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业余书法家 -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 浙西闲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7章业余书法家

第77章业余书法家  后来蒋启星知道在仓库里的管理员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反正是盈余的。蒋启星之后就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自己不拿,只要他们不过分,也就算了。

时间长了,仓库里所有的保管员,还有保安都知道,是蒋启星给他们隐瞒了下来,没有向上汇报。后来日用杂货公司为了企业改制,市国资局派人来查日用杂货公司仓库里的账目,发现有几个月的账目不符,出入很大,相差三万多元,组织上要处分蒋启星,这不用上钢上线,最轻也是要开除的。

这个时候也是这些人,要力争保住了蒋启星,纷纷向上级反映。仓库管理人员集体向上级反映,引起了检查组的人重视,就重新认真又查了起来,之后发现那几个月的账目上的字迹不对,就把蒋启星叫到了查账小组。

蒋启星一看就不是自己写的,望检查组认真校对。经过财务科人员的盘问,一位财务人员说了实情,是他把蒋启星的账本收藏了起来,把账本重抄了一遍,谁知道慌乱中把数据抄错了。

他把原来的账本拿了出来,交给了查账的人,差一点让蒋启星受处分。这个小插曲,换个帐户不能算错误,即便是告诉了查帐的人,再把帐本重抄一次,应该说还是可以的,无非是作个说明。谁知道这个小错误还引出了这么一段的佳话,蒋启星做的帐本一时还存了收藏的热点,帐本的档案保管期限一般是五年,五年期一到,主管部门财务部的人把这些帐本全部都封存了起来,或烧掉,或作另行烧毁处理。

蒋启星知道了之后,也没有怪他,还把自己抄写的兰亭序钢笔书法送给了他,留个纪念,也就只是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不早说吗。

蒋启星用来记账的钢笔是细笔,用来专门写书法的钢笔的粗笔,这种粗笔是他自己经过处理过的,写的字和书法小楷书相差无几,而且有种特有的形体,如果不是专业的人,或者不在现场看他写的,几乎看不出来是用钢笔写出来的,写字就像做人一样,公正无私心。

想不到这冤假错案,蒋启星在江城市还成名了,一些名馆里都上门求字,一手好的钢笔字,毛笔书法肯定也差不到那里去,他的毛笔书法也有很多,但成名的毛笔书法古今人物写的太多了,与那些人物相比起来,他的毛笔书法就不登大雅了,也只能是自己练习练习,不想拿出来,而他的钢笔书法可以说在江城市其他地方看不到,送到中央美院去也是称赞不绝于耳,比他写得好的人虽然有,但不是很多。

龙江造纸厂产业治理整顿在造纸厂里的大会堂开始动员,由于龙江造纸厂的特殊性,五十年代公私合营把原来的七家私人企业合并了起来,为地方的造纸工业,到了七十年代末,为了便于管理,把龙江造纸厂归属到江城集团旗下进行管理,然而,从一开始企业都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没向国家要求拨过一分款。

在龙江造纸厂召开产业治理整顿大会时,龙江县工业局的王小五也来参加了会议,听听龙江造纸厂产业治理整顿的过程,王小五把周凡也叫了过来,随同周凡一起来的还有吴小祥,上官云,他们也想看看龙江造纸厂是怎么处理的。

会议一开始就先让职工们发发牢骚。“江厂长,你得给我们说说话,江城集团总公司为什么要将我们厂剥离出去,我们工人做得好好的,我们长期以来都听江城集团总公司领导的话,领导让我们怎么做,我们从来都没有推迟过,我们造纸企业给地方上造成的工业环境污染该怎么改造就怎么改造,没有钱,银行不支持我们厂,可以让大家集资改造吗。江城集团总公司不要我们了,事情也总要让我们职工大家商量一下,想想办法,实在不行我们也可以做其他的产品,我们工人手上会做的事多的是,做纸箱,纸盒,不懂的我们还会去学,不造纸也能活得下去,就是不要让我们厂里职工分开。上面这么一刀切,难道江城集团总公司不想管我们全厂职工今后的生活了吗?江城集团总公司、龙江分公司的领导难道不知道我们龙江造纸厂的来历吗?”

说话的那个人,虽然说话有点严重,后面几句,句句上纲上线,话里带着刺,声音也有点高,情绪有点激动,意思就是向上面讨个说法。说着话,站了起来,嘴上在说,手还比划着,周围还有好几个人也在一起帮腔,鼓动着,群情有点浮动。

龙江造纸厂几经江城集团总公司整改办的多次讨论,决定将龙江造纸厂从江城集团总公司剥离出去,产业治理整顿的方案已经定了,在龙江造纸厂方案宣布之前,由厂长主持召开了动员大会,也想听听职工的意见,职工有什么想法就让大家说说。

这不,在会议上的一位年纪稍大一点的车间主任就先发起的牢骚,大声呼着,旁边的一些职工也随声附和着,但江厂长在职工心里都比较敬重,声音虽然大了点,毕竟会场人比较多,但语气还算平和,没有什么过激的场面,大家在江涛厂长面前又是敬重,又是很随便,无拘无束,习惯了。

车间主任话刚停下来,另一位年长一点的老职工站了起来,对江厂长说“江涛厂长,龙江造纸厂能有今天是我们厂的职工用性命换来的啊,七六年的那一场火灾,如果没有全厂职工,这个厂早已经不存在了,当年的情景,市里,县里的领导难道都忘了吗。”

原来还比较平静的场面,老职工的这几句话引起了会场的一片哗然,刹那间,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全场肃然进入了低沉的抽泣当中。老职工不是在煽情,面对将要改变厂命运的时候,不由地提起了极不想提的往事,这厂是广大职工用集体生命换来的,触到了广大职工,甚至在场的所有人心中的痛处,痛心疾首,往事不堪回首。

那是在一九七六年深秋的一个时节,龙江造纸厂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劫难,天火雷击从天空直击厂里的生产纸料的草料仓库,万物干燥,顿时冒起了熊熊烈火,烈火燃起,大风骤然而来,迅速将大火燃烧到了整个厂区,那时候的厂房都是砖木结构,土瓦,土墙,木结构的房梁,车间里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全都是易燃物,风到之处,火苗随风就像火龙一样,不仅是厂区里的车间,厂旁边的职工家属宿舍、职工集体宿舍几乎都同时起火了。厂区里的高音喇叭也就响了几分钟的抢救火灾的命令,电线就被火烧掉了。面对这种场面,厂部的几位领导已经无法进行现场指挥控制了,全体职工全部投入到了灭火的抢救当中,没有组织,也无法组织,更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全厂职工在反映过来的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生产车间和仓库。生产车间,仓库,职工宿舍几乎是同时在起火,无论是在车间里生产的职工还是倒班在家的职工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生产车间和仓库,包括放学在家的学生、能自理行走的退休职工。难能可贵的是职工宿舍里却无一人在搬自己家里的东西,等生产车间和仓库的火拍灭了之后,回到家里的时候,职工宿舍里已经全部就成了灰烟,几个在家需要人照料的退休老人在大火燃起来的时候,相互帮扶着爬到了楼下,没有一个人是不受伤的。

由于全厂职工抢救的及时,保住了厂房,保住了大量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在这场火灾抢救财产中没有一人不在救火现场,包括职工,老人,家属,因为是星期天,所有在家没有上学的小孩子都投入了救火当中。不仅仅是如此,在清理火灾现场的时候却发现有六名职工倒在了火灾的中心位子,全身靠着大片的铁板,挡在了成品仓库与火灾最严重的生产车间和原材料仓库的通道口的六个门上。这个成品仓库是厂里最大的一处仓库,里面存放着厂里最好的纸张,六个大门都是简易木门,仓库的门离外面的地面有个坡度,仓库高出地面,以便防止雨水流进仓库,铁板是用来垫路以方便运输的,六道门间隔一条通道,通向厂里的几个生产车间。这六名职工是成品仓库的保管员,家都住在厂里的职工宿舍里,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厂里的火都灭了之后,一边清理现场,一边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少了六个成品仓库的保管员,赶到成品仓库大门的时候,看大门上的铁板皮已经烧软,变形了,掀起铁板皮发现已经被铁板烤成黑炭的六个人仓库保管员。

龙江造纸厂从江城集团总公司剥离出来,主要是集团总公司所经营的行业跨度太大,而且龙江造纸厂又是“双高”企业,总公司想摆脱困境,对下属公司进行产业调整,能自谋出路的尽量给予政策上的帮助,底线是资产不能流失,然而龙江造纸厂的账面上已经资不抵债了,只要企业里能自己完成改造,以零资产转让给全厂职工,政策上也是支持的,这样既完成了改造,全厂职工不至于流落到社会上去自谋出路,解决了职工变业问题,也能保持社会的稳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