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蒸汽机的设想
在收复南京之后,中都皇宫中的大部分机构也开始往南京迁移。但是,术算所、科学院这些部门,因为朱慈烺已经在凤阳为他们建了专门的宅院,因此,朱慈烺并未让他们也迁移来南京。
但是,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凤阳的消息无法及时传到南京,南京的命令也无法及时传到凤阳,即使是八百里加急,路上跑死几匹马,也起码需要一天时间。
这还是在官道通畅的情况下。
为此,朱慈烺特地召见了科学院和术算所的人。
经过宋应星和萧安邦等人这段时间的经营,科学院和术算所都已经有了数十人的规模,术算和科学的教材也早已刊印,但是,整体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新的技术和理论依然没有出现。
当然,这并不是萧安邦和宋应星他们的水平不够,实际上,他们已经是这个年代顶尖的人才,但是问题在于,数千年来,所谓科学术算此类,在华夏都只能算是小道,即使是宋应星和萧安邦,他们的本职一开始也是儒生。
让儒生在半年之内有新的突破,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因此,朱慈烺要给他们一点灵感,对于这些天才来说,只要指明了方向,他们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宋先生,萧兄,近来进展如何?”
见科学院和术算所的骨干来到了南京皇宫,朱慈烺便是迫不及待地问道。
宋应星无奈道:“启禀陛下,教材倒是已经编成了,只是,臣暂且没有想到有什么新的创造。”
另一边,萧安邦却是兴致颇高道:“陛下,近来我研习徐公所译《几何原本》,却有一新发现。”
“是什么?”朱慈烺对此颇感兴趣,疑问道。
“若有一数为甲,当甲较二大时,则乙之甲幂与丙之甲幂的和,绝不可能等同于丁之甲幂。”
听着萧安邦这一番话,在场之人都有些不解,唯有术算所当中的一些学子露出了思索之色,而朱慈烺一开始也没有听懂,但是用笔墨写下来之后,却是赫然发现,这个式子他是见过的。
这不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费马大定理么?
萧安邦的猜想,与西方的费马的数学猜想如出一辙,朱慈烺不禁笑道:“这个猜想,朕觉得是正确的,只是,术算是严谨的,如果要证明它,就必须要拿出证据来。”
“臣定当竭力。”得到了朱慈烺的鼓励,萧安邦相当激动。
朱慈烺却道:“当然,若有机会,朕从泰西之国请个人来,顺便给他一堆草稿纸,让他有足够的空间来和你交流这个猜想。”
此时的费马才四十余岁,还在法国当着法官,距离他在数学书上写下那句著名的“地方太小,我写不下”也才七八年。
朱慈烺就想看看,费马是不懂装懂,还是真的有一种美妙的阵法存在。
“多谢陛下。”虽然不太明白朱慈烺在说些什么,萧安邦还是老老实实地谢了恩,而此时,朱慈烺却是拿出了一个水壶,开始慢悠悠地起炉烧水。
一众学子一头雾水,不知道朱慈烺是在做什么,直到水壶中的水逐渐烧开,滚滚蒸汽将砂铁壶的盖子顶得砰砰作响,朱慈烺才是开口道:“诸位请看,朕近日也有一个新的发现。”
“陛下,这是……”宋应星虽然是科学院院长,对此却是没什么了解。
“朕所想的是,每当咱们烧水的时候,总会有大量的蒸汽溢出,这些蒸汽的力量,诸位也见到了,如此星星点点的蒸汽,便是可以将一个壶子的盖子顶起,若是将盖子封紧,壶口堵住,那将会有什么结果?”
宋应星毫不犹豫道:“蒸汽恐怕会在壶内积聚,待到封不住的时候,就会破壶而出。”
朱慈烺点点头道:“不错,蒸汽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朕有了这么一个发现,而究竟要怎么去运用,就要交给诸位了。”
“陛下,臣倒是有一个设想。”
此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刘泽清突然开口,却是惊诧了众人。
刘泽清自从投降朱慈烺之后,虽然挂了个科学院副院的名头,却从未干涉过科学院的事务,也没有进行过什么工作,今日朱慈烺召见科学院众人的时候,都没有想到刘泽清会来。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而刘泽清对于朱慈烺所言,本来是兴趣缺缺,直到看到朱慈烺拿出了水壶,刘泽清才是开始思考。
“有何看法,但说无妨。”朱慈烺惊讶地看了刘泽清一眼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咱们可以将一个水壶中充满方才这样的蒸汽,水之所以形成蒸汽,便是因为火烧之故,若是再以冷水泼淋,蒸汽又将成水,而此时,若是水壶上有一根管子,那便是能够从极深的地底吸取水源,此物可以用于打井。”
“不错。”朱慈烺在脑海中稍微想象了一下刘泽清提出的构想,有些惊喜道,“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而且,待到水满之后,再打开其进蒸汽的口子,将蒸汽填入其中,便是可以将水排到另一边,如此往复,可以连续从井中汲水。”
“陛下所言甚是!”刘泽清连连道,“正因为陛下之英明,臣才是想到了这一粗浅的构造。”
朱慈烺心情大好,不禁笑道:“此事刘爱卿居功至伟,自当有赏,朕从内帑中拨出百两黄金,除此之外,刘爱卿可以将此物画下来交由工部,让工部进行生产,往后,每生产一个这样的机器,刘爱卿便是能够获得十文钱。”
“十文钱?”刘泽清瞠目结舌,他现在虽然赋闲,但起码也是个科学院副院长,享受着正二品大员的俸禄,十文钱,他实在是看不上眼。
“刘爱卿莫要嫌少,若是此物推广开来,大明每家每户都购买一台,那就不是一个十文钱,而是千万个十文钱了。”
千万个十文钱,这个数目,已经等同于十万两银子了,算是一笔巨款,刘泽清兴奋不已,连连下拜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