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三法司的改制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9章三法司的改制

随着两名数学巨擘的加盟,大明的术算所终于开始了近代数学体系的建立。大明之前虽然说有术算所,但是萧安邦毕竟是从传统儒家文化下成长起来的学子,其数学能力不错,但是其数学水平,大多是来源于古代的数学著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

也就是说,其实践性有余,而理论性不足。

但是笛卡尔和费马的到来却是改变了这一点,自此之后,大明的数学研究走上了正轨,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明邸报上术算一栏的分离,以及术算所发行的《术算》杂志发售。

这一本杂志不仅仅收罗术算所的研究成果,而且和大明邸报一样,也会收录来自民间的投稿,近些年俩,金陵学院和全国各地的书院都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学子,现如今,大明的识字率已经从百分之十猛增到了百分之四五十。

而且,这些识字的百姓不是简单地认识四五百字,而是知晓各类术算、科学、文学等科目的常识,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国民素质都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大明有这样的财力和人才储备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大明的识字率和国民素质提高之后,朱慈烺终于能够开始筹划他改革的最终计划。

而第一步,就是要对三法司进行改制,将三法司和其他部门进行拆分。

一直以来,大明的司法机构都分成了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个部门,三个部门相互之间各有牵制。

都察院主管官员的稽查,都察院御史甚至是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其可以监察、弹劾官员,而大理寺,则是作为审判机构,对重大案件进行判决,而最后的刑部,则是作为执行机构而存在,用来执行大理寺所做出的判决。

这个制度原本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不论是都察院还是大理寺,他们都是官僚体系下的一员,他们的稽查和判决,必然会受到朝中其他官员的影响,纵然有一部分清正廉洁的御史,但和贪赃枉法,官官相护的御史相比,数量根本没法相比。

虽然朱慈烺登基之后,这个情况有所改变,但是,这能够保证十年后,二十年后,依然是这样的局面吗?

因此,朱慈烺需要改制三法司,尤其是对大理寺和都察院的改制。

这两个机构一个作为监察机构,一个作为司法机构,都不能和朝中官员混迹在一起,而应该彻底独立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判决尽可能少地受到官员影响。

至于绝对公正绝对公平的判案,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后世制度体系已经趋于完善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一些冤案错案,这是不可避免。

如果真的想要绝对公正的判案,那就只能等到科技高度发达之后才能实现。

都察院作为监督官员的机构,它不能只存在于朝廷之中,各省乃至是各府各县都应该有都察院的身影,而且,不能是巡按御史这样流动性的官职,而应该是常驻的机构。

毕竟,需要监察的官员不仅仅在朝廷存在,更多的官员贪赃枉法横行乡里的现象,是存在于地方的。

除却都察院下沉到地方外,大理寺同样需要下沉,目前各地的判决都由知县或者知府来判案,而这就将其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会出现“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荒诞场面。

将大理寺下沉之后,各地的县衙府衙就会和大理寺分隔开来,如果百姓想要状告官员,就可以到当地县一级的大理寺,或者是上报府一级乃至是省一级的大理寺。

司法的独立,对于大明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三法司改制,大明的官员并没有太大的意见,现如今,大明的官员待遇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多官员用不着贪腐银钱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因此,现在的官员并不会反对朱慈烺将检查的都察院下沉到地方去。

而百姓对此,自然更是欢欣鼓舞,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经历过一些黑暗的时代,知道官官相护是多么可怕,而现在司法独立,让大明的百姓迎来了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司法独立,只是朱慈烺进行改制的第一步而已。

司法是有了保障了,但是官员在判决也需要有法可依才行,大明初期曾经颁布过《大明律》,然而因为大明律比较严苛,到了后来,《大明律》已经形同虚设,几乎没有什么人会去遵守。

这样一来,官员没有了判案的依据,乱判错判也就出现了。

因此,要解决大明的这个问题,光是让三法司改制是绝对不够的,还得要让大明的百姓有法可依,为大明百姓制定能够依靠的法律。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为此,朱慈烺提起了笔,用许久没有用过的“黄子天”的名号在大明邸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论大明百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民本之我见》。

文章中的观点很简单,归结起来就三条核心。

其一便是大明的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非一家一姓的天下,不论是皇帝还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只有每个人去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大明的发展才能够稳中向好。

其二,大明的百姓权利和义务从何而来?那自然应当从大明的律法当中来,对于百姓来说,只要大明的律法中没有禁止的事情,百姓都是可以做的,而对于官员和官府来说,只要是律法中没有规定可以做的事情,那都是不可以做的。

而第三个问题,大明的律法究竟是从何而来?既然律法规定了大明百姓的权利和义务,那么,这样的律法就应该由百姓自己来编订,现在的百姓已经不是十年前的百姓,百姓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愿望,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随着这两篇文章的发表,大明邸报瞬间被抢购一空,无人不想一睹皇帝的文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