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张献忠之死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3章张献忠之死

原本的历史上,张献忠早就已经称帝,建立短暂的“大西”政权,但是现如今,因为朱慈烺的登基,杨观光的部队始终在川贵边境虎视眈眈,张献忠始终不敢有什么动作。因为朱慈烺的经济政策,不论是贵州还是云南的百姓的生活,都比四川要好了无数倍,因此,四川有无数百姓窜逃出川,张献忠手上的百姓越来越少。

百姓越来越少,也就是种地的人越来越少,粮食越来越不够吃。

而朱慈烺也是知道四川的情况,朱慈烺还知道,张献忠在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

为了避免四川变成人间地狱,朱慈烺屡次对张献忠下达了招安诏书,然而张献忠对此却是置之不理,无奈之下,朱慈烺只能令义商会将番薯和土豆以及它们的种植方法通过商路运送到四川去。

浙闽一带的番薯土豆,每年的盈余可不少,完全可以再供起一个四川。

而番薯和土豆入川,自然是迅速解除了张献忠的燃眉之急,张献忠原本已经急得要杀人来做粮食了,现在倒是不必做这种事了。

但是,四川百姓的外逃依然是让张献忠无比头疼,外面的生活比四川好了太多,张献忠也知道这不能怪百姓,他自己也是苦日子出身的人,也对好日子有无限的向往。

为了解除自己的烦闷,张献忠开始日日练兵,他手下近十万大西军日日操练,不论刀枪剑戟还是弓箭火铳,都用得颇为顺畅。

然而意外终究是发生了,在年初一次阅兵演武中,张献忠被一支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箭矢射中了膝盖,自此之后就只能卧床不起,而且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

于是,张献忠召集了自己的四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和艾能奇。

张献忠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不是掘了老朱家的祖坟,也不是带着大西军走南闯北,而是培养了这么四个义子,这四人都是当世大才,其能力甚至不弱于大明朝堂上的一品大员,带兵打仗的能力也不会弱于大明禁军中的那些军官。

病倒之后,张献忠将大西军的政事都交给了孙可望来处理,孙可望也没有辜负张献忠的期望,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能够给张献忠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其轻徭薄赋,利用四川出产的茶叶和艰险的蜀道,建立了一条从四川通往南京的茶叶贸易线路,大大改善了四川的经济环境。

四川的经济环境改善了,外逃的百姓也就越来越少,甚至还有一些已经外逃的百姓回到了四川。

从这件事情,张献忠就可以看出,孙可望绝对是一个贤才。

而张献忠的另外三个义子,则是被其分别安排去主管军事,其中李定国和刘文秀的表现都大大出乎了张献忠的意料,他们治军严谨,练军整肃,原本有些松垮懒散的大西军在他们的手上,竟然是有了强军的姿态。

原本张献忠是想要让他们再磨砺一番的,但是现在,张献忠已经感觉自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于是,他将四个义子叫到了床前,对他们交代后事。

“可望,待为父死后,你有什么打算?”

病恹恹的张献忠看向孙可望,眼中满是希冀之色,这是他最看好的一个孩子,现如今才二十四岁,但其雄才大略却非常人可比。

“孩儿必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孙可望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张献忠闻言,不禁是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道;“若是一千年前,乃至是一百年前,为父都会同意你的看法,咱们做山贼的,搞造反的,就应该慢慢来,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咱们所面对的,是千年以来都未曾有过的大变局。”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孙可望低声自语,他也隐隐约约有些察觉,但是谨慎的内心还是没能将这句话在张献忠的面前说出来。

轻叹一口气后,张献忠又是看向了李定国和刘文秀,这两人是他的军事统帅,尤其是李定国,所展现出来的指挥能力更是让张献忠都自愧不如,也远远超过了大明官兵里面的那些将领。

“定国和文秀啊。”张献忠摸了摸李定国的脑袋,缓缓问道,“你们觉得,按照现在的军队形势,是火铳比较厉害,还是弓箭比较厉害?”

李定国略一沉思便是开口道:“现如今虽然听说满清军队中的弓箭手相当厉害,一箭射出能够做到颅脑俱裂,但是,其也仅限于重弓手而已,而且其重弓手还得到了五步之内,借助马的速度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刘文秀接过话头说道:“没错,反观火铳,大明的火铳历经两百多年,终于是有了发展,据说现在有了什么燧发火铳,其精度和装弹速度都是有了极大的提升,假以时日,火铳别说五步,就算是离得十步、二十步远,也能够让敌军颅脑俱裂。”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张献忠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人的回答让他颇为满意,但看到一边的艾能奇,张献忠眼中又是有了一丝担忧道:“你们都是大才,但是你们的四弟年纪还小,往后的日子里,恐得需要你们三人多多照拂。”

孙可望李定国和刘文秀三人闻言,都是哭作一团,孙可望更是道:“义父且安心养病,大西军这边有我们呢,我们还等着义父病愈,再重新起来执掌乾坤。”

张献忠闻言却是摇了摇头道:“不可能了,我已经老了,这一箭当真是不知从何而来,让我这样病得不明不白。”

说着,张献忠又是长叹一声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我平日是唠叨了一些严厉了一些,但是,那都是为了你们好。”

“义父!”孙可望痛哭失声道,“不要这么说,你一定会好起来,咱们还等着义父来重新掌管大西军呢。”

李定国和刘文秀也是随之附和,张献忠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