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真正的和平协定
这是朱慈烺第一次见到范文程。眼前的这个老人看起来已经七八十岁,眉毛和胡子几乎已经全白,头发凌乱,身上的衣服也没有注意打理。
但实际上,范文程现在还不到五十岁,大明的强势和满清的内斗让范文程苍老不堪,他已经很努力去挽救满清这个新兴的国家,但是,这不是他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
朱慈烺没有用战争手段,但是,在经济、文化和情报等方面,朱慈烺已经发动了最迅猛的攻势,随着大明的银元在满清逐渐推行,大明邸报在满清逐渐普及,明政员渗透到了满清的方方面面,满清已经彻底不是大明的对手。
即使是八旗兵,都已经有不少对满清离心离德之人。
共和三年四月,多铎、代善、豪格以及孔有德等人在范文程的亲自押运下赶往南京,这是多尔衮送来的第二份诚意。
而第一份诚意,自然就是已经被朱慈烺全盘接管的北直隶。
“大清大汗,谨令臣押解代善、豪格等人犯凡十七人入南京,此诸人等,尽是大清和大明共同的仇敌,曾对大明的百姓下过杀手。”
朱慈烺眼睛一亮,多尔衮将这些人送来,等于是自己断掉了自己的手臂,尤其是,这些人当中还有多铎,这可是多尔衮的亲弟弟,也是日后扬州十日的发起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
见朱慈烺心情大好,范文程才是缓缓道:“启禀大明皇帝陛下,大清多尔衮大汗有一件事情想要与大明皇帝陛下商议。”
“何事?”朱慈烺这才注意道,范文成口中不是说的陛下或者圣上这类对皇帝的敬称,而是说的大汗,这个汉人之外的蛮夷才会用的称呼。
若是多尔衮已经自取帝号,就相当于他承认自己低于朱慈烺一等,满清不再是一个和大明并列的国家,而是成为了大明的藩属。
这对于朱慈烺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范文程见朱慈烺的神色没有任何变化,不禁是捏了一把汗道:“启禀陛下,多尔衮大汗想要和大明永世和平,不起战端,为此,大清愿意归还辽东之地。”
“肯定有条件。”朱慈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范文程点了点头道:“当然是有条件的,大清打算西征漠北蒙古,希望大明可以提供军备支持,或者是能够派遣军队与大清共同征讨漠北蒙古。”
“当然可以。”朱慈烺笑道。“甚至大明可以派遣第一军和第二军出征,只是有一个要求。”
“是何要求?”范文程心中涌起一阵不好的预感道。
朱慈烺缓缓道:“大明需要在满清的都城驻扎一个军,满清需要臣服于大明,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满清四品以上官员的人啊面需要奏报大明礼部。”
范文程脸色一变,朱慈烺这个要求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是要钳制满清的方方面面,若是大明在满清的都城驻扎一个军,那就等于是满清的整个行政中心都掌控在了大明手上,八旗军队对于大明将再也不存在任何威胁。
而四品以上的官员任命调换奏报大明礼部,这等于是让大明牢牢掌控满清的人事任免的权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满清的自治权力甚至比不上大明之前的藩属,甚至是比不上朝鲜。
但是,多尔衮还真的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现在的多尔衮已经失去了和大明争雄的想法,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西进,再西进,既然无法和先进的大明撄锋,那就和更落后的漠北蒙古以及中亚那些小国去打仗。
天下这么大,不会没有满清的容身之处的。
很快,朱慈烺和范文程定下了大明和满清的和平协议,满清成了大明的藩属国,而大明则是派遣徐明和李邦华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帮助满清,助其进攻漠北蒙古。
满清的西进运动开始,他们不再追求东面和南面生存空间,而是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西面的的草原和绿洲。
反正,对于多尔衮来说,在哪里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始终是满清的大汗,始终掌握着满清的最高权力。
仅此而已,就足够了。
而对于朱慈烺来说,也没有必要对多尔衮赶尽杀绝,多尔衮已经将多铎代善这些人都交出拉了,也已经让出了北直隶和辽东这些大明的核心领土,这已经是极大的让步。
至于更远的地方,以大明现如今的科技水平和兵力投送水平,是很难做到的有效的直接统治的,既然如此,倒不如给满清一个机会。
让他们西征,待到大明的科技水平交通水平足以统治更辽远的中亚和外东北的时候,朱慈烺便是会毫不留情地出手,将满清的地盘纳入囊中。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该是大明的,最终还是大明的,朱慈烺不会放过任何一块应属于大明的土地。
“陛下,这些人怎么办?”待到范文程离开后,韩赞周指着跪倒在大殿中的孔有德,多铎等人道。
“全部拖下去,准备处斩。”
朱慈烺挥了挥手,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人,都对大明百姓犯下过累累罪行,朱慈烺对于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留情。
而实际上,他们只是满清政治斗争的败者而已,多尔衮作为政治斗争的胜者,将他们作为筹码送给了朱慈烺,而如果代善等人赢了,那么多尔衮也会有同样的下场。
在来自北面的危机解除之后,朱慈烺将目光投向了西边,张献忠还盘踞于四川,李自成还驻守在陕甘,这些在崇祯朝发展壮大的流寇,现在依然在大明的领土上。
虽然知道他们造反是出于无奈,但作为大明的皇帝,朱慈烺必须要想办法解决他们,要么剿灭,要么招安。
面对流寇,从来只有这两个办法,不存在第三条路。
而此时,在西面驻守的杨观光却是给朱慈烺传来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
张献忠病危,命不久矣,或许就在这几天内就会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