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人口,人口
王振宝原在那珂川军器厂分管火炮生产,来到辽东半岛后,成为金州军器厂的建设和生产负责人,独当一面,算是提拔。和朱启明、任长风等同是从“隐庄”出来的少年一样,他一个不满二十岁青年能够得到如此重用,都是胡璘特意栽培的结果。
“回山长大人,军器厂的焦砖坊、冶铁坊、车床坊、火炮坊、火枪坊、火药坊、火油坊、路营坊、物料库、检验室十一家坊室运转正常。”
“十一个坊室,人员总计一百八十七人。两个高炉运转良好,铣床和镗床已经能够生产火炮和火枪的配件,按照方指挥使每月从九州带回的那珂川炮管和枪管的数量,我们这边能在每月能组装出火炮四十门,燧发枪一千杆。”
“火药和刀枪铠甲呢?”
“火药每月两千余斤。手刀月产千把,长枪月产两千杆,头盔和板甲月产八百套。”
说着,王振宝和朴厂丞、盖洪三人交换了眼神,面有愁色说道:“不过,如今矿场人手大减,冶炼坊出钢的速度有些供应不上。”
在座众人都听出了王振宝话中含义,那就是登州汉人俘虏都入编,成了士兵,开矿的人手不够!
宇文战和方金鹤等人一直在旁看着胡璘的神情,他们尝到了胡璘发明的火炮和燧发枪的甜头,在板甲和头盔的保护下,兵员战损也大大减少。自然不希望像以前宋军那样顶着蒙古人的箭矢,提着刀枪冒死冲杀。可是开矿人手短缺,却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金州府内,能不能招募矿工。”胡璘开口,问李达山。
李达山想了想,点头应道:“可以贴出告示,再派人四下宣传,招揽人手采矿。”
“好。”胡璘点头道,“此事拜托李知州了。告诉他们不是服劳役,是按劳取酬,若是有手艺的,把他们优先安排到军器厂做事。”
胡璘之所以让官府出面,一方面是因为官府在百姓心目中更有权威,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让寻常百姓知晓太多平洋军的事情。
此事议毕后,胡璘又和众人商量了一下金州的防卫和水陆军队的扩编问题。
从陆地上看,金州三面环海,利于防守。而且南面约三十公里的南关岭,有辽代修筑的一座六公里的长城,南北横抵黄、渤二海。
长城中部设置有一关门,辽国名为“镇东关”。金国改称“化成关”。
化成关如同横亘在辽东与大连之间的一道铁链。只要在化成关上架上几尊火炮,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
不过,为了封锁平洋军进驻辽东的消息,胡璘主张将防区向北推进,至少要将大部分金州地界遮蔽起来。
当下,蒙古人还不知道平洋军的存在,但是随着人员的往来,蒙古知晓他们也是早晚的事。因此,封锁消息,建立完备的防区,是当务之急。
李达山告诉胡璘,金州城北二十里处有辽人设置两座城堡,俗称“双堡”,虽然废弃却可以修整使用。
胡璘命人拿来舆图,按照李达山的指引找到了那个双堡的地点,果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便点头应允,决定先派出一个营驻扎那里,对来往人口实行只进不出的政策,隔绝南北消息。
随着四艘缴获的车船修缮完毕,以及将军炮的量产,火炮上船的改造,以及水师兵官的培养也提上日程。尤其是,火炮上舰之后,炮手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所以,这段时间,车船改造、水师兵官和炮手的训练,是水师建设最重要的事情。
陆军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接收千户所的六百多俘虏,只是人数略微增加而已,投入战场,还是太少。不过他们擅长骑马,且对辽东地形熟悉,可以作为斥候使用。
不过开矿,单纯指望女真人和从地方招募肯定不行。
流民,还是要接受流民。
一穷二白的流民是最理想的兵源和劳工。
另外,来年开春,金州南部有大量的土地会被改造成农田,没有人手耕种,岂不可惜。
好在时下战乱频繁,流民遍地皆是,尤其是各大州城,流民更是那些州城官员头疼的大难题。
胡璘让李达山向复州申请,招揽流民,明年开春垦荒耕种。
招募流民垦荒,向来是各地官府力推的德政,可以达到增加人口和土地,稳定社会秩序的多重效果。所以,李达山一口应承下来。
目前,彭天旭从宋国招揽的流民是供应崇明岛和耽罗岛的,金州若想以最快的方式得到流民,只有打劫蒙古州府迁走城中百姓,就如同以前在日照和莒州干的事一样。
但是,胡璘认为时下却不易兴兵。
一方面,他还不想引起周围蒙军的注意。另一方面,火器还没有大量装备部队。
打仗就是打钱粮。战备物资积累是一项长期工作。而积累的快慢,和参与物资生产的劳动者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为了尽快落实劳动人手这件事情,需要多头并进。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流民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金州百姓人口并不多,让李达山要想办法调动百姓参加生产,只是应急之举。
胡璘命令宇文战、朱启明、肖金荣三个厢的军队,一厢训练,一厢开矿,一厢垦荒。半个月轮作一次。卫戍军则作为常备战力,负责守护金州。
但是让军队参与生产也不能是常态。胡璘要打造的是职业军队,并不想让他们成为耕地的军户。
还是要增加人口啊,或者……想办法避开蒙古人的耳目,再去劫掠远一点的城池。
……
雪后的辽东半岛,近岸数里的海面都结了冰。
若是在往年,金州居民只能苦着面孔,在家中打熬穷苦的日子。然而,这段日子,金州的百姓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张家娘子,你家大郎大清早的就去上工啊?外面可冷得很呢。”
近几个月,百姓意识到金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是住在金州港附近的人们。
数月前,他们看到港口出入各种大型战船和士兵,以及被绳索捆缚的俘虏,刚开始还人心惶惶,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不良影响,反而有了一些向好的变化。
尤其是当下家家户户失去进项后,各个屯里都得到了消息。金州府招工,不是征召劳役,而是有酬招工。
“哎,俺们家有的是力气,出出力气,也就暖和了。况且早点上工,还能在工地里吃上热乎的面饼和稀粥,给家里省下一口吃食。”
今天是集市,几个相识的妇人拎着篮子在集市上相遇,闲聊家常,便提到最近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