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好奇分野西涯
第23章好奇分野西涯
“今天的活做完了。锦衣卫的老爷们好像对成品都很满意。”名叫陈栓柱的大憨蛋,在下午时分向安磐和湛若水通知了这个足以让他们如闻仙音的好消息。
陈大傻帽其实脑子还是比较清楚的,技术也还算不错。
虽然在官营工坊里算不上一流,但各大衙门也不会把一流的高手轻易借给锦衣卫用。
因此他这二流货在这里就是技术大拿了。
能在他身边混,是周围好几个学徒都翘首以待的。
但这两个人却好像颇有来头似的,只维持着标准的礼数。
甚至就连锦衣卫赏的酒菜,也都是陈大傻子给他们两个端过来的。
没想到在这里竟然碰到了老熟人。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湛若水一听,立刻和安磐对视一眼。悄无声息地接过了那一摞书。
“原来是天机不可泄露啊。”
他立刻追问:“那我后来怎么样了,还有我爹我娘,我们大明后来都怎么样了?”
当然,对比之下的孔子也类似出现过不少问题,之所以会强调是类似是因为没有人敢于提及。
而他名讳当中的东阳二字,反而是为了与之对仗而取的。
“……如果没有以上所说的树汁液,就用两份橡树、冬青、硬木或土耳其橡树的灰代替。如果这些都没有,就用山毛榉或冷杉的灰,混合一份沙子或者砾石,并加入少量从咸水或海水当中提取的盐以及微量的锰,然而用后者支出的玻璃不是很白很透明。”
不过,人心是最难猜测的东西,哪有这些实际的工艺来的清楚明白。
不过,阿格里克拉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朱厚照同时出生于1490年,说起来他和大明也确实有一些缘分的。
那锦衣卫军官笑得怪怪的,虽然说话客气,但总觉得是在刻意隐瞒什么。
也难怪,有人宁愿沉浸于其中,做一个人世间的傻子,也不愿意浪费心神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要知道,穿越者们虽然带了不少书籍,但皇帝都视之为珍宝,寻常是不给别人看的。
但既然能拿出两本来,很有可能是经过誊录的。
因此他立刻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三个人可以隔着一道帷幕,与那些穿越者们交谈。
在感叹这位所谓大国工匠的记忆力之后,一旁的安磐终于忍不住,请教了几个基本的问题。
两人的交情也似乎因之而发酵了许多。
王云已经有好久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称呼了。
然而锦衣卫的说法,则更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翰林老爷有所不知啊。这个法子现在还不算成熟,要不然我们也不会来事的,但正因为没有成熟的方法,因此也不好向老爷表述啊。再者说了,这可是朝廷机密,寻常人是不能知道的,即便老爷想知道,我也得请示上峰之后才能回答。哦,对了,是才能找个懂行的给你回答我是不懂的。”
因此跑到农业委员会去“体认天理”,自然一直在他的时间表上。
那如同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玻璃,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识过的。
这段话可能是因为近期被关注的过于频繁,竟然有穿越者能够成段的背下来,以至于王云和湛若水当场就取出纸墨来,把它原文抄走了。
在几百年之前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的玻璃制造,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区域。
从工艺进步的角度讲,他确实还是个凡人,因为它的认知都是比较基础的,甚至有很多错误。
“这个阿格里克拉是谁?他为什么被称为冶金学之父?难道我大明就没有冶金吗?”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那个陈大傻子说了,但对方就说这手艺是锦衣卫带来的,他们也只是试试,看看管不管用而已。
等等,刚才听到了那个西涯山庄,莫不是和李东阳有关?
“那他是怎么写出……”
而那些相和之处,差不多就是他们两人成为朋友的重要因素。
如今,那座山庄又沿用下来,恐怕是别有深意的。
而且,附近还有纪念碑基金开设的小农场,两人曾经听岩松提起过,那里有许多好吃的,早就已经谋划着要去偷些东西出来了。
只可惜今天他恐怕是没有心情去了。
安磐和湛若水都感到一阵冷风吹过。
而且,此人的名字,就连皇帝陛下也是知道的,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的被人在皇帝面前提及。
好在,对于发展大明优秀青年加入他们第十四卫所这件事情,从指挥室到千户百户乃至小琪之类的军官都是心里有数的。
而著名的冶金学之父阿格里克拉,则在他的著作当中提到过类似的情况。
这自然是让文人们颇不满意的,甚至后来皇帝怀疑。那就是李东阳发起试探的动因之一。
左右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
安磐恍然大悟的惊叫起来,原来那保密的工艺竟然是他们提供的。
因此他一直想要找个人问一下,这玩意儿究竟是怎样做出来的?
然而,对面的那位弥勒佛却没有给他想要的答案。
这让安磐壮了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