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缺席审判
兵部尚书曾渊子找到御史中丞赵钧,送上一张吴道子的卷轴。“兄弟,最近我眼力不济,上次喝酒差点撕了这卷画轴给孙子折灯笼,知道你懂得鉴赏,你就收下权当帮我保管吧……眼睛不行了,打理军务,差错百出,实在不堪重任。你明天上朝,参我一本,免了我的差事吧。”
左司谏潘文卿找到监察御史李旺:“老李啊,看你我儿女亲家的份上,赶快写个材料参我一本,就说我懒散好色,携妓宿娼,有损官体,革职查办。”
同知枢密院徐卿孙找到殿中侍御史鲜汝忠:“你我多年的交情,拉兄弟一把。这是一箱咸淳银币,下月贵府老大人做寿,聊表敬意。”
俗话说,时穷节乃现。在南宋政权危急时刻,朝中饱读诗书、整日道德文章的官员,没有人去思考如何维持这个政权,而是想着如何自保避祸。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就在很多官员希望去职免灾的时候,也有一部分官员希望能够填补贾党的位置。其中一人,甚至看上了贾似道的位置。
此人就是陈宜中。
陈宜中有此想法,并不是不切实际。
接管了廖莹中的差事,陈宜中成为贾似道手下第一谋臣。贾似道所有的班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自从知道贾似道兵败之后,深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取而代之的念头,难以遏制地迸发了出来。
而此时,曾渊子、潘文卿和徐卿孙这三人可以抗衡他的人物却纷纷辞官避祸,为其取代贾似道打开方便之门,而福王赵与芮伸出来的橄榄枝,更是将其野心落了实锤。
前往福王府的一番谈话,无人得知。但是,福王亲自礼送陈宜中出府,可以看出二人相谈甚欢,而后者出了福王府之后,一路意气风发,举止步态,已经有了一国执宰的风范。
次日朝会上。枢密院呈上了贾似道亲随带回来的大都督印信,临安城内流传着贾似道落水而亡的流言不攻自破。
既然败兵之将竟然还活着,那么追究责任就是必须的。
对于众人一片喊打喊杀的声讨,谢道清展露出女性的善良。
她向众人展示了贾似道从扬州发回来的书信。
在信中,贾似道将兵败的责任全部推给夏贵等人,对自己无法掌控战局导致兵败深感自责,自请辞去平章和大都督职务,并建议在蒙军兵锋正盛之际,立刻迁都。
对于贾似道迁都的建议,朝臣们是一片反对。
都城迁移不是百姓搬家,岂能仓促而行?
而且,蒙古人大都是骑兵,就是现在跑,两条腿也会轻松被四条腿追上。被敌人追着屁股砍杀,完全是找死。
此时蒙军只突破了芜湖一线,若是周围路府出兵勤王,未必不可一战。
见群臣反对,谢道清也松了口气。她也觉得贾似道迁都的主意太过想当然。
否决了迁都之事后,群臣还是要追究贾似道的罪责。
对于贾似道自请辞去两个职务这种完全不痛不痒的做法,福王赵与芮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虽说赵与芮是作为皇亲,不能干涉朝政。但是他的儿子是先帝,在朝中还是有影响力的。为了稳定朝局,谢道清请赵与芮上朝参政。
更何况,此时的朝廷,人心散了,参加朝议的官员很多都以各种理由辞官走人,有威望、能拿主意的更没几个。
赵与芮坐镇之后,因贾似道缺席而耽误的不少事情,倒是得到办理。关于如何处置贾似道,自然要听一听赵与芮的意见。
赵与芮认为,对于贾似道绝不可姑息,必须严惩不贷。其身后的一干文臣纷纷附和。
此时,足以左右贾似道命运的陈宜中的意见,就是决定性的了。他作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一言一行皆有举足轻重。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陈宜中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痛斥贾似道误国行径,并刚慷慨陈词,对于贾似道,不重处不足以慰军心,不重处不足以平民愤,不重处不足以告先皇。
一句话,要弄死贾似道。
谁都没有想到整日“恩相”不离口的、贾似道第一狗腿,居然落井下石。
而且,他将话说到军心、民意和告慰先皇这种难以转圜的地步,连生性善良的谢道清都没有办法维护贾似道了。
其实,如果贾似道没有人印分离,直接回临安的话。有他坐镇朝堂,威慑群臣,他的手下的那些虾兵蟹将,就不会一哄而散。陈宜中也不敢背后捅刀子。
即使因兵败受到弹劾,赵与芮也没有力量能扳倒他,更不要说赵与芮因刘秉忠的存在,投鼠忌器了。
可是,精于算计的贾似道高估了自己在朝堂中的威信,没想到树倒猢狲散这句话有一天也会适用于自己。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由于贾似道身在扬州,失去了整顿力量、威慑宵小的机会,也没有办法辩解,所以对他的缺席审判,就没有了障碍。
在赵与芮和陈宜中的的鼓动下,贾似道收到了一纸诏书,被打发回绍兴老家养老。
他的平章军国重事的座椅,则被陈宜中坐在屁股下面。
在赵与芮的力荐下,陈宜中还兼了全国诸路兵马枢密使,全面接受了贾似道的衣钵。
贾似道并不知道朝局的变化。他拿到一纸诏书,看到只是将自己打回原籍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降临,反而十分高兴。
在他的眼中,他的党羽遍布朝野。没有他坐镇,临安的朝廷不可能运转。
他相信不会过多久,谢道清就会重新把自己召回临安,主持大局。
贾似道的这种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对宋度宗赵禥玩了无数次辞职,均被对方苦苦挽留,又一次赵禥差点对他下跪。
能将一国皇帝逼到这份上,主要是因为,他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朝廷离了他,转不了。
平安着陆的贾似道从扬州南归,带着自己的那群歌舞伎,趾高气扬地准备荣归故里,修养身心,等待不日传召,重新回朝,执掌大权。
心思定定,贾似道一路游山玩水到了绍兴。
没想到,当他带着车队浩浩荡荡来到了绍兴城下时,绍兴知府拒绝给他开城门,并且还让人从城头上垂下来一匹巨大的白布,上面写的:贾贼误国,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