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你有何脸面问我
此时的蒙古军队,在陆地上,是越打越厉害。从金朝的战场上退下来后,蒙古文收编了大量的汉军,完成了从一个只有轻骑兵和重甲骑兵的较为单一军种,进化成了具备步兵、骑兵、工程兵和攻城器械的混编军队,在骑兵无法驰骋的南方,也有了攻城略地的能力。
不过,在南宋的水军整个建制投降之前,蒙古军只是空有不错的舰船,在水战方面,依旧是一只弱鸡。
倒不是说,那些蒙军水师很烂,而是当不懂海战的蒙古人瞎指挥时,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摘他们的错误。
接收了四艘车船和两艘马船后,天色黯淡下来。胡璘命令那六艘船靠拢在一起,留下一部分士兵看守,自己的五艘火炮战船和四十多艘运兵船则退到一里之外,分散落锚,外围警戒。
次日一早,胡璘吩咐打捞那些落水的敌军士兵。浸泡一夜冰冷的海水,只有一小部分抱着碎木的人活了下来。
一些三搭头蒙古人被拖上甲板,手足无力,再也没有桀骜不驯的强横。
三天后,胡璘的船队押送着俘虏的车船驶进了金州港。
金州知州李达山听到手下汇报,有大量兵船停在金州港外,不禁吓了一大跳,心中奇怪宋人的海商居然有如此规模吗,急忙率领一班衙役赶到港口。
还未到港口,李达山就看到一些手持刀枪的人押着一串串绳索捆绑的蒙古士兵正下船登岸。
看到俘虏中那些被捆绑的、留着三塔头的蒙古兵,李达山心尖一颤。
就在他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国字脸的中年大汉,在几人的簇拥下,来到他面前,大汉没有自报家门,只是说船上有贵人,邀请他登船一叙。
李达山整了整衣冠,准备说一些提气的话,就看到对方转身对身后人说了几句,那些人立刻抽出刀,带着人,从他身边冲过。
见到这一阵势,李达山心中大骇,也不敢端什么架子了,连忙跟在大汉身后,登上了一艘高大的福船。
他知道问这些兵汉,也问不出结果。他要见一见对方管事的,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经过一列列杀气腾腾的士兵,李达山在尾楼的船舱里,看到了一名面容英俊的黑衣青年,在对方身后有一个带刀冷艳女子和一个蒙面侍从。
看着那名端坐不起、自有股冷漠贵气的青年,李达山深吸了一口气,面色从容,心情却不像表面那般平静。
他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有些后悔。
那个黄姓客栈老板只说有个宋人海商欲借用金州避祸,看在自己老爷子一力游说的份上,更看在对方许诺的巨额货款,弥补了自己去年的赋税亏空的份上,他便同意了。
他知道所谓海商通常也兼做海盗,只要他们不到自己州城内闹事,交钱借一个避难之地,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谁曾想对方居然有这么多船,而且看着那些押送蒙古人的统一装束和行事做派,这哪里是商人,这分明是军队啊。
虽然从对方士兵的服饰上看,不像是宋军的装扮,不过统一的服装分明是告诉他,老子就是军队。
让汉人军队上岸,这不是要了自己的亲命吗?
而且刚才那名国字脸汉子当着自己的面发号施令,虽然对方语速极快,但是他还是依稀听出来了,对方是命令手下去抄了金州千户所,想到此事的后果,李达山后背湿了一片。
“你是汉人?”
胡璘仔细打量着面前这位容貌清矍、身材中等的中年人,不知怎么地,心里滋生出一种厌烦。
他知道此类为鞑子驱使的汉人,很多不是出于自身荣辱,更多的是为了家族而委身于蛮夷。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原谅。
“是。”李达山不自觉地懵懵懂懂地点头,居然忘记了自己官身官仪。
上了这艘福船后,他总觉得哪里出了岔子,整个人的精神都有些不在状态。
在胡璘面前,他感受到一股无法抵抗的威慑,似乎对方近似于冷酷的平静中,天生带有一股不可违逆的气势。
“根据之前谈好的条件。金州城内的事务,继续由你管辖。我们不进城,除此之外的金州之地,都是我的。”
“啊?”
李达山睁大了眼睛,盯着对方。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有些僵硬。
“下船之后,王汝斌带人跟着你去州府,查验户籍、田亩、矿产、军备等一应事务……”
“住口!”李达山蓦然大喝出声,脸色涨红,呼吸急促。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胡璘话还没说完,他已经觉得心脏骤然收紧,血管里的血液流动速度,变得极其恐怖。
李达山声音惊动了船舱外面的人,然而,舱门外只传来抽刀离鞘的声音,并没有人进来,李达山知道,这并不是外面的人不能进来,而是没有青年的许可,外面人不敢进来。
想到这些人和那些蒙古俘虏,李达山猛然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威胁未必会吓得对方,反而会激起对方杀机,胸口提起的那股气,突然不知去了哪里。
不过,驴瘦架不倒。他昂首挺胸,不能失了官体,不能失了底气。
“你是何人?胆敢和本官如此说话,还敢查验本知府的账册,你这是在谋反!”
“念你等与我同为汉人,我暂且放过你们,之前说过之事不必再提,请你们……你们速速离开金州,否则我必将尔等拿下治罪!可……可好?”
李达山梗着脖子,直视胡璘,不知怎地,他的语气却越来越弱,完全不符昂首挺胸的气势,最后一句居然变成了商量。
“我是何人?”胡璘忽然笑了起来,笑的畅快,笑的放肆,笑的李达山心惊肉跳。
就在李达山心中发慌,拂袖准备离开时,胡璘突然猛地一拍扶手,怒喝:“你这个不仁不义的狗东西!有何脸面问我是何人?”
胡璘并不想和此人说这么多的话,可是见对方居然自称“本官”,不禁怒火中烧。
“本官?你这个官,是何人许给你的?是汉人,还是蒙古人?”
“你饱读汉家诗书,以汉家文思滋养精神,却甘心委身于鞑子身下,为奴为狗,供其驱使,不思为汉民做主,却帮鞑子压榨汉家百姓,以资鞑子享乐,实为不仁不义之徒!”
胡璘盯着李达山那张发白的脸,知道对这个时代读书人打击最大的,便是给对方扣上不仁不义的大帽子,当然还有一个鄙视链上的双胞胎,就是“不忠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