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两个孩子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84章两个孩子

“为何?”看着张柔满头银发,忽必烈忍住了发火的冲动,咬牙恨恨问道。“离开大都,不是为了逃命,而是为了避免我军更大的损失。”张柔虽然年过古稀,声音却是铿锵有力。

“敌人进攻大都,看似为了攻占大都,其实就像我们利用襄樊,围点打援的战术一样,是打算以大都为饵,不断消耗我军实力。”

“大汗不离开大都,勤王之师就如扑火的飞蛾,源源不断涌来,届时他们都将成为永盛军炮火下的亡魂。”

张柔一番言论,令殿中众人头皮发麻。

细想起来,果然如此,只要忽必烈在大都,哪支蒙汉军敢不来勤王?

“若是我们用驱口消耗他们的火器弹药,未必不会翻转局面。”阿合马出言道。

张柔和几个汉臣交换了一下眼色,目中不由得腾起怒火。

用驱口消耗,说白了就是让新附军和他们的汉军做肉盾,当炮灰。

赵璧见张柔的目光在自己脸色停留了片刻,立刻知道对方的意思,连忙出班奏道。

“大汗已经定下国号,视治下百姓为自己子民,以前对待驱口的做法可不能用了。再说,谁又能知道已经越过燕山南下的那两支永盛军,身后没有弹药补给跟进呢?”

真金太子附和道:“赵大人所言甚是。即便对方没有后勤,我大元立号,与宋争天命,当谨守仁德,怎么能将自己的子民推入死地?”

真金太子二十余岁,和安童差不多的年纪,身材并不高大,和他的父亲一样,有些肥壮,说话间眼皮耷拉着,似乎没有什么精神,只是偶尔抬眼,才能看出其目光深沉。

他和朝中汉臣走的近,笃信汉儒,但是在忽必烈眼中,真金行事作风缺乏决断,是以并不喜欢。

不过,赵璧说的也对,目前自己对敌军了解不足,的确不能贸然行事。

“离开大都,也不可。”真金太子进言道:“儿臣认为国号新立,都城尚在扩建,正当展示我军横扫寰宇,问鼎天下之时,弃城而走,必然会动摇士气民心,危机国本。同时,也会给宋国一个不好的讯息,保不住他们再次做出无耻的毁约之举。”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么,依你的意见,该如何?”忽必烈虚脒双目,声音清冷。

“请父皇代天巡狩!儿臣坐镇大都,讨伐不臣!”真金太子声音铿锵有力,有一股宝剑出匣的锋锐。

殿中,骤然鸦雀无声。

忽必烈肥厚的身体缓缓靠向龙椅,藏在细长眼睑里的目光就像烛火一样,忽明忽暗,在真金太子的脸庞游弋。

数息之后,他深吸一口气,扬眉说道:“好,就依你。”

忽必烈的声音像是从他的鼻腔里挤出来一样,并不如何响亮,却在众人耳中,嗡嗡作响。

……

临安大内。仪正宫。

一个硕大的秋千,架在宫外百步远的水塘边。

两个孩子正在上面玩耍着,嬉闹着,几个宫女在一旁看护陪同。

秋千架旁边,有一条小路。

小路通向一扇月亮门。在月亮门后分了岔。

其中一条路通向一个高坡,那里有一个八角亭。亭檐飞翅挑得极高极翘,很夸张。

八角亭是这个园子的最高处。亭北,有一面池塘。

池塘边有树木,树杈浓密,风雨不透,间或点缀着一些假山大石。

全玖坐在八角亭上,看着那面池塘,想起了第一次和胡璘见面。就是那个池塘。

当时自己喝多了,记忆断了。听胡璘说,自己是扔酒瓶,结果把自己也扔到了水里,是他把自己捞上岸。

现在回想当时的情况,全玖觉得一切似乎冥冥之中有着天意。

春风吹拂着池塘,将温湿的水汽送入她的鼻息中,也将孩子的哭声传到了她的耳中。

她转头向声音处看去,只见一个宫女正惊慌地抱起那个哭泣的孩子,手忙脚乱地哄着。

一个宫女则将另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拽到一旁,嘴巴一开一合,似乎是在训斥,随后那个大孩子也哭了起来。

大孩子的哭声,没有引起宫女们的关心。

那个宫女训斥了大孩子后,也走到被抱起的小孩子身边,摇头晃脑,似在扮鬼脸,安慰对方。

全玖目中露出一丝寒意。她深吸了一口气,走下亭子,下坡,踏上小路,穿过月亮门,来到秋千架前。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宫女们看到她来了,纷纷跪地请安。

那几个围着小一点孩子的宫女更是诚心惶恐,跪在地上。

全玖看也没有看她们一眼,也没有去安慰那个被她们环绕呵护的儿子,而是走到孤零零、被冷落在一边、吸着鼻涕的大孩子身前,从怀里拿出手帕,将其脸上的眼泪和鼻涕擦掉,然后把他抱起,宠溺地安慰着。

那孩子破涕为笑,将头埋在全玖的肩膀上。

看到这一情景,之前那个训斥大孩子的宫女脸色煞白。她意识到自己似乎干了一件错事。

果然,一道阴冷的命令,从全玖的唇中发出,“把她拖出去,杖毙。”

那宫女吓得亡魂皆冒。她趴在地上,连连磕头,涕泪横流,祈求皇后娘娘能够收回命令。

她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由于官家身体不适,身边加派了宫女照顾。皇后这边也抽调了几个得力的人。她是昨天刚补充到皇后身边应差的。

她一心想做好差事。那个孩子只是被废贵嫔的侄子而已。他和皇子打闹抢秋千,惹哭了皇子,自己偏向皇子,难道有错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