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与狼共舞(一)
这边午饭时谈到贾似道,没想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贾似道的狗腿潘文卿前来拜访胡璘。这次他的态度十分恭敬,完全不同抓周那次。
他来见胡璘,主要是来递一句话,贾相国希望能和胡璘见上一面。
胡璘闻言,只是极短暂的微怔后,笑着答应。
不管是为了解除族灭的历史,还是为自己寻得对付福王赵与芮的助力,胡璘都愿意和这位权倾朝野的“师臣”、“周公”打好交道。
贾似道要见自己的目的,未必就是善意。
不过,胡璘并不介意和对方有互惠互利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并不妨碍胡璘时机成熟之时,再撕下面具,亮出家伙。
贾似道似乎很看重和胡璘的会晤,得到胡璘的回应后,第二天一早就命潘文卿乘坐一辆宽大马车来胡宅接胡璘。
胡璘上了马车,津田美绪和石井太郎骑马跟随。
一行人出了丰裕门,绕行西湖,片刻来到一处山岭下,沿着一条曲折的青石路,穿过两旁栽植花山树海,进入一处庄园。
胡璘下车,抬头只见庄园大门的一侧的一块巨大太湖石上写着两个石刻描红大字“葛岭”。
进入庄园,潘文卿头前引路,一行人绕过山水照壁,经过一条回廊,曲曲折折的走了十多步,一股沁人肺腑的腊梅清香迎面而来。
花香处,出现了一个拱门,转过拱门,豁然开朗,一座清幽雅致的山水院落出现在眼前。
众人经过院子,来到正中央的一个房屋。在门外,潘文卿示意津田美绪和石井太郎待在门外。二人看向胡璘,见胡璘点头,便垂手立在门外。
房内是客厅,面积寻常大小,正中是一幅中堂字画。
中堂字画下是一条香案和一张太师椅。太师椅下方是两排木椅茶几。
木椅后是一排花架,花架上面摆放着钟鼎古玩和盆景。整个屋子布置的十分雅致,温馨。
潘文卿让胡璘坐在客座那侧的位子,然后去后院禀报。
不一会,从后门走进来五人。
他们看到胡璘,面色冷峻,只是在潘文卿的介绍下,略一点头,便从他身边走过,坐到主座那侧。
最后进来的是一个老者,胡子黑白夹杂,脸庞方正,相貌清癯,一身灰袍整洁朴素,颌下三绺清髯飘拂,气质飘逸出尘,倒是有一番不俗的卖相。
胡璘知道这就是正主,拱手拜见。
老者正是贾似道。他抚须看向胡璘,伸手指向胡璘身后的座位,自己也在首座坐下,然后语气和蔼地问起胡璘本身的情况,家里如何,淮南东路的差事有无不顺畅,有没有在仕途上进一步的想法。
胡璘知道这是对方和自己熟络的步骤,一套热身拳法打完之后,才是见真章的时候,于是,陪着对方说起闲话来。
果然,当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有些和谐之后,在贾似道之前走进来的五人中,一名蓝衫文士适时插话进来,开始引入正题。
胡璘记得潘文卿刚才的介绍,此人名叫廖莹中,是贾似道的幕僚。
见廖莹中说话,贾似道便不再讲话。
他只是来坐镇的,像个吉祥物摆在那里,不介入具体事务谈论。
胡璘和廖莹中交谈几句话,知道了贾似道喊自己起来的意图。
对方是想让自己以皇商的身份,替朝廷和北人做些生意,弥补朝廷的亏空。
朝廷现在有亏空吗?
真有。
长年累月的打仗,银钱流水般的投入,即便有了海上贸易的补贴,也招架不住。多方开源,是必然的。
但是,这种事情不在朝堂上说,却拿到私邸里谈。这到底是弥补朝廷亏空,还是为他贾似道盈利?谁能分得清。
虽然胡璘心中猜测到对方十有八九看中自己手中财路,却没想到对方如此直截了当提出这一要求,谦和文雅的笑容顿时消失,一脸严肃认真地和廖莹中谈起了生意。
“我做生意,向来是以信用为先,正是因为如此,北人才同意我将生意开在北方。若是北人知道我为朝廷做事,恐怕他们对我的信任也没有了。”
胡璘承认自己和北方有生意来往,并非一时鲁莽。
潘文卿认识孟荣,虽然胡璘不知道潘文卿是否知道孟荣的真实身份,但今日贾似道约见自己,自然是知道他和孟荣这个北人有生意往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胡璘并不回避和北人交往这个问题,但是他也不接对方扔出来的球。
他的话中绵里藏针。一方面告诉对方自己深得蒙古人的信任,生意在北地可以自由行走;另一方面则暗指朝廷缺乏信用,自己若是以朝廷皇商的名分做事,恐怕会前累到自身。
“大胆!”胡璘的话语,廖莹中岂能听不出,他脸色一变,低声怒喝道。
廖莹中此人,说起来是贾似道的幕僚,无官无职,权力却极大。
如今朝廷官吏每天都要抱着一大堆文书来到贾府呈报,大小政务都先经过此人处理后,再由贾似道决断。
朝中的一帮宰执大臣的进言,都要经由他的手,所以他行为举止中,俨然有了一种为官的威严。
但是,胡璘可不是一般人,岂会在意一个门客?他可是还记得贾似道的另一门客翁应龙当初也是如此目中无人。
他冷笑道:“不是我大胆。恕我直言,在北人眼中,我们的朝廷的确没有信用而言。”
听胡璘这么一说,屋内众人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
他们虽然结党营私,但都自诩朝廷忠义之臣,听得胡璘对朝廷的大不敬之语,个个目中均露出冷意。连贾似道的颌下三绺清髯都不禁抖动了一下。
胡璘对此熟视无睹,侃侃而言:“徽宗朝时期,北人张觉为辽兴军节度副使,归附于金,手握重兵,被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运亨通。但是他始终心系大宋朝,不甘做金人奴才,在宣和五年,率部降宋。”
众人闻言,一脸正气,变得尴尬,显然是知道胡璘下面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