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批卷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9章批卷

大明殿试主要由考官判卷,由于此番殿试没有考科学和术算,因此考官仅仅从礼部和翰林院中选取,当然,为了凸显皇帝的重要性,这些考官只能将拟好排名,最终还要将考卷呈交给皇帝,让皇帝来判卷。朱慈烺当然没有那么多精力将六百份试卷一一查看,因此,倪元璐仅仅将拟定为一甲的三份试卷以及其他的七份试卷呈递到了朱慈烺眼前。

“陛下,此番钱谦益钱牧斋的考卷,其策论行文雄伟,观点精要,乃是不可多得之佳卷,臣以为应当判其为一甲第三名,选为探花。”

倪元璐呈上钱谦益的试卷,朱慈烺一看,确实如同倪元璐所说,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然而却是显得有些中正平和了些,如果放在先前的科举,这种文章选为探花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朱慈烺此时正是锐意革新的时候。

若是选了这等文章作为探花,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要知道,这六百人中,只有三个人可以作为荣登一甲,而这三人,分别会被授予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号,光耀门楣,名动天下。

“这篇文章放入二甲倒是不错,一甲的话就有些过了。”

见朱慈烺似乎是有些不喜,倪元璐连忙道:“除却钱牧斋的文章之外,还有冒襄的文章也颇为不错。”

“冒襄?”朱慈烺拿起一看,颔首道,“文章确实是不错,清新明丽,情真意切,然而殿试考察的是策论而非文采,此文恐怕列入一甲也有不妥之处。”

接连被否决两人,倪元璐面子上也有些挂不住,只能拿出另一份考卷道:“启禀陛下,这名名叫朱之瑜的考生不单单有文笔,而且其观点精辟,亦有进取之意,还请陛下御览。”

“不错。”朱慈烺扫了一眼朱之瑜的考卷,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许之色,当读到“狡虏窥关,三路并至,败军之余,尚思卷土”时,更是微微笑道:“此文雄壮,可为头甲第三名,是为探花郎。”

倪元璐擦了擦额角冷汗,这朱之瑜的考卷,原本是他想要选定为状元的,然而此时朱慈烺却是御笔朱批将其点为第三,倪元璐却是不敢多言。

“陛下所言极是,这朱之瑜本就是会试头名,更兼有‘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之语,文才卓绝,天下罕有。”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是从倪元璐所推荐的考卷中寻出了一份,却是吴伟业的文章,倪元璐见状忙道:“此乃吴梅村之文章,先前吴梅村曾为先帝御笔钦点为榜眼,其文苍凉而悲楚,此时更添有国家之思,风骨超然,实乃佳作。”

倪元璐不能不提醒朱慈烺,崇祯将吴伟业点为榜眼,若是朱慈烺给了个更低的名次,倒是会显得崇祯没有识人之明。

“确实是不错的文章。”朱慈烺颔首,吴伟业的文章比起钱谦益来说,更添了一种锐气,这也是吴伟业比起钱谦益要更年轻,而且,因为先前与朱慈烺的交游,吴伟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朱慈烺的影响。

“陛下觉得,吴梅村的文章可为几等?”

“且定为头甲第二名。”朱慈烺又是用红笔在一旁点上了吴伟业的名次。

接着,朱慈烺又是略读了几篇文章,随手点了几个名词,然而二甲传胪和一甲状元却是一直空着,倪元璐见朱慈烺一直没有看到满意的文章,连忙又是从那一大堆考卷里筛出了些优秀的呈给朱慈烺。

朱慈烺却是挥了挥手,倪元璐的品味他是知道了,他所推荐的钱谦益和冒襄的文章,美则美矣,却缺了朝气和鼎新之意,这并非朱慈烺所需要的。

因此,朱慈烺亲自取了几份试卷来评点打分,然而,许多卷子都不能让朱慈烺满意,朱慈烺眉头紧锁,眉头时而紧皱,时而展开,直到打开一张被倪元璐归为三甲中的试卷,朱慈烺的神色才是有些缓和。

“今以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倒是一篇好文章,为何将其放在三甲之位?”

朱慈烺微微皱眉,看向倪元璐的眼神中也略略带上了一丝责问。

倪元璐闻言连忙道:“启禀陛下,此乃黄宗羲之文章,臣观其文章质朴而的锋锐,然而却是多了几分激荡之气,少了几分中正平和,且其文章中更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之语,恐为不妥。”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士子的异见,不管是什么样的异见,咱们都要能容得下,不然,倒是显得朕没有容人之量,要堵住天下生民悠悠之口了。”

“此人可为二甲传胪。”

随着御笔朱批,黄宗羲的名次也是定了下来。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而状元的位置,朱慈烺却是留给了顾炎武,在顾炎武的考卷,已经有了“亡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有责焉耳”之句,这一条“亡国与亡天下”的论断,令朱慈烺颇为欣赏,更是直接令人将试卷誊抄一份,给报业司的张煌言送去。

“下一期的大明邸报上,朕要看到这篇文章,令张苍水在边上加上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陛下气魄惊人,臣等叹服。”倪元璐心悦诚服道,“此等大手笔,非陛下不能做出。”

“本次科举六百名进士,人才济济,二甲共二百人,三甲三百九十七人,朕颇为欣慰,明日放榜传胪,就交给倪爱卿了,务必不要出现什么岔子,此乃国朝大事。”

朱慈烺定了名次,倪元璐便是带着一群考官捧着卷子退出去了,一路上少不了一些议论,尤其是黄宗羲的文章,可谓是离经叛道,竟是被皇帝钦定为二甲传胪,这让这些考官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只能感叹朱慈烺的想法越发难以捉摸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