一家厂做做就是了,放心,先休息,养好身体。找个单位工作不难,休息一段时间,我给你去找,放心吧。”
何博望话这么说,找一份工作不难,但一下子要找一份合适的事做做也没有那么容易,不过办法总会有的,无非是艰苦一点。先让岳父心情稳定下来再说,几十年的勤勤恳恳,一旦空闲了下来,还真不好受。
想不到的是,他岳父的工作还真不好找,他平时太不在注意,当他打听起市里一些企业的情况时,发现一大批像他岳父这样年龄的企业老职工都下岗在家了,一些下岗职工临老了还重新去找工作,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接过了破产的企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大量的老企业下岗职工纷纷投到了民营企业里做起了低廉的劳务工,一些稍有点商业头脑的下岗职工在大街小巷摆起了小商品卖摊,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无事就聚集在棋牌室里,社区里的棋牌室一下子兴旺了起来。真是一代人的风景,一代人的命运,企业改制特有的一种现象,让很多人一下子都适应不过来,虽然这都是暂时的,时间不长大家都适应了。
何博望在江城市也没有几个熟悉的人,只能利用休息日,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比较热情的企业老总,去打听一下有没有空缺的岗位,做做临时性质的事务。找了几家也基本上同意,一个企业真要增加一个工作岗位也是件容易的事,门卫,值夜班的,工业经济开发区的私人老板那里的仓库管理员都可以解决。
何博望也带了他岳父去看了看,没有一个中意的,上班都是连续十二个小时,而且交通也不方便,骑自行车上班的来回的路上都要化去一个多小时,何博望想想他岳父确实不适合做,就没有让他岳父去上班了,想想机会还会有的,也只有再等等,白天就在公园里和一些下岗的职工聊聊天,下下棋。
何博望的岳父蒋启星没有打牌的爱好,也不想到私人企业里去做艰苦的苦力活,下岗不久,就到了一起下乡的同学单位里的四水码头的仓库做仓库管理员。同学单位是江城市供销合作联合社下属的日用杂货公司,是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同学是日用杂货公司经理,仓库里需要一个主管,蒋启星下岗了,同学就让他去做仓库主管了,因为是个正式编制,五险一金都有,就是经常值夜班,虽然不费力,装卸都有专门的装卸工,但上班的时间长了些,蒋启星觉得不累,也没有太多的顾虑,就去上班了。
四水码头是在城江的上游,处在市西郊,离市区不是很远,凡是码头都有很多的仓储,市里的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盐业公司、供销社的棉花公司、日用杂货公司,副食品公司等,四水码头在江城市自古以来都是货物的集散地,水路,陆路的公路,还是从铁路干线沿伸过来的一条铁路支线,在这集散地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员比较复杂。
四水码头以前一些社会闲杂人,流串犯经常出没,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有各自的据点。十年前,水路运输少了,很多的货物都是从陆路上的公路和铁路运输走,加上物流运输业发展起来了,很多的货物都不需要储存了,四水码头比以前清静了许多,供销公司的仓库开始出租了,四水码头上的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也渐渐少了许多。
日用杂货公司都是些耐藏物资,不易变质,加上农村乡镇里都还保存的原有的供销分社,分店,所需的日用品都需要从四水码头仓库里发货,其他公司的仓库闲置着,日用杂货公司的仓库还是像以前那样,堆的满满的。
日用杂货公司在四水码头有八个仓库,分门别类存放着洗涤用品、小五金、化工纤维产品、化肥、农药、农耕用具。八个仓库外围有围墙围着,蒋启星手下固定的人手有十二个,六个是保安,六个是仓库保管员,每天两轮班,每班十二个小时,四个人一班,有二个保安,二个保管员。
大家都是三天休息一天,蒋启星是个仓库主管,长期的工作习惯,对任何事情都很负责,一丝不苟,轮到他休息的时候,他也会在仓库里待上个半天,因为是仓库重地,多多少少有点防着点的意思,大家都刚刚认识,彼此都不很了解。来的时候就听说,这里的仓库经常有小偷出没,而且有些是与仓库里应外合,虽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但也是钱财,每个月都要盘存,损失要上报,数额多还要受处分的,尤其是仓库主管,八个仓库所有的损失都受牵连的,蒋启星下岗再就业之后,对这份工作很在意,不想稍有点闪失。
仓库根据公司里签发的提货单发货,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用的都手工账本,蒋启星负责记账,造册登记,每天都要把仓库里的收,发,结存报道公司里。蒋启星虽然中学都没有毕业,他平时经常练习钢笔硬字,不仅账记的很清楚,而且一手漂亮的好字,有一年年底清算结束了之后,所有的帐本都上交了,漂亮的一整套账本被公司财务科的人收藏了起来,谁知道,就这一手好的钢笔字,还差点害了他。
仓库里定期都要盘点,供货单位发货时都会多发点货,以弥补损耗,刚开始的时候他都会作盘盈处理,之后财务科的领导让他先保存着,有盈就有亏,盈余好说,一旦亏损了那是要查原因的,不好处理。从那之后他就另起一本账,也就是账外账了,不过这本账外账,他同学是知道的,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应付市里上级部门的检查之需。
每班四个人,每隔一个月都要交替轮换的,仓库管理制度规定,无论是收货,还是发货都是要两个人经手的,而且两人搭配也是不固定的,一个月轮换一次,包括保安人员也是这样的,尽管如此,蒋启星做仓库主管半年之后,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两个人喜欢在仓库里拿些小便宜,原来账上记着盈余数量,到了第二个月,盈余反而少了许多。
账本是蒋启星自己管的,其他人看不到的,十二个人轮换,每半年总会重新组合在一起,而且仓库里那些货物容易盈余管理员都基本清楚,虽然日用杂货价值不贵,但这种行为在仓库里发生是绝对不能许可的,发现是要开除的。蒋启星留意了起来,注重起了小五金仓库。
有一天,他按规定是轮班休息的,他一大早起来,吃过了早餐,在家没有什么事就到了仓库里去了,正走到仓库大门前,被他发现了,他想不到是这个人,于是他就赶紧退了出来,向仓库外面走去了。这个人他不想去碰,不是不能碰,而是一个碰不得,不愿意去碰。
他走到仓库大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手下的陈国邦站在小五金仓库的门口,门开着,看看也没有人来提货,也没有进货车在旁边,想看一下究竟,正要抬起另一脚,仓库里走出了另一人,手上拿着一个麻袋,沉沉的,他脚正要踏下去,一看是唐德仁,这一下脚他踏不下去了。
唐德仁兄弟五个,就他一个人还保留着工作,其他四个全都下岗在家,虽然兄弟五个都已成家了,但父母两老都只靠他养老,唐德仁的老婆是农村里的,一直都没有工作,在农村里几乎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一个小孩子还在上小学,全家的生活全都靠他一个人了,如果被公司里知道了,是要开除的,一个被公司里开除的人要想再去找工作那就不容易了,所以蒋启星这一脚踏不下去了,如果面对的是其他人,他还可以去告示一下,注意点影响,而对于唐德仁,他不能去碰,不忍心去碰,虽然也可以暗地里去说一下,最好不能做这件事,现在找份工作不容易,但日后就很难相处了。另外蒋启星碰不得,唐德仁是以前的仓库主管,虽然蒋启星不是从他手上接过来的,中间还隔了另外一个仓库主管,中间这个仓库主管就是被这个唐德仁和其他几个人联手起来弄下去的。唐德仁曾经是仓库主管,也就是这点小毛病,领导把他从仓库主管的位置上换了下来。唐德仁虽然有偷偷摸摸不好习惯,但在仓库里的人中还很有人缘,他说话在大家面前还很管用,凡社会上一些风风雨雨的事,他一出面就全都搞定,所以蒋启星碰不得。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人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学会了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