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刘泽清的处置
很快,刘泽清便是得偿所愿,在中都皇宫中见到了朱慈烺。朱慈烺是在偏殿中私下召见刘泽清的,与他一起的,还有蒋德璟等内阁大臣,甚至包括曹钰航、侯恂和夏完淳三名明政司的话事人。
刘泽清算是第一个献城投降朱慈烺的大将,对他的处置,将决定朱慈烺日后对降将的态度,此事不可不谨慎。
刘泽清的投降和马进忠金声桓等人是不同的,金声桓是在琅琊山兵败被俘虏,马进忠是在左良玉身死,九天峰即将被攻克的情况下投降。
这两人在投降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任何的反抗余地了,投降只是让他们保住了一条性命,因此,在他们立功之后,朱慈烺给了他们一个营长的职位,就已经是不错的待遇。
但是刘泽清在投降之前,其所部还有五万余人,徐州城中有数十门火炮,如果要反抗,那起码能给禁军造成千人以上的损失。
更何况,刘泽清还绑了马士英的心腹,徐州知府高原禄,这已经算是立功了。
虽然朱慈烺知道,高原禄当时也有了投降的意思,但是刘泽清下手更快,这种事情,不过就是先下手为强。
“罪臣刘泽清,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刘泽清跪拜,朱慈烺并没有阻止,虽然在中都朝堂上,朱慈烺已经废除了跪拜这种繁琐的礼节,但是对于降将,朱慈烺并不会让他们不跪。
跪拜,是树立帝王威严,表现臣子对君王的尊敬的礼仪,朝堂上的大臣都是朱慈烺一手从京城带出来的,就算是一些小问题上和朱慈烺不对付,但是大方向上基本上都是和朱慈烺一条心。
但是降将不一样,他们初来乍到,朱慈烺就必须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刘将军献城有功,不必如此多礼,来人,赐座。”
待到刘泽清长叩稽首后,朱慈烺才是不咸不淡地令人搬来了一张椅子。
“陛下,罪臣其实早就已经有归顺天兵的想法,只是那高原禄乃是马士英这逆贼的心腹,处处对罪臣掣肘,让罪臣无法带兵归顺,直到近日罪臣才是找到机会。”
刘泽清为自己先前的行为找了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虽然听起来就已经很假,但是朱慈烺却并不在意。
给他人留体面,他人才会心悦诚服地归顺于自己。
“刘将军辛苦了。”
朱慈烺亲自给刘泽清斟了一杯茶,缓缓道,“朕也知道,刘将军乃是忠君爱国之人,但是刘将军应该也清楚,朕已经裁撤了禁军外的其他诸军,因此,刘将军只能加入禁军,或者入朝为官了。”
刘泽清闻言,立马是表忠心道:“罪臣愿意加入禁军,为陛下赴汤蹈火!”
所谓入朝为官,刘泽清心里再清楚不过,这就是在朝堂中给他挂一个虚位官职,然后剥夺他的兵权。
刘泽清在崇祯朝带了这么久的兵,心中早就认定,只有手里有兵,皇帝才会敬重自己,如果手里没兵,那就成了皇帝眼中待宰的羔羊。
袁崇焕,是大明所有武将的血证。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既然刘将军想要加入禁军,朕可以给刘将军提供一些职位,黄得功将军的第六军麾下有一名师长阵亡,不知刘将军可否前去补缺?”
“什么?师长?”刘泽清听到这话,差点是激动地跳起来,他已经了解了大明禁军的军制,一个师长麾下,仅仅只能统兵五千人,这和刘泽清现在的部队数量,可是差了整整十倍,而且,还是在黄得功的麾下,也就是说,刘泽清会和自己的家丁亲兵分开。
到时候,就算朱慈烺想要杀掉刘泽清,刘泽清也没法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卒造反,因为现在的禁军的粮饷,全部都是来自于朱慈烺。
对于军士们来说,谁让他们吃饱饭,拿到饷银,他们就会效忠谁。
刘泽清激动地连连摆手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罪臣麾下还有数万将士,若是没有罪臣统领,他们恐怕会不服管教……”
朱慈烺闻言,不禁是皱起了眉头,心中已经是有些不悦,刘泽清就算已经投降,却还是改不掉拥兵自重的习惯。
“刘将军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了,你现在是降将,是罪臣,而不是佣兵一方的诸侯!”
蒋德璟实在是看不下去刘泽清没脑子的行为,不禁是出言提醒道。
原文在六#9@书/吧看!
刘泽清一听这话,立刻是明白过来,他现在可是在中都皇宫里,虽然说朱慈烺需要一个降将来充当表率,但如果刘泽清真的不够听话,那朱慈烺也不是不能将刘泽清当场斩杀于宫中。
“陛下,罪臣方才失言,万望陛下恕罪,罪臣只希望能够在朝中担一个闲官,不敢再有其他奢求。”
刘泽清冷汗涔涔,连连叩首,他可不是那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文官,被杀了之后,没有人会为他而摇旗呐喊。
此时此刻,刘泽清才是明白,自己不应该那么轻易地要求面圣,一旦进入中都皇宫之中,那事情的主动权就会完全掌握在朱慈烺手中。
但是,现在已经太迟了。
“刘将军能够有这种想法颇为不错。”朱慈烺满意地点点头道,“朕可以将刘将军封为科学院副院长,俸禄同二品大员,刘将军意下如何?”
“多谢陛下恩典!”
刘泽清颇为激动,虽然他不知道这个科学院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俸禄同二品大员,这已经足够刘泽清下半辈子过得相当滋润了。
毕竟,朱慈烺大幅提高官员俸禄之后,现在正二品大员的俸禄,已经达到了每年一千两银子,这个数目,足以在养活十余个仆役之外,保障全家优渥的生活了。
在刘泽清看来,当这个正二品大员,岂不是比到禁军里当个出生入死的师长要好多了,反正就算当了师长,手下的军士也不完全是自己的,更是没有机会吃空饷贪墨饷银,更重要的是,还要仰仗黄得功的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