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教案的解决方略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4章教案的解决方略

朱慈烺此时此刻,其实就是在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这件事情如果真的客观来看,那么张兴的族人的问题肯定更大,但是朱慈烺作为大明皇帝,自然要在自己的国土上保护自己的子民,如果在自己国土上还偏袒外国人,那就等于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到时候,整个大明兴起崇洋风潮,那将会遗祸无穷。

“此事,那张兴的族人确实是有责任,朕会判处他们赔偿你们教堂的一切损失,将教堂修缮一新,除此之外,朕允许贵教在大明传教,但是不得强迫百姓信教。”

朱慈烺的话让一众传教士都是愣了半晌,对于这一桩教案,他们原本的想法是除了赔偿之外,更要让张兴族人登门赔礼道歉,甚至是要在大明邸报上登报道歉,如若不然,让张兴的族人入狱也可以。

但朱慈烺仅仅让张兴族人赔偿,这远远没有达到这些传教士的预期。

不过,朱慈烺打一大棒之后却又给了一个甜枣,允许传教士们在大明自由传教,这是来自大明官方的首肯,也是这些传教士一直以来的愿望。

“多谢陛下。”龙华民颤颤巍巍地躬身行礼。

朱慈烺令人将龙华民搀起来,随即又道:“当然,朕允许贵教自由传教是有条件的,即贵教不能强迫信徒遵守贵教戒令,诸如焚烧纸钱,祭祀孔子等事,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

“陛下,这样不行,这完全违反了我教的规定!”

龙华民还没有开口,他身后一名中年传教士便是高声开口。

这话一出,朱慈烺身边的韩赞周就脸色一沉,当即就要下令让殿中禁军将这个不知轻重的洋人拿下,韩赞周可不管他们是传教士还是商贾又或者是什么别的东西,在大殿里面这么高盛说话,就是冲撞皇帝,可以以大不敬罪论处。

而龙华民也是脸色发白,轻轻用手肘撞了一下那中年传教士,那中年传教士也是脸色发白,连忙是下拜请罪。

叩拜在教会中是非常重的礼仪,罗马教廷是严禁对异教徒叩拜的,而中国耶稣会虽然允许信众行叩拜礼,但那也仅仅是对大明的信徒而言的,这些传教士本身,还是恪守着罗马教廷的制度。

但是方才这名传教士竟然是对朱慈烺这名异教徒叩拜,这不仅仅让龙华民惊诧,更是让朱慈烺也吃了一惊。

这中年传教士也是没有办法,大明的皇帝和欧洲的国王是不一样的,现在的欧洲大陆上,罗马教廷掌管着最大的权力,世俗权力只能匍匐于罗马教廷的脚下,即使是最强大的君主,也必须要教廷为之加冕。

尽管在宗教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后,诸如“卡诺莎之辱”等教权完全凌驾于王权之上的事情几乎已经绝迹,但是教权依然是高高在上。

不过在大明不同,在欧洲高高在上的教权到了大明,就必须要遵守大明的规矩,而在大明,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指示,只要朱慈烺一声令下,就能要了眼前这些传教士的性命,甚至是能够将天主教永久驱逐出大明的国境。

大明可不是亚墨利加那些土著,这些传教士近些时日看到过大明禁军操练,也从汤若望那里了解到了大明新式兵器,现在大明的军事实力,不弱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甚至还有过之。

正当龙华民思索着要如何才能平息大明皇帝的雷霆震怒的时候,朱慈烺却是示意那中年传教士起身,并微笑道:“这位先生叫什么名字。”

“启禀陛下,在下本名埃托利德戈维亚,汉话的名字叫做何大化。”

见朱慈烺并未震怒,何大化松了一口气。

朱慈烺缓缓道:“何先生,朕认为大明有国情在此,是因为大明祭祖、祭孔的习俗已经有四千年的历史,而贵教之历史即使是追溯到那圣人耶稣,也不过只有一千多年,而罗马教廷的出现,不过只有一千二百多年,一千二百年历史的罗马教廷确立的规矩,想要改变大明百姓四千年的传统,这合理吗?”

“陛下,神是全知全能的,神的历史是源远流长,无穷无尽的。”

见朱慈烺并未动怒,何大化又是辩驳道。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既然何先生认为,你的神是全知全能的,那么朕且问你一个问题,神能够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自然可以。”何大化和龙华民毫不犹豫地开口,然而话音刚落,两人脸上又是露出了迟疑之色。

原文在六#9@书/吧看!

朱慈烺却始终保持着平静,不紧不慢地问道:“如果神将它创造出来了,那么神举不起来它,如何能说神是全能的呢?如果神创造不出来这样一块石头,那么是不是就更能说明神并非全能的了?”

朱慈烺提出的问题,是后世一个赫赫有名的悖论,如果放在后世,这个问题很容易被神学家们解答出来,但是现在是十七世纪,思辨哲学尚未发展到后世那种程度,龙华民和何大化自然不可能解答这个问题。

“看来神并未帮助诸位解决这个问题。”朱慈烺笑道,“既然如此,神并非在一切事情上都全知全能,不如这样,各位可以在教堂中要求信徒遵守戒令,但是在教堂之外,诸位不能要求信徒做什么事,一切听凭自愿,如何?”

朱慈烺不会强行拆毁教堂,也不会将这些传教士驱逐出境,毕竟,封闭和保守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唯有开放和包容,才是发展的正途。

贞观、永乐等盛世因开放而繁荣,而后世的满清却是因为封闭而落后,按照现如今欧洲的教权的地位,如果将这些传教士驱逐出去,那就等于是和罗马教廷彻底决裂,必然会影响大明的对外交流。

“陛下说的是。”几名传教士无意识地接了一句,他们都是被朱慈烺方才那个问题冲昏了头脑,甚至想要立刻去信给罗马教廷,让教廷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