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登第授官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1章登第授官

放榜的第二日,所有新科进士都得要再回皇宫大殿,在文武百官面前传胪受功名,这是大明的惯例,大明立国以来,每一次科举都会走上这样一个流程。名次虽然已经公布了,但是传胪不单单是为了让这些新科进士了解自己的名次,而是要好好让他们享受一下尊荣,此时此刻,他们是普天下最引人注目的天骄人物,而传胪过后,他们就变成了官场中的众生。

就像后世高考一般,考试的时候考生都是头等重要的人物,但是一旦考完放榜,考生再无什么特别之处。

此番进士录取人数远远高过往年,躬身站立着的新科进士和文武百官同站在奉天殿中,顿时是让奉天殿显得颇为拥挤,韩赞周拿着新科进士的名录,开始一个个唱名,这个流程颇为繁琐,加之天气已经逐渐炎热起来,一些仍穿着棉衫绒衣的人就感到身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这倒是颇为麻烦。”陈维崧嘟囔了一句,却是立刻被一旁的陈子龙瞪了一眼,奉天殿是何等威严的场地,更何况是这等庄重场合,即使是交头接耳,也是不被允许的。

而吴伟业钱谦益等先前就已考过的进士的,此时心中感慨颇多,他们上一次金殿传胪还在北京,那时候建虏还被死死地挡在关外,而大明内部的流寇同样掀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现在,北直隶却已经是被满清占据,西北李自成已经建国一年有余,西南张献忠虽然慑于朱慈烺的压力,并未登基称帝,但整个四川显然已经在张献忠的掌控之下,煌煌大明转眼之间,已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传胪唱名罢,朱慈烺又是接见了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也是大明的惯例,这三人不久之后都会入翰林院供职,朱慈烺的许多诏书都得交由他们来起草。

“参见陛下。”顾炎武、吴伟业和朱之瑜三人惴惴不安,跟着王长鹤来到殿中朝见朱慈烺,脸上都是带有紧张之色。

顾炎武和吴伟业和朱慈烺都不是第一次会面了,但是先前朱慈烺乃是微服出行,未曾让他们知晓身份,这一次,是朱慈烺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和他们会面。

看到三人都是紧张不已,朱慈烺不禁笑道:“三位不必如此,咱们先前都是见过的。”

顾炎武闻言,略略松了一口气道:“学生多谢陛下恩典,先前与陛下商谈,可谓是让学生醍醐灌顶。”

吴伟业也道:“多亏陛下,学生也是思索起变革之道,否则还不知得吟风弄月,虚度光阴到几时。”

接着,朱慈烺又是勉励了几人一番,待到传胪完毕,时间已至傍晚,来日,这六百新科进士又是要到宫中,来享受皇帝御赐的宴会,朱慈烺依然是只给每个人安排了四菜一汤,以示节俭,但是这些新科进士所为的,却不是那几口吃食,而是皇帝御宴的尊荣。

当然,登科的礼仪还远远没有结束,待到宴会之后,这些新科进士还得要前往鸿胪寺学习官场上的一些礼仪,虽然朱慈烺已经废除了宫中诸如三跪九叩等大量繁琐的礼仪,但是华夏数千年的礼教,岂是所谓三跪九叩就能够概括的。

待到礼仪学习完毕之后,朱慈烺又是御赐了顾炎武状元冠,同时又是赐了每个新科进士银五十两,金一两,作为他们登科的庆贺,随即,一众新科进士在顾炎武的带领下,前往孔庙祭孔,最后再由毕懋康主持,为这一批进士刻碑题名。

“六百人中最少年,维崧此番登科,可以与当年白乐天慈恩塔下题名相比了。”看着众人的名字被拓印到石碑上,侯方域不禁笑道。

陈维崧年仅二十,在这一批登科进士中是最年轻的一个。

而诸如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孽等先前已是进士的人,此时也是感到莫大荣幸,终大明一朝,两番登第的恐怕也就他们这些人了。

零零碎碎的礼仪折腾了小半个月,这批新科进士终于是迎来了选官,此次选官,由蒋德璟亲自负责,除却头甲三人按照先前的惯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翰林院编修之外,其他的进士都是要静心等待,他们还得选一次庶吉士。

庶吉士对于大明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耀,除却头甲三人之外,这六百名进士之中,只有十余人可以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

一旦成为庶吉士,就等于为日后入阁铺平了道路,除非犯下大错,否则庶吉士的仕途,最小也是一部侍郎。

此番馆选,蒋德璟挑了黄宗羲、陈子龙、陈维崧、冒襄、王夫之、龚鼎孽等人入翰林为庶吉士,这些人几乎都是成名已久的文士,而钱谦益和方以智两人却是没能选上。

钱谦益年纪调大了,庶吉士须得在翰林院熬炼三年,按照钱谦益的身体状况,能不能撑过三年还很难说,因此,钱谦益被安排去报业司做了一个编修,品级为七品,算是给他这个文坛领袖一个面子。

报业司品级不高,就连总编修张煌言也不过是六品,而且算是清水衙门,平日里不会有什么油水给他们捞,大明邸报上的每一条广告,都是直接联系报业司司长曹钰航,和他们这些编修没有半毛钱关系。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不过,报业司却是有一个好处,大明邸报现在可是大明的喉舌,引导着天下的舆论,其他的《扬州周报》《金陵周报》等报的影响力,都没法和大明邸报相比。

钱谦益对这个安排,可谓是相当满意。

而方以智,则是被安排到科学院做了七品的学士,这也是朱慈烺的意思,虽然方以智才智超人,但是大明的规矩摆在这里,方以智作为新科进士,不可能一开始就被安排到五品乃至更高的位置上去,若是这样的话,那朝中众多大臣定然会觉得不公。

很快,一众进士都是有了自己的官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