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战争的结束
大明共和六年,西历一六五零年。在这一年,年迈多病的李邦华终于告老还乡,而他兵事院副掌院的位置,则是由已经升任师长的金声桓来接任。
除了李邦华之外,毕懋康和王徽也先后告老还乡,借着毕懋康卸任,朱慈烺将工部彻底一分为二,拆成了兵仗司和营造司,主管者也从郎中变成了司长,兵仗司依然由汤若望负责,而营造司司长则是由张文郁担任。
而不久之后,传教士卫匡国给朱慈烺带来了一个消息。
欧洲的战争终于结束了,原本应该在两年前结束的战争,因为朱慈烺的军火资助,硬生生给推迟了两年才结束,但是结果却是没有任何改变,天主教联盟惨败,新教联盟取得了在欧洲大陆和海洋上的霸权。
后世将这一场战争称之为“三十二年战争”,也正是这一场战争,东西方两个不同的世界开始交汇融合,进入了同一个世界体系之中。
而罗马教廷因为战争的失败,已经彻底丧失了对中国教区的掌控,对于朱慈烺所提出的要求,只能全部同意。
而此时,积极推行天主教中国化的龙华民已经九十一岁,这个老人几乎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为了感谢他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朱慈烺特批龙华民成为科学院的荣誉学士,这让龙华民感激涕零,甚至对朱慈烺行了跪拜大礼。
随着战争的结束,欧洲的局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独立进行了几十年独立战争的荷兰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西班牙王国承认了尼德兰联合行省的地位,而荷兰在海上的地位也越发稳固。
而这些都是小影响,受到最大影响的还是中欧地区,由于这三十二年战争的主战场一直都在德意志地区,因此,整个神圣罗马帝国都遭到了巨大破坏,不过,从大明进口的兵器和铠甲倒是减少了神圣罗马帝国不少伤亡。
虽然神圣罗马帝国的精壮人口还在,但是其经济元气大伤,而且已经分裂成了无数片,在欧洲大陆上再也没有了争雄的实力。
而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衰落一同出现的,就是法兰西王国的崛起,通过这一场战争,法国真正确立了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整个欧洲大陆,再也没有能够和法国争雄的国家。
除却法国之外,瑞典同样在欧洲崛起,古斯塔夫二世带领瑞典雄起于北欧,成为了德意志的诸侯,并且享有参赞德意志内部事务的权力。
但是,这些胜利者都不是在战争中获益最多的,和这些欧洲国家相比,大明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虽然直到战争的最后几年才加入战争,但是大明获得了从亚洲通往欧洲和美洲的航线,并且通过荷兰人获得了远洋航船的建造技术,开始打造大明水师。
而荷兰的巴达维亚总督安东尼也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正是先前担任使者来到大明的范霍恩,范霍恩在知道大明的强大和富有之后,一直老老实实,不敢对大明有什么非分之想,只能老老实实地当好大明的中间商。
而被大明宣示了主权的澳洲和新西兰,也自然而然地纳入了大明的势力范围,虽然大明还没有正式往那边派遣官员,但是已经有不少百姓开始往那个方向迁徙。
除却这些收益之外,大明更是通过军火贸易赚到了大批银两和原料,数千万两白银和黄金滚滚流入大明,大明成为了世界上金银的集散中心。
而这些金银的到来,吸引了大量的货物,这里面有来自南美的木材,有来自爪哇的砂糖,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香料,虽然朱慈烺明令禁止,但还是有商人从非洲运来了黑人。
大明是全世界的财富汇集点,现在,欧洲所有国家都知道了,在东方有一个神秘而强大古国,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比肩。
当大明的名声被传扬出去之后,无数西洋人涌入了大明,他们或许在西洋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领着一份丰厚的薪水,但是,财富的诱惑促使他们远渡重洋来到大明。
尤其是一些科学界的人才,当他们知道大明有专门的科学院和术算所,可以一边领取国家薪俸一边做研究的时候,不少西洋人都是陷入了疯狂中。
其中令朱慈烺最为震惊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出生于法国的笛卡尔,其数学理论和哲学思辨流芳千古,名传后世。因为朱慈烺出售军火,导致战争绵延时间变长的缘故,笛卡尔没有被邀请前往瑞典宫廷担任讲师,自然也就没有遇见那个让他坠入爱河的克里斯蒂娜公主。
原本的历史上,五十二岁的笛卡尔因为对十八岁的克里斯蒂娜公主思念成疾,加上北欧的寒冷气候导致的疾病而英年早逝,但是在这个时空,笛卡尔来到了大明,命运的悲剧注定不会在这里上演。
除了笛卡尔之外,还有另一人也来到了大明,那就是和笛卡尔一样在法国出生的费马。
虽说费马是一个数学家,但是他的本职工作却和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他是法国法庭的大法官,为人公正而敦厚,历来为人所称道。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不过,费马的爱好却一直在数学上面,因此,当得知世界上还有大明这样一个国家之后,费马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是直接跟着荷兰人的船队来到了大明。
只是,让费马万万没想到的是,笛卡尔受到了朱慈烺的热烈欢迎,而他却只是被朱慈烺安排了一支笔和一堆草稿纸,朱慈烺还撂下一句话,让他把之前书页边缘那个没有写下来的美妙证明写出来。
这让费马莫名其妙,也感慨起了命运的不公,凭什么笛卡尔就能这么受欢迎,而他一来就要开始工作,不过,费马倒是丝毫没有考虑过,朱慈烺明明远在大明,为什么会知道他有一个有趣的定理,还有它的美妙证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