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飞梭 - 明末最狂太子,大明最后一个猛人 - 语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0章飞梭

共和元年五月,离扬州纺织厂开办已经八个月,离朱慈烺宣布发明创造有赏也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月。在这八个月里,刘泽清发明了新式抽水机,获利达数万两,这大大刺激了百姓们的创造热情,但是,寻常百姓大字都不认识一个,很少有能够搞出新的发明创造的,因此,足足过了八个月,扬州纺织厂才是出现了第一个发明。

黄有海开办的扬州纺织厂主业是纺纱,但是在逐步扩张,开办了南京纺织厂之后,黄有海的业务里出现了织布。

现在大明所采用的织布机,主要是三百多年前松江府人黄道婆所发明的脚踏式织布机,这种织布机的效率比起以前的单锭手摇纺织车效率已经人大大提高。

然而,一名工人发现,若是在织布的时候,将织机上面的梭子安装上小轮子,插入滑槽之中,而且在那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便是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将线纺到梭子上,有了此物之后,扬州纺织厂和南京纺织厂的织布效率大大提高,甚至于厂内生产的纱线已经满足不了织机的需求。

朱慈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为振奋。

别人不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但是朱慈烺可是再清楚不过,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是在什么行业开始的,就是在棉纺织业。

所谓衣食住行,穿衣是所有人的需求,不论黄有海的纺织厂能够产出多少棉布,大明的数千万百姓形成的庞大市场都能够将其消化。

一叶落而天下秋,大的变革,往往就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

朱慈烺迅速召见了黄有海和发明那新式梭子的机工,赞叹不已道:“朕先前就说过,但凡有人能够发明新的东西,提高织布或者纺纱的效率,朕便会重重有赏。”

“禀陛下,在下已经在厂中全面配用这种新式的织布梭子,且已经是赏给黄老斜五百两白银,作为其奖励。”

黄有海连忙开口,但朱慈烺却板起脸道:“朕说过的是朕会重重有赏,而不是你黄有海去赏,下次莫要再做这种越俎代庖之事。”

黄有海连忙点头称是,而朱慈烺此时又是转向了那黄老斜道:“朕先前说过会有赏,科学院副院长刘泽清的新式抽水机登记了专利,家家户户使用他的机器都要付一笔专利费,朕看,你这个梭子也可以登记个专利嘛。”

“陛下,啥是专利?”黄老斜挠了挠头,一脸不解地道,“咱看没必要,不如黄老板赏咱几百两银子就挺好的。”

见黄老斜这等财迷模样,朱慈烺不禁是哭笑不得道:“这专利的银两,可比你那几百两要多得多,你知道刘泽清因为抽水机得了数万两银子吧,那就是因为专利。”

“那岂不是说,咱也能有几万两银子?”黄老斜一听就乐了,专利费什么的他听不懂,但是银子他懂啊,只要能够有几万两银子,哪里还管得了其他的。

莫说几万两,就算是几千两银子,一个普通的机工也得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够攒出来。

“没错。”朱慈烺肯定道,“你这个东西还没有名字,依朕看,其在织机上运转如飞,速度绝伦,不如就叫飞梭如何?”

“多谢陛下赐名。”黄有海连忙拉着黄老斜跪下,连连说道。

朱慈烺并未食言,在令人帮助黄老斜登记好专利之后,黄老斜的飞梭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不论是纺织厂还是自家织布的百姓,几乎都会买上几个飞梭,一时之间,市面上的飞梭供不应求,而黄老斜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除去专利费用之外,朱慈烺更是给黄老斜安排了一个科学院学士的职位,与方以智同级,当然,黄老斜仅仅是领取学士的薪俸和津贴而已,实际上,他连学士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从此吃起了皇粮,过上了好日子。

黄老斜发明飞梭,不过是灵光乍现,一个天才的想法在他脑中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又迅速熄灭,但是,如果有千千万万道这样的流星,那么大明的科技就会迎来飞速发展。

一开始的工业革命,本就是天才在经验中迸发出的灵感所引发的。

除却对黄老斜的封赏之外,对于黄有海,朱慈烺同样也是有所赏赐,虽然朱慈烺嘴上埋怨黄有海私自赏赐黄老斜是越俎代庖,但是心中却是对此颇为欣慰。

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是确立了一个标准模范,其他能工巧匠发现,发明新机器新物件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收益,立刻就会将热情投入到发明创造中来。

只是确立一条制度是没有用的,制度里面的东西都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只是当亲眼见到他人拿到,才会感到制度当中所说的都真实存在。

朱慈烺直接给黄有海的纺织厂免去了往后一年的三成赋税,这让黄有海感恩戴德,三成赋税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黄有海现在所有的纺织厂加起来,每年的收入足足有两百万两白银,一年的三成赋税相当于三万两白银。

原文在六#9@书/吧看!

随着飞梭的逐步推广,大明各个纺织厂的织布效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大明的纱线出现了越来越大的缺口,市面上纱线的价格水涨船高。

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贾开始转向经营纱线,但是,大明土地中种出来的棉花显然无法满足市场上这么多的纱线需求,而且,即使有充足的棉花,机工们日夜赶工连轴转,受到纺线机器的效率限制,根本纺不出来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纱线数量。

于是,大明的商贾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海外,毕竟,世界上可不仅仅只有大明种植棉花和生产纱线。

但是,商贾们并不知道棉花在何处,于是,他们只能求助于福建总兵官平海伯郑芝龙,而郑芝龙对此也是一知半解,于是就将这个问题丢给了红毛番。

而红毛番告诉大明的商贾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地方叫做亚墨利加,那里的棉花畅销世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