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盐业之辩(一)
对于放开私营的好处,朱慈烺看得很清楚。但是这些盐商,此时却还蒙在鼓里,以为是自己在扬州一战立了功,所以朱慈烺提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来补偿,一个个都是欢天喜地。
如果提出这个主意的是崇祯皇帝,那这些盐商可能会怀疑会拒绝,但是眼前的是朱慈烺,再怎么聪慧,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十五岁的少年,根本没被这些盐商放在眼里。
而在朝堂之上,众臣知道朱慈烺将要放开盐业私营,一个个都是震惊到了极点。
“陛下,盐业乃是国家命脉,如果放开私营,按照商人逐利之本性,必然将导致天下民不聊生!”
“陛下,商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据说,他们拥有富可敌国的资产,却不愿意捐献一点半点给国家,乃是这个国家的蛀虫啊。”
“不错,他们的资产都是哪里来的?都是百姓的膏血,是民脂民膏啊。”
众臣纷纷反对朱慈烺放开盐业私营,但是朱慈烺却一点不担心。
“诸位爱卿,盐业确实是国家命脉,但是朕想要问一个问题,为何我大明如今民不聊生?为何会出现遍地流民?”
倪元璐率先道:“启禀陛下,凡天下之民,智有优劣,德有先后,流民为何出现?乃是才智不如他人,且非勤奋之徒,天下之事,何有不耕而获?此非盐业官营之弊也,盐业官营之利,正可丰润流民,补足军饷,以强国富民。”
倪元璐这一番话,将大明如今流民遍地民不聊生的情况归咎于天下流民自己的才智,这让朱慈烺颇为不喜。
朱慈烺从登基以来就已经强调过,天下万民尽皆平等,即使是地位上有区别,但是人格上才智上都是平等的。
不过,朱慈烺不需要自己来驳斥倪元璐,兵事院明政司司长曹钰航出言道;“既然如此,敢问倪阁老,若是如今有人才智超绝,然而只是一个普通农户,那么他有机会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坐拥百万白银吗?”
倪元璐闻言当即道:“有何不可?”
曹钰航只是微微一笑道:“倪阁老,下官就是军户出身,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流民,下官曾经就发现,流民之中不乏才智过人之辈,但是倪阁老可知他们每日都在做什么?都在为了一口吃食,他们终日疲于奔命,即使有才智也无法发挥出来。”
“这毕竟只是少数……”倪元璐似乎不再那么坚定,有些犹豫起来。
曹钰航则是越发针锋相对,直言道:“少数?如果说流民中少有这样的人,那农户呢?军户呢?灶户呢?他们是大明百姓的绝大多数,一个农户耕种一年,田中所得还要交租交税,一切交完,农户手中剩下的粮食,能够养活自己一家人就不错了,更多人连自己一家都养不起!”
说着,曹钰航更是有些愤怒道:“这些农户难道是天生愚笨吗?他们不想去读书吗?不是的,但是税收和租子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而在这些之下,还有盐巴的昂贵,让他们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做到富裕?”
倪元璐沉默了,他无力反驳曹钰航的话。倪元璐是士子,是读书人,未曾真正与底层的百姓接触过,而曹钰航,则是真正的底层,明政司的工作,也需要大量接触底层百姓,因此,曹钰航对这种事情极有发言权。
倪元璐沉默了下来,曹钰航却没有停止,作为朱慈烺特例拔擢的官员,曹钰航自然要为朱慈烺在朝堂上冲锋陷阵。
“敢问诸位阁老,各位大人,盐业官营,真的起到了他应有的作用吗?”
“如何没有?”范景文皱眉道,“盐业税收现在占了国库四成收入,这还不能说明盐业官营的重要性么?”
对此,曹钰航不甚了解,而就在此时,又有另一个人站了出来。
唐王朱聿键自从进入朝堂以来,虽然位高,却未曾掌握什么权力,此时终于是有了表现机会,连忙道:“盐业官营,从来是一个彻头彻尾之骗局,根据本王的了解,想要经营盐业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在盐纲上,而不想在盐纲上面被除名的话,就必须要和上级官员打好关系,甚至于与朝廷官员,与阁臣打好关系。”
“本官未曾与任何盐商有过私通!”范景文皱眉道,“唐王莫要血口喷人!”
“范阁老当然没有与盐商打交道,但是,范阁老的前任陈演,可是与那些盐商关系密切,而且,范阁老能够保证,自己的下一任与盐商不会私通吗?”
原文在六#9@书/吧看!
“这……”被朱聿键一番责问,范景文也是沉默了起来。
“现在朝堂清明,那是因为绝大部分官吏都在北京城随先帝殉国或是投降了闯贼,但是朝堂不可能永远这样,经营盐业所得巨利,必然会与官员分润,于是,单纯的盐商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盐商,已经和官员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
说着,朱聿键有些激动道:这些人用银两帮官员打开官路,官员又用手中的权力帮盐商赚取更多的银两,这些人的宅院无比广袤,这些人的土地连接阡陌,这些人与庙堂之高的阁臣眉来眼去,却要抢夺江湖之远的市井小民口袋中的最后一个铜板!”
不少大臣都被朱聿键这一番慷慨陈词所震慑,就连范景文都无法再反驳,他们都已经认识到,想要流离失所的不是百姓,而是在商人和官员所勾结的高压下,只能处于贫困,如果不想饿死,就只能到各地游荡。
总而言之,盐业官营遗祸无穷,从而出现了无数富可敌国的官员和商贾,这些官员和商贾穷奢极欲,占据了大明大量的资源,于是,大明流民遍地,于是,大明烽烟四起。
那接下来,朝中众臣就要思考,盐业官营是否要真正改变,如果要改变,那要怎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