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代天巡狩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83章代天巡狩

永盛军的枪声如同嗜血恶魔的狂欢。蒙军骑兵在这血腥的狂欢中,痛苦地哀嚎着,成片成片地倒下。

失去战意的人是感受不到睾酮激素的刺激。他们的痛苦没有被麻木,没有被延迟,而是随着身下受惊的战马,即时爆发出来。

他们开始惊慌寻找永盛军火炮射击不到的地方,纵马避让。

看到前方的骑兵向两侧败退,忽必烈脸色涨红,如红绸一般。

他右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弯刀,汗水从手掌直接流入到了刀柄之上,又从刀柄护木滴下,落在开始随着大地震动的车辇上。

他目力所及之处,俱是自己的兵将被屠杀,俱是惊慌至极的哀嚎,俱是无助地回到战刀、血光迸射的凄惨。

眼前的战场,已是一片狼藉,却又要迎来敌人的援军。

不出意外,敌人的援军也有着那般犀利的火器。

一个满身是血的将领背影出现在忽必烈眼前,那是耶律铸。

耶律铸骑在马上,不断摇晃着长刀,眼眸中尽是血红。

他控制着坐骑,大声嘶吼着,集结那些准备避战的混乱队伍。

然而,任由他喊破了嗓子,也无法收拢那些骑兵。聚集到他的身边的,也只有数十骑。

在枪声的间隙,忽必烈听见耶律铸大声的嘶吼。

他的声音能暂时压制败军的哀嚎,却无法抵抗敌人排枪的炸响,声音的焦急已然不能反映出他内心的惊慌,愤怒的弯刀也不能斩断他心中的恐惧。

在又一排枪响中,耶律铸的后背突然,迸出一道道血光,就像是一个个头不大的西红柿砸在身后一般。

耶律铸高举在手中的弯刀无力脱落,魁梧的身体陡然一歪,整个人从马上栽倒下去。

忽必烈脚步踉跄,心口一阵阵绞痛。

他的感官忽然停顿了下来,感觉整个世界似是静止了一般,听不到枪响,听不到喊杀,听不见嘶嚎。

“退兵。”他咬牙说出了两个字后,口喷鲜血,肥胖的身躯向后直挺挺倒下。

刘秉忠一直关注着忽必烈,将其摔倒,连忙上前搀扶住,却被忽必烈肥重的身体带倒在车前板上,幸好旁边的一个亲兵眼疾手快,在忽必烈后脑就要接触车板的瞬间,将其抱住。

车辇周围的亲兵呼啦啦围拢过来,合力将昏迷的忽必烈扶进辇内。

数秒之后,脸色惨白的刘秉忠掀开车辇的帐帘,高声宣布忽必烈汗口谕。

撤军!

大都城北的战斗,以蒙军鸣金收兵结束。

蒙军在撤兵的过程中,虽然在永盛军的排枪中依旧是一片片中弹倒地,但是他们的纪律性极强,即使收兵,也是有序撤退,没有如洪水决堤一般,一溃千里。

此战,蒙军两万五千人,损失六千余人,除了第一战死了千人骑兵是精锐,第二战死的大多数是新附军和小部分蒙军骑兵。

从战损来看,蒙军的损失并不算大,但是这一战令蒙军失去了对抗永盛军的信心。

三天后,忽必烈召集重臣议事。

他坐在龙椅上,声音依旧中气十足,只是气色不好,说话间,肥胖颤抖的脸颊带着一抹病态的绯红。忽都察儿和耶律铸战死,让他感到心伤。

“大家议一议。该如何应对城外永盛军?”忽必烈提到驻扎在城外的那支军队,这一次说的是永盛军,而不是贼兵。

张柔和阿合马等人相视一眼,都低下头。他们都体会到忽必烈对敌军称呼的变化,做出一副深思状。

领导就是这样,提出问题,让大家出主意解决,然后他从提问者,转身为裁判者,把大家说的都批判一通后,那些被他批判过的意见,就成了他自己的圣断了。

明知如此,作为臣子,还是要有作为臣子的觉悟,做好既要消耗脑细胞出主意,又要有被训斥的准备。

“父汗,儿臣请带一支兵马,出城拒敌!”真金太子出列,伏地叩首。

真金没有跟随忽必烈出城参战斗,不知道永盛军的厉害。而随着忽必烈战败归来的将领都概无例外地保持缄默,没有人敢宣扬自家兵败的细节,也没有人愿意回顾那一场实力不对称的战斗。

忽必烈没有看真金。他放下手中的一封书信,手臂撑着龙案,和以前一样,像个断人生死的判官,却唯独没有了一切尽在掌控的信心和气势。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我们刚和宋国停战。”忽必烈开口说话,语气生硬。

“襄阳那边的队伍还没有回来。安童拿走了城中的半数精锐。虽然有其他勤王之师入城,连同我们在大都的军队。加在一起,也不到四万。这样的兵力,只堪守城,不足以出城应敌。”说到最后,忽必烈的话语化为一声叹息。

“请大汗移驾。巡狩河南!”一个声音响起,吓了所有人一跳。

“逃跑?”忽必烈果然勃然大怒,葱地站起,抄起身前的白玉镇尺,砸向开口说话之人。

镇尺去势汹汹,却因为忽必烈心浮气躁,手头不准,并没有砸中说话的人,当啷一声落在地砖上,砸的粉碎,把殿中的群臣吓得脸色惨白。

众人连忙下跪,一片请罪之声。那个提议忽必烈移驾河南的汉官张文谦吓得额头抵地,不敢抬头。

张文谦是张柔的学生,张柔见状唯恐忽必烈要惩治对方,急忙磕头奏道:“大汗勿恼。臣有两策,以供陛下斧正。”

见张柔出言奏对,忽必烈细目阴冷地瞥了张文谦一样,重重哼了一声,没有说话。

“一策是,让大都周围六县、十州组织兵力,拱卫大都,抵御来敌。同时,飞鹰传书,急令伯颜立刻挥师北上。对于运河上敌军,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河段外围修筑障碍,乃至城墙,堵塞上下游河道,将其困在河段中,绝了他的粮草。”

张柔是带兵的文臣,文韬武略俱是精通,短短几句话,就把当前不利的局面化解了。

然而,忽必烈的态度却是冷漠的。

他认为张柔说的,对于其他敌人而言,或许是个稳妥的计策。但是,对于永盛军而言,恐怕还是经不住对方猛烈炮火的打击。

从三次攻打迁民镇兵败,安童数次进攻运河中的永盛军无果,以及两个送信兵卒的描述,忽必烈大体掌握了永盛军的作战特点。对于这支军队,不可以常理度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