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扬州城内的火并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30章扬州城内的火并

如果不是要求一个月内就赶到山海关,郭凯是绝对不会走海路的。一般而言,马背着人,跑三十里就累了,若是再跑,就必须得换马。

如果有足够的马换乘,那么换乘五次,也就是跑到一百五十里的时候,人就不行了,必须要下马休息。

算上人马的喂食(吃饭)、喝水和方便,以及中途出现的别的情况,比如道路崎岖,河水挡道。一天下来,人马跑不了两百里。

若是连续在马上一个月,每天不可能超过一百五十里的骑乘。

有足够的马匹可供换乘,道路平坦如草原,一个月倒是能勉强跑到目的地。

但是,这两个前提,在中原都是不存在的。

此外,全军的后勤补给在中原,也根本无法得到满足。

不提骑兵的后勤,单说马匹的草料。

三万骑兵,五次换乘,至少一人三马,即十五万匹马!

十五万匹马,且不说郭侃有没有这么多马。就算有,沿途的哪个官府能提供这么多的草料?这里又不是草原,随处歇一歇就有水草。

即便保证有足够的草料,能赶到目的地,可是士兵们在马背上颠簸一个月,个个屁股大腿摩擦出血,不休养一段时间,怎么能立刻进入战斗。

考虑到上述种种因素,即便晕船,郭侃也只能让士兵乘船出发。

否则,别说一个月,就是给他两个月,他也不可能带着三万骑兵翻山越岭,横穿数个省,到达山海关。

想到山海关的那支汉人军队,尤其是想到那个木箱里的形式不一的炮子,郭凯眉头紧锁。

在战术上,他比其他蒙汉将领更擅长使用投石机和火炮。

他所攻克的七百余座城池,有中国式的、伊斯兰式的,也有西欧式的。这些城池被他攻破,都是得益于他的炮石攻击。

但是,在蒙汉军两次战败的奏折里,他看到文字中描写着一种从未听说过的火炮齐鸣的场景。

“敌炮一经发射,即数百门齐射,轮射十次左右,方才停罢,然其再次发射停歇时间极短,不容跑马百步,便是又一轮发射……”

数百门火炮?写奏章的人若是没有夸大其词,那是何等阵容!

“炮声轰鸣如雷霆过顶,两耳失聪,左右呼号不闻。炮子落下如黑幕遮天,目力所及,不见天日。一里之地,如蹈火的地狱,血路淋淋。半里之地,如拆骨屠场,人马俱碎……”

若是有数百门火炮,的确声势骇人。

可是敌人的铁球般的炮子五斤重,链球也有八、九斤重。

多少量的火药爆炸力能把它们射出一里和半里远?

能射出那么远,火药的量必然极大,生铁制作的炮管如何能承受的了?

退一万步来说,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百门火炮,不间断齐射,间歇时间极短,火药的消耗,那得是多么大的量?

像这样打仗,即便以宋国火药制作能力,恐怕一场仗打下来,也要耗尽整整一年的火药产量吧?

那支军队从哪里得到这么多火药?

第一场仗,一万武卫军损失六千余人,第二场仗,五万蒙汉军全军覆没,两名主将战死。

有这样的战力的军队,绝不会来自懦弱的宋国。

可是除了宋国,哪里还有那么多汉人士兵?怎么会有一支火器如此量大、且犀利的军队?

那支汉人军队身上有太多问题,郭侃想不通。

站在尾楼中,看着甲板上的兵将遭受晕船折磨,一个个如同得了瘟疫似的,他忽然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这种感觉,他从未有过。可是此时却清晰的浮现在脑海中。

他觉得海路凶险似是更甚于陆路,那些士兵不是去战斗,而是去赴死。

这个念头乍一出现,就被郭侃摇头否决。

若火炮是敌人杀敌的利器,那么海上怎么会比陆地更危险呢。

如果说陆地上数百门火炮齐射是可能的话,那么海上不可能出现那么多火炮齐射的情况。

而且他也从未听说过,有战船仅靠着火炮,就能赢得海战的。

他的士兵半数以上都是神射手。只要沿着海边航行,风浪不大,甲板摇晃和战马奔驰的摇晃幅度,差不了多少。

他相信凭着自己士兵的精准的箭术,即便在海上遇到敌人,对方也不会赢得自己。

……

扬州。城门。黄昏。

一名年轻的城门守卫离开依靠的墙壁,在城门口来回踱步。

他不时停下来,握紧自己的武器,盯着城外码头的方向。

一名矮个子老兵,抱着一杆铁枪,看着年轻同伴被夕阳拉长的影子,不停地在眼前晃悠,笑着劝道:“无需紧张,既然上面大人发话下来,我们便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就可以。”

老兵抬起浑浊的双眼,回头望了望城内,叹道:“昨天晚上,我也听到刀枪砍杀时的撞击声,虽然双方都没有大呼小叫,但是从他们兵戈急促而激烈的碰撞声,我猜他们都杀红了眼。”

年轻守卫瞟了瞟城内方向,紧蹙眉头:“我很难理解,制置使大人居然任由他们如此张狂,还下令禁止我们插手平乱……”

“我们只是守城门的小卒子。神仙打架的时候,我们要离远一点,再过一个时辰我们就换班了,到时候城里城外的一切的事情,都与我等无关,你万万不可多事,祸害了自己。”

年轻守卫闻言,深深地看了老兵一眼,不再说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