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赵禥死了
马承廷对贾似道带一个莫名其妙的人来揭发和控诉胡璘,感到怒不可遏。去年,胡显祖被撸了官职,胡香儿又被赶出皇宫,胡家的产业都被你贾似道吃了。这一切都显示了身为外戚的胡家已经衰败,现在你找个人编故事说,胡璘不仅占据了东瀛和高丽,还打败了蒙古人,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听着朝堂内众人的质疑,贾似道自己也对佐佐木泰请的描述产生了动摇。
这个东瀛人说胡璘靠着大量火炮和火枪打败对手。这个说法,就疑点甚多。
贾似道带过兵,知道用火器装备一支军队,可是个天文数字!
先不提胡璘从哪里搞到那些火器的制作工艺,就是将火器进行大批量生产,也绝不是一个商人家庭或一个地方军阀能负担起的。
在提审佐佐木泰请的时候,对方也不清楚胡璘从哪里搞来那么多火器。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认定胡璘就是永盛军头目,把永盛军定位为叛军,是推进宋国和蒙元合作的关键。
何况胡璘的确有很多可疑之处,而有这个嫌疑的胡璘,灭了他贾似道的全家。于公于私,贾似道都要将胡璘定为叛逆。
他让人呈上来胡璘是永盛军魁首的间接证据。其中包括,胡璘购马的文书。那些文书从来不完整,只标了马的价钱,没有标注马匹的来源地;
也包括胡璘在扬州任职走马承受的两年多内,出入市舶司的出行记录。记录显示对方在扬州待的时间统共不到一个月,除了春节返家,其余时间也不在临安。
而佐佐木泰请所说的,永盛军——以前叫平洋军——在东瀛高丽和辽东发生的战事,果然都是胡璘不在记录的时间内发生的。
很多事情,不需要直接证据。尤其在法治不健全的时代,没有直接证据,也是可以定罪的。
就在众人在胡璘的诸多不可能和嫌疑人之间徘徊之时,就在贾似道绞尽脑汁给胡璘下判决之时,礼部侍郎李伯玉的话,帮助了贾似道。
李伯玉说到了自己到辽东出使的疑点,永盛军的首脑始终没有露面,而第二批过去的使团三人一去不复返,甚至至今连个消息都没有。
他们十有八九是知道了永盛军头目的身份,被扣押了。而且胡璘的弟弟胡珏就是使团成员之一。
听着朝堂里的争执吵闹,赵禥还是不大相信永盛军就是胡璘的。
他打心眼里,觉得胡璘不比自己聪明,对方怎么可能一下子将蒙古人干翻呢?
他派人去天目山下查看,在佐佐木泰请的讲述中,那里有一个建筑是胡璘用来练兵的地方。
一个时辰后,派出去的人快马回来禀报,天目山下的确有一个建筑,其内的陈设和佐佐木泰请说的一模一样,完全是一个校场和学堂的结合体。
来人还从临安府要来了胡璘在牙行的买卖记录。
五、六年前,胡璘从牙行购买了上百人口,都是少男少女。此后,他们都随着胡璘购马的船只,离开了临安,去向不明。
虽然没有将胡璘押过来审问,但是这些间接证据,单单凭着暗设校场蓄养私兵这一条,就是图谋不轨之大罪!都足以将胡璘定为逆臣!
想到胡璘当初在自己面前,抨击朝廷文武官员,是何等义正言辞。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一个乱臣贼子。
赵禥内火攻心,一口鲜血喷出,晕厥在地。
当夜,饱受愤怒和病体折磨的赵禥,在和数名妃子的交欢发泄中,狂泻不止,死在妃子们惊慌失措的肚皮上。
赵禥之死,瞬间淡化了胡璘事件,忽必烈暂借两淮之事也不得不搁后再议。
宋代是个极重视礼法的朝代。凡事讲求合于礼。死者为大,更何况是一个帝王。而帝王的丧仪又是极为繁琐。
此时,所有事情必须放下,举国开始紧张而忙碌的治丧活动。
贾似道作为宰辅大臣,全权主持朝政,在刻意营造出的举国悲痛中,大张旗鼓地举办赵禥的丧事。
宋朝帝王的丧事,共分为葬前的丧礼、葬礼和葬后祭礼三阶段。
仅丧礼一项,就耗时七个月,因为宋朝皇帝生前不建陵寝,死后,才成立丧葬委员会,任命山陵五使和其他负责丧葬事务的官员,开展丧葬事宜。
丧葬委员会成立后,山陵按行使要给赵禥选墓址,选好一处万年吉地后,交由新君和辅臣们审核,如果没有问题,才开始征发老百姓,大兴土木,七个月内,完成山陵修建。
在七个月的建陵寝时间内,赵禥的丧礼同步进行,
赵禥驾崩三日内,各种繁杂事务要按照程序走完,共有七个步骤,分别是:大殓(尸体入棺)成服(皇族和文武百官要换丧服)、小大祥、禫除、朔望、卒哭、启欑宫和启奠。
从驾崩日算起,朝中重臣每隔七日(头七到七七),群臣都要到棺椁前,大声哭祭,是为奉慰,四十九日结束,下葬,启动葬礼。
而在这一切丧事开始之前,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做,那就是要确定新君人选。
新君继位,必须有先帝遗诏。主持工作的大臣读完遗诏后,大臣们痛哭流涕,表达对先帝的哀思,随后擦干眼泪,转身去拜见新君,恭喜他荣登大宝,然后甩开膀子,开始举办先帝的丧事。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可是赵禥属于非正常死亡。
他死的时候才35岁,正是人生盛年,虽然身体不好,动不动就咳血,但是并没有垂死挣扎的迹象,所以还没有立下遗诏。
赵禥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年幼。
大儿子赵昰六岁,二儿子赵显四岁,小儿子赵昺三岁。
在讨论皇位继承时,有人以“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提出赵昰为帝。
贾似道反对,提出当立赵显,理由是“立嫡不立长”。
赵显的母亲全玖是皇后,身份是嫡长子。这个理由是名正言顺的。众人认可。
于是,赵显成为了新官家。年号为德祐。谢道清为太皇太后,全玖为皇太后。二人一起垂帘听政。
新君继位后,就是一系列接续的丧礼程序。
虽然没有先帝遗诏,但是按照程序,还需要一份安民的诏书。
谢道清让贾似道起草了诏令,在讴歌赵禥虚假的德性和作为后,对新君也点名赞美,同时,要求臣民们节哀,要求官员“在外群臣于本处举哀,不得擅离治所,成服三日即除。沿边州镇皆不用举哀”。
赵禥之死,阻止了贾似道等人对胡璘的口诛笔伐。不过,众人心中对胡璘的看法,也落了实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