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不欢而散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4章不欢而散

赵禥正搂着一个妖艳的妃子,和对方一起翻看着案几上的话本,时不时伸手揉捏着怀中的娇躯,惹得罗衫半露的女子发出一阵阵婉转甜腻的娇嗔。听到门外顾英奇的禀报声,赵禥立刻将怀中女子一推,匆忙起身,鞋子也不穿,就兴冲冲地迎了出去。

“悬鱼贤弟,可想死哥哥了!”

眼见着那个大脑袋、瘦身板的长源兄,亲热地叫嚷着迎出来,胡璘心头骤然一惊,只觉如芒在背,嘴唇嗫嚅半晌,才想起觐见的礼仪,正要撩袍下跪,却被冲上来的赵禥一把捞起,拽着转身就走,边走边回头热情说道。

“你上次一走,就是一年。甚是无趣。改天我把你调到宫里来,就能一直和我说话了。”

胡璘闻言,吓得身子一僵,就要开口回绝,却不想对方没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拽着他的手腕,往房间里走。

凭着赵禥的孱弱的身板,若是胡璘手腕微微用力,对方根本拉不动他,但是在对方的地盘里,他可没有这个胆子,只好任由着那只满是女人身上脂粉的手掌抓着自己,强颜欢喜跟着对方。

见赵禥拉着胡璘兴冲冲地回到暖阁内,那上半身几乎不着片缕的妃子,吓得花容失色,手忙脚乱地搂着衣服,转身回避,心里羞恼,官家这是怎么了,怎么能拿着一个外臣进入寝宫。

见自己妃子惊慌失措回避,赵禥浑不在意,也懒得理会。

在他的眼里,这些女子穿没穿衣服都是一个样,他也没意识到让胡璘看到有何不妥。

现在,他眼中只有胡璘。上次和胡璘聊天,让他在同龄人找到了优越感,心里一直惦记着对方。

虽是午后,但是由于拉了窗帘,屋内显得有些昏暗,所以,胡璘并没有看清那个离开的女人。况且到了这种地方,眼睛最好不要乱看,低着头最好。

二人坐定,胡璘连忙拾起对方刚才说的话,委婉回绝对方把自己留在宫中的荒唐想法。

“淮南东路的差事很忙吗?”听胡璘说走马承受责任重大,不得擅自离开,赵禥微微有些失望,挥手让宫女将窗帘都拉开。

屋外的阳光驱散了屋内的昏暗,也照亮了赵禥那张消瘦而苍白的脸。

“差事自然很忙。”胡璘正色道:“那里和蒙古鞑子的占领地接壤,下臣不仅要替陛下看好那些臣子,更主要的是要盯着北面的蒙古鞑子。”

“蒙古鞑子甚是可恶。”赵禥瞪着满是血丝的眼睛,怒道:“居然敢觊觎我大宋的江山,真是痴心妄想!”

听着赵禥的语气,感受到这位官家的血性,胡璘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冲动。

“官家说的没错。但是,”胡璘咽了口唾沫,心想不妨让对方知道现在宋蒙的形势。贾似道只手遮天,完全是因为眼前这个皇帝太信任对方,对贾似道所说的言听计从。此时,他若是听到和贾似道完全不同的情形,或许是一件好事。

当下,他起身对着赵禥撩衣跪下。

奶奶的,宋朝的武官就是比文官地位低,否则老子只要躬身施礼即可。

见胡璘突然冲自己下跪,赵禥一愣,但是身居高位的他,也知道对方这般郑重,一定是有事要说,便露出宽厚的笑容,让对方起身说话。

“陛下,蒙陛下不弃,给了下臣走马承受的差事,也让下臣有了为陛下尽忠的机会,所以,有些事情,下臣终究是要说出来,不敢蒙蔽圣听。”

胡璘以头触地,语气诚恳,完全是一副忠臣的模样。

“哦?何事?”赵禥微微坐直身体。

“宋蒙争端之事。”

赵禥闻言,嘴角的笑容渐渐凝固。

最近上朝,他耳朵听得都是宋蒙之战,甚是烦躁。现在,这个胡璘又提及此事,让他心头隐隐有些不快。

胡璘跪在下首,没有感觉到赵禥态度的变化。他听出对方语气的变化,只以为对方的不悦,指向的是蒙古鞑子,或许也是指向这个令人烦恼的话题。

但是,即便对方心情不好,他还是要说。

他不能看到宋国就这样被贾似道等人一步步祸害下去,更不愿看到汉家子民在蒙古鞑子的刀锋下,被称为“驱口”,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虽然,他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但是他在内心里,还是把自己看作是宋国的一个臣子,他的家小都生活在临安。

“大宋危矣!”胡璘以头顿地,声音沉痛。

想到数年后,宋国满地腥膻,十万将士,连同最后幼小皇帝自溺崖山,悲切之情不由自主地涌上胡璘的心头。

他掀开被贾似道捂住的盖子,说起宋蒙之战,陈述宋蒙之战中官家不知道的那些事情,其间也痛斥文臣对武将的倾轧,也怒骂宋将的无能。

听着胡璘说起襄樊之战,听着襄樊被蒙古鞑子围困数年,听到贾似道在军中打击异己,任用亲信,听到范文虎消极怠战,且屡战屡败,赵禥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他盯着胡璘的脸,觉得此人一点都不好玩,他干嘛要跟自己说这些?!

朝堂上的事情,他并不是完全不懂。

登基七年了,虽不是整天上朝,但是这些年下来,朝中事务过目过耳,就是一个顽石也能被熏出指点江山的头脑。

但是,从他在最初登基的第一天起,他就被贾似道架空了。

在治国理政上,贾似道动辄拿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否定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个初登大宝的政治菜鸟,哪里是那个权臣的对手。

一旦你对事情有自己看法,围绕在贾似道身边的那帮文臣们都会拿出一番道理,将你驳斥得体无完肤,让你颜面扫地。

若是自己强行推行自己对事情的决定,那些文臣就故意曲解,或者乱作为,结果自己的决定会在事情结束之后,暴露出比前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

赵禥知晓,很多问题的出现是执行过程的问题,而非决策本身问题,但是那又如何?最终的责任还是落在你的身上。

就这样,赵禥每次决策,最后都变成了对自己的羞辱,不是在朝堂上被当众羞辱,就是在追究责任中被迫向那些朝臣低头承认自己的错误。

好吧。你们喜欢玩,就给你们玩吧!

天塌了,死的又不是我一人,你们这些共治天下的文臣也跟着陪葬!

就这样执政不到一年,赵禥就背着无能的骂名,寄情在后宫女人身上。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只有在那些女人面前,他才找回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