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学者的风度
第7章学者的风度
李国栋到了江城集团总公司,和在场的江城集团总公司副总和董事都一一上前握手示好,董事长任博元也一一作了介绍。 流程似的开场,大家都亮了相。上楼到了集团公司的大楼会议厅,一些部门的负责人,主任也都在等候,又是一番的介绍,大家都认识了,欢迎会很简单扼要,没有务虚的客套。
会议结束,方部长回省城,周凡作为方部长的随从也回省城了。
周凡刚到董事局就被方部长叫到江城市里来,作为董事局的秘书,具体的岗位还没有定,也让周凡熟悉一下董事局秘书的工作性质。
总经理秘书长叶永恒引李国栋到了总经理办公室,简洁明亮,不多的几束花、木,把总经理办公室布置的与原来厂里的办公环境相差无几,就连桌椅都是一样的款式。
想想这位秘书长也用了点心思,他想要了解的情况,分门别类地放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和背后的书柜里,一目了然,触手可及,办公室布置的很自然,又很敞亮。
没有夸张的情节,从楼下,会议厅,再到办公室,一切都紧张而有序工作,总公司的大楼里只是多了一个有可能会影响今后一段时间或长期和未来大家的工作情绪的领导,更多的人看去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照旧,不过是原总经理变成了董事长,总经理也是从本地的其他企业调来的,况且也在本地,没有什么好奇心,各自在办公室里也没有过多的议论,隐在心里最多也只是期待着新来的总经理能给江城集团总公司发展带来新的面貌。
李国栋显的非常自若,一路上来,大会讲话,笑容总带一丝的尊严,言谈总是适可而止,这不是他故作姿态,在厂里也是这样,这是他长期工作以来形成的习惯,无论是省里来,还是部里来人都是这样的神情,一个学者的风度,一个搞学问的风度,一个搞经济的气度。
虽然李国栋他没有从事过集团公司的工作,但在原来的大型民营企业里奋斗了几十年,深刻地意识到管理一个企业或管理一个集团,政策和人是最关键的,其他的都是其次。
他走进办公室后就开始慢慢地进入了状态。
第二天上午到了董事长那里参加了董事会,说是董事会,其实就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做了简单的分工,以利于今后大家更好地开展工作。
江城集团总公司就是这样,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范围由董事会上确定,虽然董事局对旗下的集团公司有制度可依,董事长和总经理也有明确的分工,但每个集团公司都有具体不同的情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更何况李国栋刚到江城集团总公司来担任总经理,什么事都先协商着办,一旦定下来就是以后工作的分工。
董事会开过之后,李国栋就回到总经理办公室,从那之后一个礼拜,整整一个礼拜没有走出办公室。进进出出,时而坐下说话的也就是总经理秘书叶永恒一个人,或有几个年青秘书送些日常用品顺便清理一下,也不作过多的停留。
如果不知情的人看见,以为是一个学者在做什么课题项目,搞学术研究,有时两、三个小时,叶秘书看他就一个姿态,最多手略动一下,极像一个圣僧入定。
时而会有下面的人来请示或汇报工作,也在极短的时间,三、五分钟结束,连续一个小时,十几个部门。
清静了下来又进入了他的思索当中,江城集团总公司的情况比他预料的要好的多,最起码在他的想象中有很大的空间,包括江城集团总公司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江城集团总公司工业发展潜力在今后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
几个副总经理在他上任第一天就来办公室相继照面,客套,其中一位分管文教卫生的女副总经理,也是班子里唯一的一位女同志。几年前在bj经济工作会议上曾经见过一面,影响比较深刻。几位副总经理都很有修养,很有礼节,大家都知道他需要尽快了解集团总公司里方方面面的情况,也没有多停留,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边做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事情,一边等待总经理的电话。
总经理办公室秘书叶永恒,三十出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生,在校期间就被集团总部的董事局主席看好,定向作为后备干部放到江城集团总公司里挂职,一年前刚从县分公司的经理提到了总经理做秘书。一米七五,在南方,男人一米七五算是比较高的了。
像他这样的干部,没有任何的靠山,要说有一点背景也就是集团总部董事局主席的那种若即若离,似远非远,似近不近的伯乐式上下级领导的关系,每年各个国内名校都会有几个顶尖的才子都会被一些地方财团的大员看中,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作为后备干部培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切都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成不成器就看自己的适应能力了。
叶永恒原计划在大学里任教的,被董事局的主席和方部长的诚恳所感动,没有毕业就来江城集团总公司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了。到地方,叶永恒算是天之骄子,而他没有那么矫情,首选了集团总公司里最贫困的小县城里工作,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略施了才华,稍有点在当地也算得上不多见的创举时,就提到了经理的位子上,在经理的位子上做了两年就到集团总公司里担任秘书长了。
这一切对于他来说,仅仅是开始,不是很多地在意,他觉得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他不在意职位高低,只要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行了。几年的实践,他实切地体会到,施展才华需要平台,平台的高低限制着施展才华的幅度、广度、深度,那怕是做一名随从,做一个跟班。
他到企业看见得都是忙忙碌碌,或务虚于言语的交集,觥筹交错于人浮于事的计算,他几度怀疑自己是否选错了职业,或选错了地方。刚刚集团总公司换了总经理,无非重复以往的那种权力流程式的接力,在他看来很不经意,换汤不换药,干实事的很少。
李国栋来的当天他也怀一种疑似心情,接待忙碌着。不多的几句潜台词,交流,谈话,废寝忘食的工作方式,让他刮目相看,试目以待,或许真遇到了一位好的总经理和伯乐,影响自己的前途。
江城地市是个欠发达地区,工业形不成链条,农业形不成模式化生产,顾东及西,南北没有重点,旅游业的定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布局,连接东西部经济发展纽带也没有重点的取向。同时,江城集团总公司的经济始终在集团总部末位的地位徘徊,连年的亏损在持续。
这些对于李国栋他看来都不是困难,他所顾虑的是如何开局,开局将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举。在开局之前,他带着秘书,花了整整一个多月,深入到下面企业里,听着经理汇报各行各业的详细的规划。白天大门紧锁,夜里灯光达旦。他按自己的思路,计划有序地进行着,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思路的规划之中,他对自己的所见所闻都没有过多的表态,没有肯定和否定的词汇,也没有和过多地交流,包括董事长和几个副总经理,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表态。
在与各部门的经理之间的交流就是听汇报,秘书跟着,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几次下来发现经理们汇报的内容都是在办公室资料里现存有的,总经理秘书长叶永恒早已收集了上来,光听汇报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了,似乎让他悟到点什么?。
在外人看来,显得漫不经心,又像走马观花,如此的镇定自若,让各个副总经理有点不知所措,近两个月一个动静都没有,没有个办公会议,没有个别的交谈,不知葫芦里究为何物。
这一切都反映到了董事长任博元那里,其实不用反映,自李国栋来的第一天任博元他就关注着这一切了,关注中包含着期待,期待着能给江城集团总公司带来新的起色,期待能按他的既定发展规划,在他董事长的职责内,江城集团的经济建设有所建树。
在李国栋上任前,董事局长刘海涛把任博元叫到了董事局里交谈过未来总经理的人选,按常规常务副总经理陶国富可以担任的,但董事局里意见不一,没有通过,董事局长刘海涛推荐了江城化工厂李国栋厂长,李国栋在厂里是高端经济型人才,在行业经济受国际影响,处在变革动荡不定的时期,大多数的企业普通处在低迷,低谷的时候,李国栋的厂里经济反而搞的有声有色的,在全国同类企业里的经济发展名列前茅,在国内都很有了名声。
江城集团总公司是江南控股集团旗下的民营企业,与江城市政府没有垂直的领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