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粮食问题
刘泽清提出的机器构想出乎了朱慈烺的意料,也让朱慈烺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先前,朱慈烺在解决完盐商的问题之后,盐商黄有海开设了扬州纺织厂,朱慈烺当时对这个事情颇为鼓励,并且对御笔题字,并且对机工们承诺,只要有人能够改进织机,便能够有重赏,同时将其引入科学院。
但是这个重赏究竟是怎么赏,朱慈烺并没有明确说明。
而今天,朱慈烺已经有了思路。
“朕决定在工部下创设一个专利司,只要有任何新的发明创造,便是能够在专利司进行登记,往后每一件新造出来的发明,专利所有者便能够得到一份钱财,而刘爱卿所设计的抽水机器,便是专利司的第一件专利。”
“专利司?”宋应星不解。
朱慈烺颔首道:“不错,将天下百姓之智慧尽皆聚于朝廷,此乃发展之道。”
宋应星虽然是科学院院长,但对于此事,却依然怀有疑虑,颇有些忧心道:“陛下,若是发明创造利润如此之丰厚,譬如,方才刘先生所提出的取水器,其专利收入就预计可以达到十万两银子,这个收入,就算是百姓在农田里劳作一百年也赶不上。”
“没错陛下,这样一来,百姓恐怕会将田地荒芜,而将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发明上,这样一来,我大明恐怕就没有了粮食。”萧安邦虽然对于政事不太感兴趣,但是对于切身相关的粮食还是清楚的。
宋应星和萧安邦的话让朱慈烺反应过来,朱慈烺想要百姓投身于发明创造,但绝对不想让百姓荒废农业,农业一旦荒废,就算府库里有再多银子也没有用。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要知道,粮食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舍弃粮食而发展其他产业的,如果百姓连饭都没有吃,哪里还会有精力去做别的。
朱慈烺要鼓励发明创造不是不行,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大明能够产出供给天下百姓的粮食。
番薯确实是一种高产的粮食作物,但是即使大明已经大面积种植番薯,却依然只能让百姓堪堪吃饱而已,而这,是在举国近六成百姓都在农田中劳作所换来的。
专利司的事情被暂且搁置,朱慈烺无奈地回到宫中,却见韩赞周来报,说是周太后请朱慈烺一同用膳。
自从进入南京之后,朱慈烺将韩赞周任命为了司礼监秉笔太监,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当然,司礼监御马监等宦官部门,也被朱慈烺取消了干预政治的权力,除此之外,朱慈烺还下令,全国各地严禁净身入宫,宫中也不再招收宦官。
此事没有遭到文官的反对,对于文官们来说,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奴,是站在他们的利益对立面的,因此,朱慈烺取消宦官,这对于文官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烺哥儿,你近些时日政事繁忙,许久都未曾来过宫中了。”南京慈宁宫中,周太后颇慈爱地看着朱慈烺道,“若是得空,也来看看母后和张伯母才是。”
“母后说的是。”朱慈烺在大臣们面前雷厉风行,但是在自己的母后面前,却是显得有些唯唯诺诺。
“韩公公,将膳食都呈上来吧。”
周太后招了招手,令韩赞周将午饭端了过来,受到崇祯的影响,周太后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从来没有铺张排场,在听说朱慈烺在外廷宴请商人和大臣都只有四菜一汤后,周太后平日里吃饭,也只是按照这个规格来。
朱慈烺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一顿饭,然而,桌上的一盘小点心却是吸引了朱慈烺的目光。
见朱慈烺似乎对那小点心颇感兴趣,周太后便是将那点心往朱慈烺面前推了推道:“当年在北京的时候,先帝对这菜不太感兴趣,因此北京宫中就没有种了,却没想到在南京又找着这个菜了,烺哥儿,你且尝尝。”
朱慈烺小心翼翼地挑起一块放入口中,只感到口感软糯,香味扑鼻,其味道,和朱慈烺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又连着吃了好几大口,才是怅然放下筷子。
“烺哥儿,这土豆好噎人,你可别噎着。”周太后关切道,“若是好吃,母后让宫人多种一些便是。”
“母后是说,这土豆,在南京宫中是有种植的?”
朱慈烺颇有些惊喜,他在找到番薯的同时,也派人去寻找过土豆,按照历史记载,万历年间华夏就已经有了土豆,但是朱慈烺却是苦寻无果,时至今日才是发现,土豆竟然就在南京宫中。
这种高产的粮食作物,在传入大明之后,未有大规模种植,仅仅宫中才有部分人能够享用,而享用它的人,也未曾想过要将其推广开去。
原文在六#9@书/吧看!
“怎么,烺哥儿对这土豆感兴趣?”周太后笑道,“若是有兴趣的话,多拿些去吃就是了,这南京宫中还有不少。”
朱慈烺兴奋道;“孩儿并非是想要自己吃土豆,而是想要天下臣民都能够吃上这土豆,母后有所不知,这土豆的产量,几乎与现在那番薯不相上下,完全能够作为主食来种植。”
周太后微微有些震惊,旋即又是温婉笑道:“烺哥儿真是有圣君之相了,就算是吃个饭,都在想着天下黎庶,既然这土豆这么重要,烺哥儿就拿些到前廷去给那些大臣们看看。”
“事不宜迟,孩儿现在就去让阁臣们想办法推广这土豆。”朱慈烺已经有些待不下去,他刚好在考虑粮食问题,周太后就送来了土豆,这岂不是瞌睡就有人送枕头么。
如果粮食问题能够解决,那专利司就能够开办起来。
朱慈烺刚欲离去,宫外就传来了“张太后到”的声音,紧接着,便是见懿安太后张嫣两个宫人的簇拥下,缓步迈入了慈宁宫中。
见到张太后来,周太后颇为高兴地笑道:“姐姐来了,正巧我和烺哥儿在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