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律法如何制定
朱慈烺的文章引起了百姓的热捧,自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疑虑。已经升任吏部尚书的张煌言神情凝重,颇为严肃地寻到朱慈烺,直言问道:“敢问陛下在低保上的这个文章,究竟是何意图?”
这话一出口,就连一旁的韩赞周都是捏了一把冷汗,要是放在以前,张煌言敢这么跟皇帝说话,那肯定会第一个被砍头,但还好他所面对的是朱慈烺。
朱慈烺对于朝中大臣向来相当宽容,即使大臣再怎么无礼朱慈烺也不会动怒,许多大臣都认为朱慈烺有汉文帝和宋仁宗的风范。
而张煌言在当了两年报业司总编修之后,很快就被调到了吏部,且迅速从郎中升任侍郎,再升任尚书,创造了两年内连升数级神话,朱慈烺之所以这么快拔擢张煌言,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官吏越来越多,吏部没有尚书完全难以运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看着眼前神情严肃的张煌言,朱慈烺不禁缓缓道:“朕已经在文章里说的很清楚了,三法司的改制为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大明变人治为法治,要让知县、知府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释一个案件一部法令。”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百姓、臣子乃至是朕自己明白自己的权利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消弭大明现在的矛盾。”
张煌言蹙眉道:“陛下,话虽如此,但是陛下在文章上所言,着实是有些天马行空了,陛下改革三法司,臣认为此乃妙事,毕竟三法司的改制,有助于司法的公平公正,但是陛下为何提出要让百姓参与到宪法制定当中来。”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按照张爱卿这么说,律法应该由谁来制定?”
“自然是应该由文人士子来制定。”张煌言毫不犹豫道,“寻常百姓又怎么会知道律法应该制定些什么,又怎么会知道官员判决时候的考量。”
朱慈烺否认道:“绝非如此,寻常百姓难道不知道律法应该制定一些什么吗?实际上,百姓才是最知道律法应该制定什么的,百姓知道自己在面对日常生活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的时候,需要获得怎样的公正。”
“难道,一个人冲动之下杀人,与蓄谋已久的谋杀,可以同等定罪吗?难道,一个人偷窃百两黄金和偷窃针线,罪过是一样的吗?在一些县官和府官的眼里,这些行为都是一样的,若是让官员士子来制定律法,他们又如何会知道民间疾苦。”
张煌言无奈道:“但是陛下,现如今百姓已经过上了好日子……”
话音未落,朱慈烺便是摆手道:“什么好日子?是世界上没有了偷窃没有了斗殴?没有了官官相护没有了官商勾结?还是说现在富商和雇工已经过上了一样的生活,没有任何贫富之间的差距了?即使现在百姓生活略好一些了,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朕在位的时候,百姓还可以过上稍稍好一点的生活,但是在这之后呢?朕不想往后再出现遍地烽烟,流民四起的乱象,而要杜绝这一切,就要从律法的角度来入手。”
张煌言不解道:“陛下,如今即使是要制定新的律法,也应该由刑部官员制定。即使是陛下想要给百姓制定律法的权利,百姓那么多人,一人一条,那律法得有多高多厚?这根本就行不通。”
朱慈烺闻言笑道:“如何行不通?没什么行不通的,如今大明的户籍已经统计完了,正好可以利用上这一点。”
自从朱慈烺登基以来,大明的户籍统计制度就未曾停歇过,现如今,户部已经以里为单位掌握了大明的人丁和户口,大明现在一亿两千万人口已经全部登记在册,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一岁孩童,少有遗漏和窜逃的。
因为现在登记造册登上户口,并不代表要服兵役或者是交更多的赋税,而是会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大明从海外贸易得来的白银和原料都到哪里去了?自然是用到了大明百姓的身上,每一个大明百姓都可以享受免费入学、低价医疗、低价生活必需品等福利待遇,当然,除却从海外贸易中获取银两之外,大明也没有忘记从富人身上多收取些人赋税。
大明富人的赋税已经高到了三成,而像黄有海这样的大商人,其赋税更是高达五成,虽然赋税惊人,但是富人们却依然甘之如饴,他们很多都是去过海外,见过海外是什么样子,在当今世界上,大明虽然收取他们的赋税,却也能够保证他们的财产不受侵犯。
张煌言疑惑不解,他知道现如今大明的户籍制度是相当完善的,却完全没有想到,这和大明百姓编订律法有什么关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么。
朱慈烺见张煌言不太明白,便是解释道;“在当今大明的户籍制度下,在当今大明百姓已经有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大明的百姓完全可以以里为单位,选出自己心中公正廉洁的人,让他来代表百姓,和其他乡里选出的百姓代表一起进入县里,然后县里再选出自己的代表,以此类推,直到朝廷。”
张煌言颇为震惊,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制度,这样的制度类似于古早的乡老,又类似于举孝廉,但是与这些又都有不同。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张煌言当然明白这么做的好处,这样一来,大明百姓的诉求都有一个可以传达的渠道,这才是真正杜绝大明百姓造反的渠道,毕竟,有更温和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的话,谁会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呢。
但是,张煌言心中依然存在疑虑,毕竟,大明百姓真的有选出代表,并且自主表达诉求的意识吗,即使朱慈烺打开了这样一条渠道,最后会不会形同虚设呢?
不过,朱慈烺对此却是早已有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