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商人赚了钱怎么办
对此,朱慈烺心知肚明。他要做的事情不是杀戮,他不是从下而上推翻一个王朝,不能够凭借杀戮来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只会让朱慈烺的统治根基越来越差。
现在是大明,不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是有局限性的,这不是振臂一呼就能够煽动天下百姓的年代,百姓就算是知道朱慈烺对他们好,但是他们依然不敢反抗,依然是在豪强们的压迫之下唯唯诺诺。
官员同样如此,倪元璐、张煌言这些人,如果放在以前的大明朝堂,那就是绝对的清流,是忠正廉洁之士,但是他们无法脱离自己的背景,当朱慈烺提出要废除贱籍的时候,他们依然是会站出来坚决反对。
朱慈烺要做的,是从上而下的改革。
既然是改革,那就必须要有妥协,要在豪强、国家、百姓、官员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要让每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满意。
只有这样,才不会生出变乱。
就像张缙彦所说的,如果直接将贱籍废除,那么无数的家奴佃户涌入南京城中,南京城中有那么多岗位给他们吗?如果这些人没有谋生的手段,那么他们能怎么办?
办法很多,可以去行乞,去盗窃,去抢劫,甚至是啸聚山林,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会挫伤大明统治的根基。
如果忽略方针带来的后果,那所谓的改制改革,只会越改越乱,甚至会把大明带向无尽的深渊。
于是,朱慈烺提出了一个新的主意。
“方才张爱卿提到,恢复自由身的家奴佃户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涌入城中谋生,但若是他们有谋生的手段,那又当如何?”
“如何才能让他们有谋生之手段?”范景文连忙问道,他身为户部尚书,自然最为关心这种国计民生的问题。
朱慈烺笑道:“现在,不管是什么商贾,他们赚到钱之后会做什么?”
张缙彦立即道;“那自然是买土地,不管是什么时候,土地都是最保值的东西,除此之外,就是购置宅院和童仆了。”
“不错。”朱慈烺颔首道,“现在的富户的钱财,几乎都流向了土地和宅院,先前崇祯朝的时候,京城一处侍郎宅院,甚至是炒到了七千两银子的高价,这个价格,就算普通百姓不吃不喝几十年也是攒不出来的。”
“陛下是想要改革宅院的价格?”范景文疑惑道,“只是,此事并非易事,华美的屋宅数量是有限的,那自然是价高者得,谁出的价钱更高,谁就能享有大宅院的所有权。”
“非也。”朱慈烺摆摆手道,“不是改革宅院的价格,而是要出售土地和宅院,皇家的土地和宅院。”
朱慈烺的想法很简单,在大明,土地兼并几乎是抑制不了的,既然如此,朱慈烺干脆就不再兼并,直接给兼并提提速。
江南地主的土地多没错,但是天下最大的地主是谁,是朱慈烺,皇帝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而且,皇帝的土地,其整体的质量是要高过江南地主的土地的。
如果朱慈烺开始出售皇家土地,必然会引发江南地主们的疯抢,而他们的钱财,都会汇聚到国库中来。
朱慈烺手中有了钱,就可以开始兴建一批住房,各个城市都兴建住房,这样一来,住房需要大量的工匠,而那些涌入城市的家奴佃农们,也就有了事情可做。
而在住房建好之后,这些人也就有地方可以住了。
当然,朱慈烺不可能永远靠着兴建住房这一招来让百姓工作,最好的办法,还是让百姓能够自己给自己提供工作岗位。
于是,朱慈烺又是问范景文道:“扬州纺织厂最近的效益如何?”
范景文一听,连忙道:“启禀陛下,扬州纺织厂现在每个月的流水高达的数万两白银,光是一个月就能给国库创造数千两银子的赋税。
每个月数万两,那么一年的银钱流水就有数十万两,如果效益再好一些,那就可以上百万两,看来,这黄有海可是赚了不少钱。
微微沉吟一下,朱慈烺又道:“既然如此,那黄有海赚到钱之后,那些银钱是如何处置的?”
黄有海作为第一个转型的盐商,颇受朱慈烺的关注,纺织厂里面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被上报到朝廷。
“启禀陛下,黄有海为自己购置了一处宅院,还窖藏了一部分白银。”
“购置宅院,窖藏白银,这个黄有海还真是老习气。”朱慈烺摇了摇头,心中颇为无奈。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他之所以大力鼓励黄有海开办扬州纺织厂,是为了以黄有海作为一个表率,从而带动其他的商贾也能够和黄有海一样招工经商。
如果鼓励黄有海能够带动其他商贾招工经商,贩卖商品的话,大明的商品经济将会得到极大发展,商品的流通,就代表银两和铜钱的流通,而流通就会产生财富,就会促进生产,这样的话,大明才不会固步自封落后于世界潮流。
除此之外,如果商贾都像是黄有海一样招工经商,这将提供大量的岗位,从而能够安顿恢复自由身的百姓们毕竟,一直建房子可不是长久之计。
但是,朱慈烺没有想到,黄有海在赚了钱之后,竟然是没有扩张的打算,反倒是把钱都给藏了起来,这让朱慈烺心中颇为郁闷。
“且不管他,曹司长,之前那个程安说要办报纸的,现在情况如何了?”
民政司兼报业司司长曹钰航连忙道:“启禀陛下,程安先前说要办报纸,已经和臣商量过了,他决定把他的报纸命名为扬州周报,主要内容没什么问题。”
“朕说的不是他的内容。”朱慈烺无奈道,“是说他要开办报社的话,那么纸张、印刷、售卖等工作,是否有了安排?”
除了纺织行业之外,出版印刷行业,也是朱慈烺相当重视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不仅仅在于它所创造的岗位,更在于它在文化战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