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突现小贼 - 重生之良辰美景 - 萧却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64章突现小贼

第164章突现小贼

二皇子带着不少人,一看就不是来贺喜的,众宾客有伶俐的已知晓将有大事发生。慕鸿小心翼翼地应对着他,一面按部就班安排宴席,但谁知过了没多久,大门前竟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位一出现,险些将满堂宾客吓了个瘫软,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往地上跪去,只因这气势非凡的长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

皇帝一进门,就先摆摆手对跪了一地的大臣们道:

“无妨,都不要拘礼,朕今日不过是来参加皇侄的归宁宴而已,你们全都当我没来就成,该怎样还怎样罢。”

皇帝说的轻巧,但满堂宾客哪里还能轻松,个个都变了脸色,打着算盘,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气氛。然而最担心的还是慕鸿父子,长久以来一直在防着的事终究是来了。

皇帝这哪里是来参加归宁宴的?分明是被二皇子拉了来,专门为看慕鸿的谋反罪证的,慕鸿暗自擦了一把汗,暗自庆幸这次有人相助,说到底,还是多亏了那个未曾谋面的女儿,不然叶真真也不会帮他。

但想起范婉儿生死未卜,心上不由又罩上一层阴影。

皇帝和二皇子的到来让夜宴暂时停滞了一刻,随即又恢复正常。偌大的慕府处处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但很少有人知道,汹涌的暗流就潜伏在这繁华热闹之下,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一下子涌上来,将他们瞬间淹没。

宴席进行到一半,正是宾客酒酣畅快之时,算算时辰,也正是顾良刚刚救下范婉儿的时候,正在推杯换盏的众宾客忽然听到厅外一声疾呼:

“什么人!”

慕鸿父子心中一沉,各自暗道:来了!

呼声之中,只见一个黑影从大门前倏忽闪过,大厅之中立刻爆出几声惊呼:

“有刺客!”

“保护皇上!”

“快抓刺客!”

慕府的侍卫们齐齐抽刀,正要往上扑,却见身旁已有一群人先起了动作,越过他们,“嗖嗖”几声便朝那黑影追去。慕府的侍卫们一愣,才发觉那些人原来都是二皇子带来的手下,他们的身手竟如此矫健,没等他们反应就已经出招。

十余名侍卫齐齐扑去,很快就将那“刺客”捉住,大厅中人立时松了口气,皇帝不动声色地瞟了二皇子一眼,厉声喝道:

“是什么人,带上来!”

那“刺客”便被众侍卫押了进来,满座人朝前看去,只见是个身着夜行衣的精瘦男子,身上并没有武器,但背上却背着一个包袱。

皇帝一愣:“是个贼?”

那小贼见到这么大架势,立刻慌了神,连忙把背上的包袱扔掉,不住地磕头求饶起来。

而众宾客正在愣神之间,那包袱落地,只听“叮”的一声脆响,打结处随即散开,登时露出了里面的赃物。

众人一片哗然。

大堂处处点着灯火,将此间照得亮如白昼,四处灯火映照之下,之间那包袱中的东西瞬间散出夺目光彩,五彩斑斓映得周围人一时晃神,几乎睁不开眼睛。

待众人终于缓过神来,才发觉那包袱当中竟然是一尊五彩琉璃制成的灯盏,底座做成荷叶状,当中一朵含苞半放的荷花,正是灯芯之处。而荷花心里当然没有灯油和灯芯,琉璃制品在本朝极其罕见,这样大而精美的琉璃盏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哪里会有人真的拿它来点灯?

在座的都是官宦子弟皇亲贵胄,对琉璃的来历自然了解,本朝琉璃的兴起全因数十年前的一位西域工匠,可惜的是那工匠死后却没有弟子,制作的手艺也就失传了,因此流落在中原的为数不多的几件琉璃制品也被抬到了天价,而像这样大而精致的东西在皇宫中据说也只有三件而已。

坐在上座上的皇帝顿时眯起眼睛:“好个小贼,竟能偷盗如此宝物!”

说着抬眼看向慕鸿:“慕爱卿,你来看一看,这是不是你府中的东西?”

二皇子今日早就打定了主意来的,慕鸿此刻若是不认,那绝对是愚蠢的行为。

只见他上前一步,朝皇帝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回皇上的话,这正是为臣府中之物。”

皇帝点点头:“如此宝物,幸好没有损坏,快拿过来罢!”

身边跟随的侍卫便走过去将琉璃盏捡起,正要递给慕鸿,一旁宴席中间忽然适时地响起一个声音:

“这尊琉璃盏果真是当世奇珍,今天若不是这小贼,我们哪能大开眼界?不过话说回来,慕大人珍藏着这样的宝物却从不示人,可真是小心仔细呀。”

接着便有人附和:“不错。哎,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先皇时曾跟随萧武叛乱的前兵部右侍郎沈智家中,似乎也有一件这样的清荷芙蓉琉璃盏。”

请...您....收藏6...9...书....吧....!

一瞬间,满堂宾客立时窃窃私语起来,各种不明深意的目光看向慕鸿和座上的皇帝。

先前那人似乎脱口说道:“这样的珍宝难不成还是一对的么,我看普天之下应该也只有这一件……”

话未说完,似乎觉得自己说错了什么似的,连忙闭上了嘴,而他的意思,众人也早已明了了。

议论四起,慕鸿望向刚才说话的两人,两人也回望着他,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不用说,这两个也是二皇子和袁文正一派的了,今日来此,就是专等这一刻,说上这么落井下石的两句话。

随着议论声越来越大,皇帝不由轻轻咳了一声,来终止这场猜测。

“那么,慕爱卿,你这尊琉璃盏,是哪里来的?”

慕鸿躬了躬身:“微臣这尊,乃是别人送的,之前确实也不知来历,今日听两位大人一说才想到,这一尊也许就是当年叛贼沈智的那一尊也说不定,当年若知此,万不会收下这东西。”

顿了顿,又向刚才说话的两个官员瞟了一眼:“不过沈智事发时微臣也猜刚刚七八岁,对此事全然不知实属正常,两位大人年纪比我还小,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倒也渊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