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官家的寝宫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53章官家的寝宫

由于时间紧迫,胡璘一面让秦风通过崇明岛,联系扬州走马承受官衙,让他们尽快做一份述职报告,送到临安家中,一面加紧巡视高丽占领区,在临走前视察各地驻军和政务。视察期间,任长风和种喜儿两部结束了东瀛平定,按照胡璘之前的要求,到达礼成港,进驻开京近郊。

胡璘得到消息,匆匆结束巡视,返回开京,召见二人,询问了东瀛之事,心中宽慰不少。

东瀛完成了削藩立郡,原本的守护和贵族要么被镇压,要么失去家产,形同百姓。

一些寺院,除了日莲宗和兴福寺等响应平洋军之外,其他也全部收缴田产,纳入太宰府重新分配之中。

东瀛的军政框架基本搭成。

武装力量方面,任长风和种喜儿两部离开后,还有袁淳、龚鑫、年富山、洪安路和织田长秀五个厢。

他们分别驻扎九州、四国和本州,对不甘心失败的贵族势力保持着强大的威慑力。

文治有张倬、庄大志、胡明成、张文星、上井石久、西乡七郎、武节,以及随着九条良実归顺的一干奈良文臣。

他们认真执行着胡璘的土地和户籍政策,并将公学作为东瀛子弟的教育机构,设立到各郡县村,教授胡璘列出的一些汉家书籍。

在官员监督和管理上,胡璘将段文臣和村前泾纳入机速房体系,他们作为内外两个系统,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这种文武分离,以及机速房监督的政治格局,基本上能够保证胡璘能将东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对此,胡璘可以高枕无忧了。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儿子胡宪。

刘备曾告诫儿子“亲君子,远小人”。胡璘自然不会忽视对儿子的教育。

别自己费心费力打下了东瀛,被儿子身边的一帮东瀛外戚鼓动,又脱离了自己的掌控,那可就不美了。

他喊来钱超。二人闭门谈论了半日后,钱超带着胡璘的亲笔委任文书和沉甸甸的责任,在陆添丁营部的护送下,启程前往九州太宰府。

为了避免儿子受到奈良贵族的影响,胡璘让纯子带着胡宪依旧居住在太宰府天满宫,而钱超则作为东瀛内政大臣,负责统摄东瀛的政务和胡宪的教育培养。

忙完这些,胡璘召开文武官员联席会议,对任长风和种喜儿两部的驻防进行了安排,并提出部队战略休整。让高丽各郡县将维持社会稳定和加强建设,放在首位。

同时,他命令在高丽开设第三军器厂,并调王振宝来开京主持工作。

另外,他让驻守东瀛的年富山将“武备学堂”和从九州搬迁到开京。考虑到士兵的解压问题,胡璘将九州的营妓馆一分为二,迁出一半进入高丽。

会议中,胡璘提到了王禃。

王禃在那次刺杀事件后,被胡璘囚禁。

胡璘任命自己的一名亲兵掌管开京刑狱,对王禃严加看管。胡璘嘱咐那名亲兵不要让此人死掉,更不能让其逃脱。

月底,王汝斌来信,谈及三件事,一件是忽必烈在中都建立国号;一件是阿合马那两万石粮食完成交易;一件是一份关于“翰脱钱”的调查。

第一件事,让胡璘意识到事情终归是顺着历史主线走的,对自己驱逐并消灭忽必烈,更加谨慎小心。

第二件事,提到阿合马对到账的六倍卖粮款十分振奋,希望能在粮食交易上多多合作。胡璘对此,批示了四个字“循序渐进”。

六倍价格收购阿合马手中的粮食,不可能是常态,但是以市价两倍收购是没有问题的。反正自己手里的石见银山每日产出的白银跟流水似的,相信不用两年,躺在银山上的阿合马,就会陷入粮食危机,届时别说让对方拿出两倍的银钱买回粮食,就是十倍,他也得拿。

第三件事,提及“翰脱钱”。

所谓“翰脱钱”,就是蒙古人发明的高利贷敛财政策。

王汝斌用了三页纸,控诉了“翰脱钱”的恶行。胡璘认真看了,脸色难看。他斟酌了许久,给王汝斌写了批示。

安顿完高丽的事情之后,胡璘启程返回临安。中途在崇明岛停留了两日。

听了彭天旭的汇报后,胡璘颇为满意,不吝表扬。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今年崇明岛的秋粮获得了丰收,收获稻米二十万石,马匹繁殖也达到千匹,战船数量由原本的五艘炮船,添加了海鳅、海苍、马船、沙船等战辅船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师建制。在李浅云帮助下,水手招募也很顺利。

回到临安,自然又是一番喜气洋洋的热闹场景。和父母兄弟叙述近一年的工作生活后,胡璘又开启了淫糜的小楼生活。

谢灵薇和檀儿对胡璘的依恋越来越强烈,回到家的前几日,基本像牵牛花似的攀在胡璘的身上,不愿下来。

蝶儿五岁了,胡宗武已经两岁了,小女儿胡宁熙天天抱着自己脚指头啃着,都是天真活泼的年纪。

经过头两日的小心谨慎的远远观望后,除了胡宁熙外,其他两个小家伙都能和胡璘打的火热,也学着母亲黏在他的身上,走到哪跟到哪。

温馨快乐的生活,只过了一天,很快被一大堆事务打扰。

先是铁塔儿和胡忠瑞汇报各自的工作,然后是马宗汉等老友故交拜访。在这些故交拜访中,令胡璘意外的是,熊伟也来了。

熊伟是跟随那些太仆寺的旧日同僚一起来的。但是,看着他欲言欲止的神情,胡璘知道对方显然不像其他旧日同僚,只是来嘘寒问暖。

果然,在胡璘将这些人礼送出门时,熊伟落在最后,和胡璘低声说了一句,然后匆匆离去。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看着熊伟厚实的背影,胡璘蹙起眉头,旋即飒然一笑,心情突然好了不少。

……

熊伟跟上同僚,面上神色不变,彼此打趣闲聊,心里却很复杂。

熊伟是福王的人,他感激福王给了他在太仆寺找了一个差事,虽然这个差事的目的是盯着胡璘,但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如果胡璘是福王的政敌,自己自然要站在福王这一边,尽心效力。

后来,福王把胡璘弄到淮南东路,也很少召见他了。

对此,熊伟并没有怨言,这年月能有一口饭吃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他珍惜这份差事,一直安心做事。

可是当他在一次无意中,得知福王建议官家将胡璘安排到淮南东路的目的,是要将胡家产业一网打尽时,不禁对胡璘有了一份同情,想到胡璘之前对他的帮助,心中有了一份同谋的内疚,今日随着同僚来看望胡璘时,他鬼使神差地提醒胡璘。

那句话甚为隐晦,但是他相信胡璘会明白,那句话是:“前日淮安知府孙虎臣拜见了福王”。

……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