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辞官风潮
王正的悲剧,不仅仅发生在王家。朱慈烺的圣旨下发下去之后,有一部分家奴确实是获得了自由,但是更多的,则是在主家的威逼之下,不敢有丝毫反抗。
偶尔有几个敢于反抗的,下场都和王西差不多。
而朱慈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勃然大怒,这些豪强,竟然是将他的圣旨当成了一纸空文,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皇帝威严何在?大明朝廷的统治,还有任何根基可言吗?
翌日的朝堂之上,朱慈烺还没有开口,吏部员外郎王正志却率先出言上奏。
“启禀陛下,臣请求陛下恢复贱籍制度,否则,天下将民不聊生,田地将无人耕种,南京城东一户姓张的人家,家中的佃农已经一同逃跑,导致田地荒芜,若是贱籍制度不恢复,那张家恐怕就要亡命而逃了。”
朱慈烺微微眯了眯眼睛,这个王正志胆子挺大,而此时,工部给事中毕元礼却是站出来说道:“既然这户姓张的人家的佃农都已经走了,那张家人为何不自己耕种呢?难道他们没有手没有脚吗?”
“你……孺子无知!”王正志斥责道,“张家老爷乃是举人出身,怎么能亲自下地耕种,岂不是折杀了身份!”
而此时,明政司参事李北则是站出来道:“下官也是举人出身,在滁州乡里的时候,就经常和家中佃户共同耕种,而在陛下圣旨下达之后,下官第一时间就遣散了家奴和佃户,有不愿走的,也是用不少于外面的工钱雇佣了他们种地做工。”
“同是举人,为何下官可以,张老爷就不行?”
李北直视王正志,一番话顿时是将王正志的理由给驳斥了回去,王正志一时之间竟然是无话可说,只能是讪讪道:“张老爷锦衣玉食,乃是书香世家出身,岂是你一个寒门举人可以相比。”
“怎么?你王大人,是看不起咱们寒门学子不成?”兵事院副掌院兼第二军军长李邦华眯了眯眼睛,这些时日的战场杀伐,已经让李邦华有了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不管是寒门学子还是名门望族,都应该恪守大明律法,而圣上旨意,就是最高的律法。”内阁首辅蒋德璟高声道,“若是不遵圣旨,尔等便是谋逆!”
“臣不是谋逆,只是誓死捍卫祖制!”王正志高声道,“太祖训言,不可改也,若是陛下执意要废除贱籍,那臣乞骸骨归乡!”
“臣亦乞骸骨归乡!”礼部员外郎金之俊同样上奏。
“臣附议!”不少大臣附和,顿时让整个朝堂的气氛都有些微妙起来。
朱慈烺登基以来,一直所采取的都是比较温和的渐进策略,即使和朝臣有什么争议,也是能够在一番辩论之后达成自己的目的,而那些与朱慈烺争辩的朝臣,大多也是真心为了大明着想。
但是眼下,大量朝臣公然反抗圣旨,而且,他们所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
“好,好!”朱慈烺怒极反笑,这些人分成了两派,金之俊是江南地主的代表,除了家奴之外,他们更多的是卖身为奴的佃户,而王正志等人,则是来自北方的士族,他们的基本盘现在已经在满清的铁蹄之下,宅院里面的家奴,是他们唯一的依仗。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王正志丝毫不惧,迎着朱慈烺的目光,他甚至觉得自己是海瑞,是于谦,是大明的救世主,是在君王的淫威之下奋起抗争的诤臣。
但是,在朱慈烺眼中,王正志只是一个小丑。
“王正志,你这是在逼宫不成?”蒋德璟怒斥道,“速速住口!”
“臣宁死也要守护太祖祖制,此事将留于青史,后人将会看到臣的诤言!”王正志同样怒声道,“若是陛下不同意,臣宁愿不当这个员外郎。”
“既然这样,那你就不要当好了。”朱慈烺一挥手道,“扒去官府,赶出宫去,彻查他家中是否有强行羁押家奴的情况,若有,则定罪收押!”
“陛下,千秋之后,后人会记住臣的诤言的,难道陛下想要当桀纣之君……”王正志被两个侍卫给拖了出去,但是嘴巴却没有半点停歇。
朱慈烺竟然真的将一个三品官员给赶了出去,此事让不少大臣背后一凉。
他们想要的是按照以前的套路,让皇帝在文官的集体压迫之下做出退让,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朱慈烺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但是,他们依然是要继续自己的行为。
这些人虽然挂着大明的官职,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地主,是豪强,他们眼中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大明的利益。
甚至可以说,这些人眼中没有国家,没有朝廷,此时此刻,朱慈烺还没有把刀子动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土地上,他们就已经反抗如此激烈,若是真的拿土地开刀,那这些豪强必然会投降满清。
毕竟,李自成也是要分田地的。
原文在六#9@书/吧看!
“陛下,告辞。”礼部员外郎金之俊一拱手,直接将官帽摘下,放在地上扬长而去。
“陛下,告辞!”
不少官员有样学样,纷纷走出宫门而去,但朱慈烺却并未阻止,大明的律法并未规定官员不可以辞官。
但是,朱慈烺颁布的圣旨已经规定了废除贱籍,天下家奴和佃户都已经恢复了自由身,若这些官员还敢限制家奴的自由的话,那朱慈烺有的是办法治他们。
“诸位爱卿还有人要出去的吗?”看着已经空了一小半的朝堂,朱慈烺悠悠道,“想要走的话快些,朕向来愿意成人之美,从来不会阻止大臣享受天伦之乐。”
良久,整个朝堂都没有动静,朱慈烺才是缓缓道:“既然诸位爱卿都不离开,王长鹤听令!”
“臣在。”
“着令你速速带领宫中禁军,前往王正志、金之俊等人,严查是否有囚禁家奴,虐待家奴的情况。”
既然软的不听,那朱慈烺就要来硬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