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佐佐木泰清的证词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95章佐佐木泰清的证词

“船的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天上的鸟。”忽必烈目光越过众人的头顶,看向屋外阴沉的天空,脸上浮起狰狞的冷笑,在无声的冷笑中,他发布了多年来一直不曾有过的命令。

“阿合马,你给陕西那边放海东青,让廉希宪和商挺将陕西军民全部向草原迁移到那木罕那边。陕西方圆一千里,不得有一户人家,一粒粮食,一栋可以遮蔽风雨的房子!全部烧光!令永盛军所过之处,采掠无所获,无法滞留。”忽必烈的声音平如冰面,也寒冷如冰。

“是。”阿合马高声应道,声音中透着兴奋。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是蒙古人惯常的屠城作风。

抹平地面上的生灵,可以给前进的蒙军消除后顾之忧,也可以震慑他们的敌人,让他们放弃反抗。

一直以来,忽必烈受汉臣影响,强调农桑水利,与民休养,虽然下面的蒙古人没有多少认真去做的,但是终归丧失了蒙古人马上杀戮,与尽取天下财货的霸道。

今天,看到身体里流淌着铁木真血脉的忽必烈再次显露杀戮的本性,伯顔和阿合马等蒙军将领和臣子无不振奋。

殿中的汉臣闻言,则眼皮微颤,面有愁容。

屠城绝户,是流寇的作风。若是要停下来治理,牧守一方,还是需要人口的啊。

只是感受着殿中的冷厉肃杀的气氛,张柔和刘秉忠等人俯身低头,不敢多说一句。

尽管没有官方宣布,可是永盛军各方军事行动像是突然拉闸的防空警报,将自身的存在和胜利,以振聋发聩的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

宋国朝堂闻之,震惊有之,兴奋有之,惊恐亦有之。

就在贾似道心思忐忑,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赵与芮的一封信,又将他喊到了西湖边上的孤山夕照院。

一开始,贾似道听管家说是福王的信件,本不想看,可是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便接过了那封信,结果一看到上面内容,吓得菊花一紧,立刻俯首帖耳地来到了赵与芮的别院。

依旧在上次的凉亭,依旧是一片湖光山色,依旧摒退所有仆从下人,赵与芮身边一位慈眉善目的年长书生掏出一册卷宗,递到贾似道面前。

贾似道双手接过,只看了内面一眼,紧绷的的身体顿时松垮下来。

其实无需看里面内容,单看外面的卷宗封皮,他就知道这就是他十六年前任职京湖、两淮制帅时,自作主张,派使臣与忽必烈签署的停战合约。

这是一份没有上报给当时的皇帝宋理宗、他就擅自决定签署的协议。

协议中,贾似道向忽必烈表示,只要对方退兵,宋国愿意割江为界,每年纳贡银绢各20万两、匹。

这个协议,一直是贾似道的心病,如今病情发作,他忽然还有种撒手人寰的解脱。只是,就这样完蛋,他心中着实不甘。

刘秉忠没有去理会如丧考妣的贾似道,而是神色平静地做了自我介绍,然后传达了忽必烈的意思,并提出只要贾似道促成此事,这份协议将自动解除,协议原件归还给贾似道。

原本以为这份协议是赵与芮和自己摊牌的利器,没想到却是解除紧箍咒的机会,而且来人居然是忽必烈的身边重臣。

贾似道在瞬间的恍惚中,忽然有种重新为人的喜悦,浑身上下每根毛孔都透着醉人的暖意。

对于忽必烈的要求,贾似道其实是没有抵制情绪的。

自从他得知胡璘就是永盛军的首脑之后。他知道灭门的仇人胡璘,将是他最大的敌人。

听到永盛军兵锋强盛,势如破竹,连下北地数个路、府、州、县,他心中的恐慌不亚于忽必烈。

虽然,他也曾后悔自己识人不明,在当初和胡璘关系不错的时候,没有和对方继续发展下去,但是,此时说这些都已经晚了。

蒙古人要暂借宋国两淮之地,以抗永盛军,贾似道恐惧永盛军势力强大之余,又有了一丝侥幸。

打仗实则是打经济,胡璘兵力锋锐,却未必能持久。

北地资源和市场都不如宋国,真要陷入持久拉锯,胡璘未必能坚持下去。兴也忽也,亡也忽也。就是这个道理。

见贾似道没有自己预料中的迟疑,就同意忽必烈的要求,赵与芮和刘秉忠心中欢喜。当即,三人凑在一起,就合作事宜,进行商议。

次日朝会,贾似道带了一个人进入大庆殿,当场宣布一个消息。

他的这个消息,经过他所带来的那个人作证和亲口叙述,惊呆了所有人。

那个面色憔悴的男子跪在宋国政治地位最高级别的殿堂内,以一口流利的汉话,自称是东瀛出云国的守护,名叫佐佐木泰清,熟知永盛军的一切内幕。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佐佐木泰清讲述了胡璘在临安天目山下训练少年军事战术,利用胡记金银铺赚取军备资金,招揽流民,利用购马的工作便利,渡海去东瀛九州,武装流民,占领九州,打败幕府联军。

两年后,胡璘占领辽东半岛,攻下高丽,囚禁了东瀛天皇和高丽元宗。在这段时间内,他始终隐藏身份,在宋国担任官职。

佐佐木泰清声音平静,宛如叙述一个新产品的使用说明。

但是,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把满朝文武轰得外焦里嫩。

大庆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许久,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粗重的喘息,整个大殿像是点着了的油罐,嗡的炸了。

“不可能!胡家有何根基?能占据东瀛、高丽和辽东半岛?”有人大声反对道。

说话的人,是马承廷。

他和胡璘有过交往,更知胡显祖的本份性格,认为胡家断然不可能出现曹操那样的乱世枭雄。

在他眼中,贾似道多半是出于对胡家的仇怨,而带来一个不知所谓的东瀛人,抹黑胡家。胡家都被你贾似道祸害地逃离了临安,你竟然还要以不臣之罪,灭其族,真是太狠了。

马承廷的声音得到了殿内多数人的认可。

潜说友更是力挺马承廷所言。

但是,他心里却相信了佐佐木泰请的话。胡璘从他手里运走了好几批流民。而那些流民离开临安的时间,和佐佐木泰清所说的某些时间完全吻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