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你们就不要妄自猜测了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38章你们就不要妄自猜测了

自从那日见面,得知阿兄就是和宋国签订盟约的永盛军元帅,胡珏震惊无语。胡璘将自己这六年在海外发展告诉了对方。

从他打着购马的旗号,经营东瀛开始,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和东瀛人,和高丽人,和蒙古人,如今,不但成为了东瀛和高丽的共主,还占据了辽阳的疆土,手下数十万虎贲将士。

胡璘声音平和,像是说着别人的事情,可是胡珏听在耳中,只觉得两耳轰鸣,如遭雷击,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随后数日,胡珏都无法从那些惊骇的信息中走出来。

他和胡璘一起吃饭,和胡璘一起打马巡视各地,和胡璘一起接见麾下将官,始终都处于一种眩晕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宇文战和卓雄二人来向胡璘述职,他才走出那种难以描述的情绪。

“我要跟他们一样。”胡珏目中闪烁着激动的光泽,他抓住胡璘的手。

“你写的军歌,我每次听到都会泪流满面,‘我愿守土复开疆,永盛大军要让四方来贺’,我要和他们一样!”

“好。”胡璘带着弟弟进入自己的生活,就等着他的这句话,“我会安排你进宇文战的部曲,让你从营指挥使做起……”

“不。让我进武备学堂。”胡珏目光坚定,“我要学习永盛军的枪阵、炮阵和水师操练,我要像阿兄一样,靠自己的本事,脚踏实地地做起。”

“好。”见胡珏心意坚绝,胡璘点头答应。

只要弟弟锐意进取,他自然不会真的让他在基层打熬。他会给他各种参战的机会,让其快速获得军功,步步升迁。

“在给家中的信中,你不要提及你看到的一切,不要说你做的事情。”胡璘严肃地告诫胡珏道:“永盛军有保密军纪,你也要严格遵守。”

“是,山长大人。”胡珏煞有其事地躬身行礼。

兄弟二人四目相对,哈哈大笑。

……

文天祥和陆秀夫这些天也和胡珏一样,陷入深深的震撼之中。

原本以为公学只是沿袭宋国的模板,却没想到永盛军将公学列为军队度支预算,走着一条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

由元帅府出资,在各路、府、州(所)开设公学,学龄儿童全部免费入学,贫困家庭还可以将孩子放在公学里,吃住都由公学负担。

不识字的成年人若想求学,可以交一些束脩旁听,没有束脩的可以在公学里帮工做事,以劳务代替束脩。

这样的办学方式和手笔,深深震撼了这两位尚未在宋国朝廷上露出峥嵘的文官。

“有教无类”已经是圣人教化的最高境界了,可是永盛军居然大大超越了这些,连束脩都由元帅府提供。由此可见,永盛军的元帅是何等重视文教啊。

“文教之昌,只是我永盛军治下的一道风景而已。”

当文、陆二人随着李世昌行走在田间地头,了解到永盛军推行的班田制和军功田之后,想到李世昌的话,再次震惊之余,心中忽然生出了无尽的寒意。

如此教化天下,如此让利于民,善待兵将,这永盛军意欲何为?

李世昌得到胡璘的授意,让文天祥和陆秀夫了解永盛军的文治武功。所以,他无视二人的神情变化,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带着他们参观各种作坊和工厂。

看到那些规模庞大的作坊和工厂,文、陆二人咋舌惊叹。

当他们得知那些并不是某个官员和富商所有,所有雇工每月获得足以养活一家人生活的收入时,二人再次陷入沉默。

李世昌带着二人去了一座军营,观看了营中士卒操练和射击。

看到整齐如墙的列队,看到整齐划一的动作,看到火枪齐射的场面,二人眼眸中露出了惊骇之色。

他们心乱如麻。他们的脑海中突然涌现出“天命”二字。

如果说忽必烈建号“大元”是想和宋国明目张胆地抢夺天命的话,那永盛军则已经默默地将天命攥在手里。

一个月的走访观看,他们发现史书上所说的文治武功不外如是。

如此势力,足以自建国号,可是永盛军却一直隐忍不发,默默发展。难道,永盛军的元帅有更大的抱负,有问鼎天下的野心。

二人心思杂乱,想到宋国贪污腐败成风,文恬武嬉成瘾,朝堂上君臣易位,朝堂下走狗成群,各地都在土地兼并,无家可归的流民遍地都是,实在是一派末世之相,而辽阳的永胜军这边则是恰恰相反。

他们问起永盛军元帅,提出能求得一见。

李世昌摇摇头道:“元帅现在不便见你们。不过,他让我转告二位。他所作所为不图名利,只为汉家文明世代流传,不受蛮夷腥膻侵蚀。”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蒙人困于襄樊,先生所说未免耸人听闻。”陆秀夫强辩道。

虽然他也觉得自己所言自己都不会相信,但是作为宋臣,他必须这样说。

“是吗。”李世昌冷笑道:“若不是我永盛军相助,早在三月份,襄阳就失守了,吕文焕会投降蒙古鞑子,他的军队不会保护宋国,反而会顺江而下,掉头杀向宋国。”

“你,你一派胡言,襄阳依然稳固如山,怎么会失陷?”陆秀夫怒道。

“我忘记带你们去看一看永盛军的炮队了。”李世昌没有和陆秀夫纠缠,而是拍着脑袋,呵呵笑道。

听见雷鸣般的火药在炮膛内爆炸,看到蜂群般的炮子砸在远处山坡上,绽放出一团团硕大的白色花朵,文、陆二人脸色再度苍白,没有一丝血色。

“知道襄阳为何能守住吗?”李世昌摇着脑袋,重复着胡璘召见他时说的话:“那是因为有永盛军的一支炮队在为吕文焕守城。”

文、陆二人失魂落魄地回到附近的府衙里,关上房门后,再没出来。

次日,二人求见李世昌。

“永盛军为何要守卫襄阳城,和我朝签订盟约意欲何为,”二人冲李世昌躬身大拜,“请先生教我二人。”

李世昌连忙扶起二人。他知道二人一个是状元,一个进士,放在以前,自己是连见都见不着的大人物。

“我之前说了。我们元帅起兵,是为了捍卫汉家文明。但是,”李世昌叹气道:“在汉家文明没有到最后危险时刻,他只能在一旁默默守护,不能贸然出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