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王徽的到来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2章王徽的到来

在将进士们都安排好之后,朱慈烺就要开始考虑让举人来填补朝廷和地方的缺额了,毕竟进士才六百人,而朱慈烺的朝廷里,各部的缺额都不止六百。当初朱慈烺离开北京的时候,留在北京的官员有数千人,这些官员从官场中剔除之后,大明官场的风气确实是为之一肃,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各部有了大量的空缺。

吏部尚书一职,可是到现在还空着。

原本,空缺的官职是应该由赋闲的进士和举人来补阙的,但是,朱慈烺又下令,要求所有赋闲的进士举人需要重新科考之后才能再有官身,于是,这些空缺的官位就一直空着,这就苦了朝中的那些大臣。

这些时日以来,他们可谓是夙兴夜寐,连休沐的时间都要想着公家的事,纵然是后世的九九六,都比这些官员要轻松。

但是,要安排举人补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在以前,大明的士子即使是考上了举人,想要当官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须得有官位空缺,然后由吏部官员在还没有官身的举人中选取合适的人。

而这些被选上的举人,来到吏部之后,会像是货物一样供人挑选,而吏部选人的第一原则,并不是他们的执政能力,也不是他们的文章水平,而是看长得好不好看。

在朱慈烺眼中,这种制度简直荒诞,简直离奇。

因此,朱慈烺想要让这种选官制度也变一变。

正当朱慈烺苦思冥想要如何改变这种的选官制度的时候,韩赞周却是来报:“启禀陛下,宫门口跪了一个老者,说是求见陛下。”

“老者,他有没有说是何人?”朱慈烺疑惑道。

“随他一同来的,还有兵仗司的汤大人,说此人是天启年间的广平推官,崇祯四年的辽海监军道,是陕西人,名为王徽。”

“哦?”朱慈烺皱了皱眉头,这历史可真够久的,天启年间的广平推官,算算年岁,此人当官恐怕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是早就退休的人了。

而且,汤若望可是洋人,虽说大明的文士和洋人交游的并不少见,但是,能够让洋人来陪同进宫的当真不多。

“宣他们进来。”

很快,朱慈烺便是在内殿见到了王徽和汤若望,汤若望最近在兵仗司监造火铳和火炮,精气神倒是越来越好了,而王徽却是衣衫破旧,满面尘灰,看上去颇为落魄。

“臣,王徽叩见陛下。”王徽叩首,却是被韩赞周扶了起来。

“王大人,陛下已经废了跪拜之礼仪,现在见陛下,仅需要鞠躬就可以了。”

韩赞周低声提醒,然而王徽却是挣脱了韩赞周,执意跪了下去,口中还道:“陛下,西安城破,那逆贼李自成逼迫臣做官,臣宁死不从,后那李自成所部与建虏打仗的时候,臣冒死从西安逃出,经过数月风餐露宿,终于是来到了南京。”

朱慈烺听到这话,猛然想起,大明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么一名忠臣,王徽本身是天主教的虔诚信徒,更是对大明忠贞不二,历史上李自成攻破西安之后,王徽意图自杀,却被李自成部将阻止,随后王徽便是绝食数日,死于家中。

或许是因为朱慈烺这只蝴蝶煽动了翅膀,王徽并没有在家绝食而死,而是想尽办法从西安跑了出来,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才是从西安到了南京。

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一段何等艰难的旅途,王徽身上的衣服都已经破旧不堪满头白发更是已经沾满尘土,这哪里像是一个退休的官员,分明像是一个路边的老丐。

而王徽之所以和汤若望一同来此,只是因为二人都信仰天主,在现在的朝廷中,王徽已经没有门生故旧了。

“王大人着实辛苦。”朱慈烺一声轻叹道,“有王大人这样的人,是朕的幸事,也是大明的幸事。”

“臣此生能再见陛下,已经是死而无憾。”七十多岁的王徽老泪纵横,连连道,“臣惟愿陛下早日过河,克复故土,不至于使国家沦入虏寇之手。”

“王大人所言,朕都知道。”朱慈烺轻叹一声道,“朕也是在苦思北伐之道,只是,南方民生刚刚稳定一些,若是再动刀兵,恐怕又会民不聊生。”

王徽闻言,竟又是痛苦出声道:“陛下知恤生民,乃我国朝大幸也,臣虽老迈,亦愿在朝中为一小吏。”

“王大人愿意为朝廷效力,朕颇感欣慰,只是……”

朱慈烺看着王徽老迈的模样,不禁是有些迟疑,王徽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朝中年纪和王徽一样的官员,只有工部尚书毕懋康。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这等年纪的官员,若是给个无足轻重的职位,倒是显得折杀了他,但若是将吏部尚书这种重任给出去,朱慈烺又担心会坏事。

正当朱慈烺想封王徽一个少保这样有名无实的官职的时候,汤若望却是开口了。

“陛下,王大人他的科学水平,相当高,臣可以以天主的名义起誓,王大人的科学水平不在臣的下面。”

听汤若望这么一说,朱慈烺顿时是来了兴趣,连忙问道:“王大人对于科学有何见解?”

王徽知道机会来了,立即答道:“启禀陛下,老臣在万历年间,曾经写了一本名为《西洋奇器图说》的书,其中写到了西洋之术算、机械、矿冶等方面的内容,更有水日晷、水铳等物,此书的书稿,臣此番也带在身边,就放在殿外。”

“什么?”朱慈烺眼睛一亮,科学人才,这可是朱慈烺现在急需的,现在科学院中能够拿得出手的就只有一个宋应星一个方以智,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成果还只有刘泽清的抽水机。

虽然科学发展原本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但是朱慈烺确实有些着急,毕竟现在西洋的科技即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但是大明的科学却依然只有对前朝的经验总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