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头顶上的一把刀 - 南宋:这水太深让叔来 - 我是火火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1章头顶上的一把刀

镰仓那边鸡飞狗跳,临安这边也是人人自危。三月初,襄樊战斗急转直下,蒙军从白河发兵围攻樊城。

张世杰领兵拒敌,结果宋军大败,被蒙军斩杀和俘虏的宋军近3万,蒙军光是立功将士就多达1300余人。

从有限的乐观,走向了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方向。局面急转直下。

尽管朝廷是重视襄樊战略地位的,也曾奋力地派兵、派将、派发粮饷,但是,一切还是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在朝堂上,许多人都看到了那可能是属于战败的颓丧之气。

这种情绪,在五月继续发酵。

五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领战船3000,袭击驻扎在襄樊南部新城的蒙古军阿术所部,再次战败。水军战死3000余人,50余艘战船被俘。

范文虎救援夏贵,结果还是战败,再次死伤5000余人。

当胡璘踩着夕阳回到临安时,感受到不安和惶恐包围着这座城的街头巷尾。

这种情绪甚至在欢迎自己归家的家人眼中,都清晰可见。

“郢州的金银铺,上个月也撤掉了。”吃完接风宴后,胡王氏等着胡显祖和胡璘谈完事情,就拉着胡璘说起了生意上的事情。

“你上次说的北方的铺子进展怎么样?有没有受到两国交战的影响?”

“没有影响。我让人在济南、开封和中都选好了铺面,年底应该能操持起来。”

关于蒙占区金银铺的事情,毕友师每月都通过明州与九州的信息渠道,向胡璘汇报。

“启动银钱需要多少?我让檀儿早早准备。”

胡璘张了张嘴,笑道:“那边的事情,家里就不要操心了。纯子手里有很多金银。我从她那边借用即可。”

“哦,是那个亲王家的女子。”胡王氏眼珠转动,抿嘴笑了起来,“是她的私房钱,还是她老娘家的钱。”

胡璘眨巴着眼睛,心想说谎真的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一个谎话需要无数个谎话去圆谎。

上个月,胡璘让任长风将出云的金银运回一批到太宰府,结果任长风将出云守护府的银库和佐佐木泰清家中的金银全部运回太宰府。

当时,看到那些一排排敞开木箱里的黄白之物,胡璘的心跳几乎都停止了。

沙金七箱,计四万五千两;白银三十箱,约四十万两;铜钱二十箱,计三万贯。

那里面虽然没有多少铜钱,但是金银居然比太宰府的还多。

现在胡王氏问起,他脑中再次浮现当时那场眩人眼目的景象,依旧心潮澎湃。

但是,他不能把在东瀛干的事情,告诉胡王氏,除非他想让对方整夜失眠。

至于胡王氏问,用的钱是纯子的私房钱,还是她老娘家的钱,只是考虑到日后还钱的方式而已。

如果是私房钱,只要还本钱,甚至都可以不用还。如果是娘家的钱,还钱时就要添加利息了。

“是她的私房钱。”

“哦,那就好。”胡王氏笑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哪天让为娘见一见那个纯子,还有为娘的二孙子。”

胡宪比胡宗武小半岁,是次子。因此,胡王氏称其为二孙子。

抛开北方金银铺的话题,想到眼下时局,胡王氏的心情又低沉了下来。

“如今战事吃紧,长江条线上的会票越来越少了。广、泉两州的会票生意反倒是增加了起来,就是人手有些紧张。”

胡王氏拧着眉头,望着儿子的那张渐显刚毅的脸庞,轻叹一声:“兵荒马乱的,你总是在外面,为娘实在不放心。要不,就按照你以前说的,不要太仆寺的官身了。我让你父亲活动活动,把你调派去广州,好歹还能照顾一下那边的生意。”

胡王氏放弃对儿子仕途的期望,让他专注商贾之事,实在是对目前的赵宋失去了信心。

胡璘挠挠头,面有难色。

若是两年前,胡王氏说起这事情,他会毫不犹豫地同意。

可是,如今购马成了他隐瞒数月乃至半年行踪的最佳理由。

在他目前还需依仗宋国物资和流民补充的情况下,还真不能脱了那身太仆寺武官的官袍。

“娘亲不要担心。”胡璘想了想,安慰道:“孩儿去的是东瀛。那里没有战乱,虽然每趟来回时间长,但是我对那边熟门熟路,应付差事不成问题。而且纯子在那边,孩子我要多照顾……”

胡王氏听到了纯子和孩子,也觉得自己的提议有些不靠谱,无可奈何地笑了笑。

胡璘借着喝茶,略一思索后,将话题转到了宫内那从未谋过面的姐姐身上:“话说,姐姐虽说是贵嫔,但是没有我和父亲在太仆寺做事,时常得到官家的赏识,她在宫里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胡璘的这些话,戳到了胡王氏的隐痛。

胡王氏的眼眶开始湿润,声音有些沙哑:“苦了你姐姐了……也就你想出的会票让官家高兴,官家才去了她那里两趟……上次我去看你姐姐,官家有四五个月没有去她那里了,宫里的那些內侍,也开始怠慢你姐姐了。”

听了胡王氏的话,胡璘脑中浮现出前世影视剧中太监宫女刁难失宠妃子的场景,心里觉得有些堵。

“娘亲多给姐姐带些钱去,让她赏赐给宫内的内侍。我们家也不缺钱。”

只有这个办法了。

“这事,我和你父亲也说过,但是你父亲说,送一些倒是不妨事,但是不能多送,若是被人举告咱们家在内宫收买人心,就是大祸事。”

胡璘闻言面色一滞,才想到南宋的太监和明清的宦官,完全是两回事。

在南宋,尤其是贾似道当权后,为了强化相权,不遗余力地打压内侍。

为了防止妃子和內侍之间往来,形成左右皇权的力量,瓜分文臣的权力,贾似道还制定了极为严苛的內侍行为条例,监督內侍和宫人的来往。

在贾似道当权时期,宫中内侍成了真正的奴婢,像北宋时期大太监童贯能领军封王,简直是想也不敢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